慣看秋月春風(十八)(1 / 2)

“阿亮今日,可是來辭行的?”

今年諸葛亮不過十一歲, 雖然古代沒有什麼童工的說法, 但譚昭覺得自己還是比較有節操的, 再說嘛, 可持續發展才是大道。

諸葛亮其實不想離開,他母親早逝, 父親也因病於三年前過世,自除了孝後, 他一直同叔父在荊州生活。叔父一家待他甚好,可那荊州劉表卻不是什麼善主, 此人心胸狹隘,嫉賢妒能, 又好大喜功, 實非善主。

叔父的身體近些年也有些不好,如果可以……兄長也不知身在何方,他也該擔起諸葛家的重擔了。

他難得恭恭敬敬地行了一整個禮,這才開口:“是。”

譚昭剛要開口,人卻又開口了:“若大人不棄, 待學生學業有成, 願來青州報效大人。”

嗯,咦?誒——

譚昭猛地一抬頭,這個……可以有啊, 他一笑,找出一張絹帛:“好呀, 不過口說無憑,若他日你我反悔,何不留下字據,更好?”

諸葛小少年:“……”默默接過寫好,然後深深地看了一眼刺史大人,開始懷疑自己剛才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他會不會……把諸葛家帶到溝裡去啊?

原還想回到荊州就勸說叔父辭職來青州,現在想想,是不是太草率了一點兒?

徐庶在兩日後帶著諸葛兄弟倆離開,譚昭原想派人護送幾人前往,但徐庶拒絕了,再說徐庶以前也做過遊俠,武功雖比不上專職武將,但對付一般人,已是完全足夠了。

“主公這般喜歡這少年,何不留下他?”

譚昭搖了搖頭:“他還太小了,你主公我有這麼……”喪心病狂嗎?

賈詡、賈詡隻能給一個眼神讓人體會。

現如今青州的局麵,幾乎已經穩定了下來,除了個彆地方還有小部分不成氣候的黃巾軍沒有拔除,大部分的地區都已經歸入了青州府的管轄。

春耕的時候,大部分的良田也種上了小麥和黍米,稍微貧瘠些的也種上了桑麻等作物,但這些隻能滿足百姓基本的需求,要想致富……遠遠不行。

青州山多,礦藏資源也還算豐富,隻是這個時代的開采技術和冶煉水平非常一般,譚昭也不敢胡亂開采,隻滿足基本的軍需,就不再動其他的了。

所以,到底該怎麼致富呢?

“郭彆駕,你說呢?”

郭嘉想了想,便道:“若不以戰養戰,黃巾軍並未除,若出兵兗州東部,也未嘗不可。”

餿主意,下一個,譚昭望向趙豐。

趙子榮便道:“青州人多,如今不過是一時之困頓,若不休養生息,多事農桑,青州東麵靠海……”

“靠海?可有什麼講頭?”

趙豐便講起沿海百姓較之內陸,生活如今比之中原竟豐裕許多。如今青州內陸牲畜禽類稀少,將士們不吃肉沒力氣,便可取海中魚類相食。

譚昭點頭:“這個可以,隻這並不能大富。”

然後,才笑眯眯地望向了端端坐著的賈詡。

賈詡立刻便道:“要說如今豪奢之物,絲綢、瓷器最盛,此種絲綢以蜀錦為最,而瓷器又以青瓷最美。”

他說完,便有人反駁:“此二物皆為磨人心智之物,還請主公三思。”

就差點明主公你可千萬彆萬物喪失,這些字東西全是世家子打發時間才能享用的,如今青州這光景走還沒走起來呢,就開始跑了,咱能安分點嗎?

但譚昭是一般人嗎?他不是。

他怎麼就沒想到呢!都怪幾千年代溝太深了,他來這裡還沒怎麼見過瓷器,還以為是時人不喜歡呢,現在聽來,似乎是因為……太貴了?

不過貴好啊!越貴越好!

隻是絲綢恐怕不行,瓷器卻可以有啊,他雖然不會,但他有係統啊。

係統:這種時候你知道我的好了吧,給小錢錢就給你知識呀~

當然了,有人明顯反對,譚昭也沒有當堂直接拍板說要開窯燒瓷,他這人喜歡用事實說話,直到某一日,以為李姓的謀士來彙報工作,突然就被主公用圓潤的青瓷杯款待。

他立刻受寵若驚,心下十分感動,立誌要為主公辦一輩子的事。

然後……後來他才知道,每一個去彙報工作的人,都得到了這種待遇:)。

最先得到這種待遇的,是最核心的三人,也就是賈詡、郭嘉和趙豐。

“這是主公自己燒製的?”連郭嘉,都忍不住驚訝,什麼時候弟弟又點亮了莫名其妙的技能?!

譚昭十分不要臉地點頭:“燒毀了好幾爐,才燒出來的。”

“……”沉默,還是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