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8 章(1 / 2)

重生之出魔入佛2 柳明暗 11516 字 3個月前

魔身瞥了佛身一眼, 閉嘴不說話。

淨涪佛身還想再問些什麼,但還沒等他說話, 那邊本尊就先提醒他了。

‘開始了,回神。’

淨涪佛身下意識抬頭往上方望去,正正看見蓮台上端坐的觀自在大士往側旁眾菩薩所在一禮,詢問道, “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果然是要開始了。

淨涪立即持定心神,側耳靜聽。

香雲蓋菩薩對觀自在大士稽首一禮,謝過觀自在大士,便抬起眼瞼往下方蓮池中一掃,忽然合掌, 唱得一聲佛號, “南無阿彌陀佛。”

佛號聲中, 有無儘香氣自諸天世界各處而來,在這蓮池中彙聚成雲, 又凝結成華蓋, 層層疊疊地護持在眾人頭頂虛空。

這華蓋甚是神異,縱有天光自華蓋中照落,也在穿過華蓋後揮灑成七彩華光。華光中,又隱隱可見一點點功德、福德之氣自下方每一個人身上氤氳而起。有修行更勝者,甚至還可見腦後懸掛一片片功德光明雲、福德光明雲,甚至是功德光輪或福德光輪。

自然,淨涪身後也懸掛了一個虛淡的功德光輪。不過比起其他人來,淨涪這個功德光輪到底還是不夠凝實。

淨涪佛身沒空去注意這些, 倒是魔身看得分外清楚,又在識海世界裡輕哼一聲,嘀咕道,‘佛身的修行果然還是不夠。看看人家......還得多加努力啊佛身。’

淨涪佛身看都不看他一眼。倒是本尊難得分神,往魔身所在遞了一記目光。

你差不多得了,彆因為剛才佛身拿你當小孩子安慰就要趁著這個機會給自己找回場子。

太幼稚了。

魔身又是冷哼了一聲,轉過目光不看本尊。

上方,香雲蓋菩薩已經以大獅子吼音與一眾人等細說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大城耆闍崛山。是時如來遊於無量甚深法性諸佛行處。過諸菩薩所行清淨,是金光明,諸經之王,若有聞者,則能思維。......”

《金光明經》,亦即《金光明最勝王經》。

淨涪隻聽了一陣,心神就已陷入了其中法理裡,一時徜徉,不知天地日月。

這又與當日淨涪聽觀自在大士說《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不同,當時淨涪得見地藏菩薩法身,此刻卻是完全沉醉,忘我忘身。

不過不論是當時觀自在大士說的那部《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也好,這一部香雲蓋菩薩說的《金光明經》也罷,對於淨涪的修行都是甚有助益。

總比那一部《佛說阿彌陀經》強。

淨涪本尊體察了一番神魂,見佛身依然沉浸,魔身也已借助佛身的體悟全力靜修體悟,探尋心魔一道的前路,開拓、增進屬於自己的手段,他也便不再理會其他,也於佛身和魔身的道理拉扯分割中收攏更適合自身的體悟。

淨涪三身儘皆投入修行中,是以並未曾察覺他們腦後懸掛著的那一**德光輪的變化。

一直到香雲蓋菩薩合掌,說至《金光明經》的末節,“爾時釋迦牟尼佛現大神力,十方無量世界悉皆六種震動。是時諸佛皆大歡喜,囑累是經故,讚美持法者,現無量神力,於是無量無邊......”

淨涪方才猛然一震,從無儘佛理中醒來。

這一醒來,都還沒來得及注意自己的所悟與收獲,淨涪便先記起了自己此刻的處境。

他快速合掌,與其他聽經說法的人一道,肅容合掌,虔誠禮拜,“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

香雲蓋菩薩一禮謝過觀自在大士,又一禮拜過下方淨涪等一眾聽經之人,方才退回諸菩薩之中。

他竟是沒像其他講經的諸佛陀、菩薩一樣,暫且停留等待開解他人疑難。

但淨涪沒空注意這些。

他手中結印,神識全數投入到他腦後的那一**德光輪中,體察這功德光輪的變化。

在聽這一部《金光明經》之前,淨涪就已經擁有了他的功德光輪。但淨涪就算猜到這個功德光輪神妙非常,也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

他根本就是坐擁寶山而無法動用。

有時候淨涪自己想來,也覺得頗為憋屈。但不說景浩界,就是淨涪認識的那些人中,也沒誰是真正知曉怎麼催動這功德光輪的。

真真是想要請教都不知要拜哪一座神山。沒奈何,淨涪也隻能任這個功德光輪懸在腦後,權當它不存在。

但現在不同了。

淨涪穩定心神,手中法印變換,當即便見那一**德光輪微微一顫,就有一片功德金光灑落,而淨涪自己隻覺精神微微一震,連神思與心念的跳動都更清晰了幾分。

他有一種預感,如果他當前的狀態能夠保持下去,再多給他三五十年的工夫,他或許能夠將那個不過才是個雛形的掌上佛國再凝練完善幾分。

哪怕以他當前的境界與修為,完全無法修成真正的掌上佛國,可也能多體悟幾分掌上佛國這門神通中蘊含的道理與規則,以待日後。

但淨涪才剛想要繼續催動功德光輪,那功德光輪就是一陣微顫,竟有崩散的征兆。

淨涪立刻停下了動作。

識海世界裡,魔身眯著眼睛打量此刻正在執掌肉身的佛身,語氣甚是平淡,與往常大不相同。

‘你要現在調用功德光輪?’

本尊也轉眼看了過來。

迎著兩雙一模一樣的眼睛,淨涪佛身多少有些心虛。

‘沒有,隻是一時興起,稍稍做了個嘗試。’

淨涪本尊先收回目光,隻似是提醒似是警告地說道,‘以後再有類似動作,先跟我們說一聲。’

這功德光輪是由淨涪一身功德凝聚而成。雖然淨涪這一身功德大多時候都是因佛身而來,但它畢竟是淨涪三身共有之物,若淨涪佛身未曾知會,私自調用以作修行,那就過界了。

淨涪可以與此間所有人劃分界線,什麼該拿什麼不該拿全都清晰分明。但不論是三身中的誰,卻就不能如此作為。

三身雖然因念分割獨立,各自修行一道,但三身一體,都是淨涪。若分割得太清,則必有分裂之難。

淨涪分化三身修行,隻是想要精進修為,提升自身道行,不是想要分裂自己,讓不同的自己紛爭廝殺,磨損自身的。

在淨涪真正推演出彙聚三身成就一體的法門之前,連這個苗頭都不能有!

淨涪佛身自也知道這樣的禁忌,且這一次確實是他踩過了線,故而不僅不生氣,反而還多少有些賠罪的心思。

‘我記下了。’他非常坦誠地將自己的心思和盤托出,‘我大概知曉這功德光輪該如何催動了。日後我們可以用它來輔助修行,護持己身。’

淨涪魔身多看了他兩眼,確定他確實隻是一時疏漏,並不是真的起了其他的心思,方才轉回目光。

佛身微微鬆了一口氣。

香雲蓋菩薩之後,自也有其他佛陀、菩薩被觀自在大士請出,與蓮池中聽經的一眾人等細說經文。

不過這諸位佛陀、菩薩到底也不全是為了與淨涪他們這些人講經而來。故而在某一位佛陀或菩薩講解經文之時,也偶爾會有一位佛陀、菩薩甚至是羅漢金剛從座中而起,合掌與正講經的佛陀、菩薩討論佛理。

但凡有人來問,那講經的佛陀、菩薩也不曾生氣,隻是稍作思索,便會為詢問的人開解疑難。甚或有些時候,諸位佛陀、菩薩開解疑難之際,自己也因此生出了幾分疑難,他們也都不會遮掩、隱瞞,而是將這種疑難摘取出來,與座中一眾佛陀、菩薩或是商討,或作辯論。

每到這個時候,池中水蓮座上的聽經之人或沉浸在那經文中開示的佛理中,或在諸位佛陀、菩薩乃至金剛羅漢的探討中頗有感悟,或乾脆對這些內容一概無感,隻捕捉諸位佛陀、菩薩、羅漢、金剛身上散逸的法理波動,感悟其中玄奇的,不一而足。

淨涪亦不曾有過拘泥,但凡是自己需要的,但凡是自己能夠體悟,但凡是對自己有所幫助的,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無論是有聲的還是無聲的,一概都收攏過來,藏入自己的體悟中。

這樣囫圇吞棗的做態,若不得法,若換了其他人,約莫就是個消化不了反攪成一團亂七八糟的結果,非但不能精進自己的修為,助益修行,而且更會連累自身,消解自己早先修行的根基。

不過淨涪既然有膽子這般做,依照他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那他必定是早就在最開始之前已經找好了解決的辦法了的。

或者說,起碼也會有一個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

果不其然,在淨涪儘情捕所有他能感知到的玄妙、法理的時候,淨涪魔身與本尊誰都沒有隻在識海裡沉寂,紛紛出手。

他們與同時回歸識海世界的佛身一道,以三才之勢占據識海世界,同時持定一心,全力攝取自淨涪佛身那邊傳來的玄妙與法理,幫助淨涪佛身梳理消化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