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林海74(1 / 2)

<strong c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太上休息了三年, 不管是精神還是身體都好了許多。不用再看幾個兒子之間的勾心鬥角、恨不能立即就殺死其他兄弟的生死較量,當然, 更重要的一點是,今上把朝政最困難的時候支應過去了。

太上想重新臨朝聽製。

今上的第一反應是太上要廢黜他這個做了三年多的聖人!

禮部和翰林院是極力反對, 笑話了,禪位的太上——當初我們把你謳歌成堯舜一樣的聖君,為啥?為你把朝政任由皇子們搞的一塌糊塗?今上勵精圖治, 好容易把朝政理順一點兒了, 要是同意禪位的聖人再臨朝,不是自己煽自己的耳光嗎?

戶部也站在今上這麵。為的是太上晚年的時候, 好大喜功、窮奢極欲、把國庫弄得光光的, 都可以不鎖門了。戶部眾位官員才絞儘腦汁渡過去年的雪災、春澇、夏旱,眼看著今年會是順當的一年了,太上這有點銀子就得得瑟瑟去南巡北狩的,又要來當家嗎?不行,戶部反對。

吏部尚書不發話, 任由程蔭替他說。笑話了, 他是太上的心腹重臣不假, 他是太上提拔的吏部尚書也不假, 可太上容忍幾個皇子爭權奪利,沒少為誰的人能占到高位、俏位、重權、重利的位置, 給他為難。是一個主子好,還是一起伺候幾個主子舒服?朝廷是你們徒家的私產沒錯,可這管理天下的官員, 是應該他的吏部進行挑選、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的。文官不是伺候你們徒家吃喝拉撒的內務府。哼,哼哼……

既往中立不語的刑部,也表明了立場。沒了幾位皇子的乾涉,刑部做起事情來,少了太多的枷錮,今上說到底,過去、現在都沒有給刑部的日常事務設置過什麼障礙,誰也不想回到幾年前,舉步維艱、頭上還供著幾個大喇喇的、說話比刑律還重的、諸皇子爭雄的年代。

工部不吭聲,一個出來說話的都沒有。有銀子,讓我們修水利,乾;修路,乾;修陵,乾;沒銀子,嗬嗬,大家閒著就閒著唄。反正乾活了,銀子也落不到戶部官員腰包裡幾個,大頭……嗬嗬,嗬嗬

爭的最激烈的就是兵部。

原來的兵部是太上的鐵杆擁躉,胡尚書是力挺太上,可賈赦出頭,與胡尚書爭得青眉赤眼的。把胡尚書氣得,差點吐血了。但一個賈赦,胡尚書抬抬手就能滅了他。可繕國公世子和賈赦好得像穿了一條褲子了。胡尚書沒少罵繕國公世子犯賤,當初給賈赦賠禮敬酒那個不情願的,現在呢,送禮的銀錢花出去了,跟賈赦養的巴兒狗似的了。

繕國公父子在兵部多年,從寧榮兩府的賈家之後,占據了兵部的三分之一天下。史家兄弟暗戳戳地支持著賈赦,連既往是太上器重的王子騰,也不如既往那麼地賣力了。

胡尚書想的明白王子騰的變化,知道他恨甄太妃所出的七皇子。七皇子在兵部安插的幾個人,都被王子騰或罷官或整去偏僻難挨的極北、極南。太上複辟了,最有可能得到好處的就是七皇子忠順郡王了。

忠順會先得回親王位,或許以後還會從太上手裡得大位。可忠順打殺王子騰外甥、繼而導致王子騰親妹死亡,這死仇是沒法化解的了。

胡尚書得太上器重,他很想問問太上,臨朝以後的打算。可他又不敢,哪個帝王不是盼著自己能長命百歲、千歲、萬歲的。

以胡尚書為首的兵部分出去一小部分了,但絕大多數的勳貴還是支持太上臨朝。太上在位的時候,雖然也為勳貴欠銀感到為難,但是沒有像今上這樣,直接給還銀子的賈赦一個侯爵。今上要乾嘛?不就是提醒大家欠的銀子要還嘛!

聰明一點兒的,如史家兄弟,開始緊衣縮食過日子了。跟賈赦好的掰不開的繕國公府,把所有要他們父子負擔的宗族、庶子,都趕了出去。繕國公府一年“嫁”去商戶人家好幾個庶女,沒讓京城的人笑掉大牙。可落在明眼人那裡,一看就知道,這父子為了省銀子還帳;為了還賬,把庶女都換銀子了。

文官也不是一個整體,忠敬親王的人就以孝道開路。聖人必須要嚴守三綱五常的,那麼父為子綱,百行孝為先,當今必須要先孝太上,然後才能治理天下。何為孝,順者為先。要讓長輩心順,是孝道的第一步。

每天上朝,林海都腹誹個不停,但是也得站穩立場,該說話的時候,不能含糊半分。論起吵架,十個武勳捆到一起也不抵一個二榜出身的進士。可無奈禮部尚書年將七十歲了,高聲大嗓說不來一句,就上不來氣。翰林院的李老大人,也沒陳尚書年輕幾歲。所以,扮演抵抗太上臨朝複辟的這場爭論的主角,就變成禮部左右侍郎——林海和楊維綱為主了。

林海不僅要和武勳吵,時不時的還得把忠敬親王派係的懟回去。幸虧各部都有出麵幫手的人,不然林海真怕自己一天就交代了。

從孝道辯論到什麼是真的孝?是孝敬為先還是孝順為先?是不辨是非曲直的順,乃至愚孝,還是要以敬為根本,而不是阿諛奉親,以孝為名,陷親與不義。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