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廢太子50(1 / 2)

<strong c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開啟民智的事情, 聖人想的是讓民眾學二十四孝,背律法;太子想的是全民掃盲, 學會加減乘除法,提高全民文化水平。

無論他們父子是怎麼想的, 內閣的幾位閣老,迅速製定了開啟民智的全國掃盲安排,並將此項工作, 加入到縣官的考核裡。

太子聽著幾個閣老的討論, 他發現聖人任用的這幾位閣老,工作效率比上一世, 他做禮部尚書的時候, 那些閣臣的能力高太多。包括賈代善在內,沒一個反對女孩子讀書。甚至認為小孩子,該在五歲就應該啟蒙。至於在啟蒙的時候,不用紙筆,用樹枝在沙土寫字, 也很快通過。五、六、七歲的孩子不分男女, 混在一起讀書。八歲以上的, 分男女讀書。六年製的學習計劃, 很快地列了出來,不僅有《千字文》、《百家姓》、《孝經》、《大律》還有簡單的術數、運用算籌、算盤的加減乘除學習, 以及農時等。讀完六年的男孩子,如果繼續讀書,就有科舉的內容了。若是有學習天分, 且家境貧困,經縣裡確認,還可以得到資助。當然,考核縣學的標準,也跟著添加了救助的學生,五年後,通過府試的比例要求。能通過府試童生,還可以得到去其它缺少教授的地區教書的工作。

太子越聽越佩服,這些內容,當初他在大朝會上,還需要聯絡翰林院、還有賈赦幫著,唇槍舌劍地和人辯論,才能達到目的。而現任的幾位內閣大佬們,隻用不到倆個時辰,就把事情都定下來。就連兵部尚書賈代善,他所提的那幾點,也都是言之有物。

剩下的就是等聖人回來批個“準”字了。

太字看著離去的閣臣背影,暗暗思忖,怪不得聖人在位期間,能夠多次用兵。聖人不僅平了藩亂,還擴大了疆域,而朝政卻始終穩定地把握在他手裡。直到二十多年後,諸皇子的連年爭位,敗亂綱紀,聖人是因為舍不得懲處自己的兒子,才導致的朝政不穩。內憂外患之下,不得不禪位的。

看來自己要學的,還有太多、太多呢。尤其是重臣的選拔——那個能用,那個得用,太子想著昨晚聖人的詳細分析,果然位置不同,看事的高度、角度,差彆是很大的。

太子整理好了上午要做的事情,聖人也從儲秀宮回來。太子笑著,仔細去看聖人的臉色。

“成賢,你看什麼?”聖人看太子探究的眼光,有些疑惑。

“父皇,兒臣想知道,您有沒有得了什麼傾國傾城的尤物,好恭喜父皇啊。”

聖人笑了,兒子與自己是越來越親近了。比起以前拘泥禮法的那個恭敬樣子,雖然問的這話,有點不像兒子該和老子說的,也缺少了做兒子該有的恭敬,可自己的心裡,偏還就歡喜、高興兒子和自己這樣。

“傾國傾城的就沒有。”聖人順嘴回答,想想覺得不對。複又接著說:“成賢啊,你現在該學的是處理朝政。”

“父皇,兒臣學了一上午了。”

太子把自己整理的內閣討論內容,遞給聖人。聖人仔細看了以後,提筆加了《韻書》。

“把《韻書》加到學習內容裡,以後就可以自己認字了。還有讓內閣考慮考慮軍營,也應該讓士兵認字的。”

“是。”太子迅速地記了下來。

“閣臣加了農學這部分好。隻有把農田種好了,使天下無饑饉,四野無餓殍,人人都有溫飽,才是長治久安的根本基石。”

太子認真聆聽,積極提出自己的看法。

“父皇,兒臣想是不是要把格物這類,也加入進去。兒臣發現每次農具的改變,都能夠提升種田的成就。還有軍中的槍械,那些工匠所起的作用,比衙門抄寫的小吏要大。”

聖人讚同太子的觀點。“格物這一塊兒,那些士子,很多人是不屑一顧的。實際上,朝廷最需要的就是有獨特的、格物能力的、能獨領一麵的重臣。像治水,就需要靳輔這樣的人。像火器,就需要像戴梓那樣的人才。錢糧農事不懂,光會做那些錦繡文章、詩詞的,做的再好,也抵不得吃、抵不得穿的。”

“父皇,您說的有道理。要不今年的秋闈,就加一點格物的內容?比如說,要挖一條五百丈長、一丈寬、四尺深的溝渠,需要挖出來多少土方,要用多少天?需要多少民夫這類的題目?再引申一點兒,還有這樣的溝渠,能灌溉多少畝田地的。”

“好主意。科舉選士,就是為了能夠選出朝廷得用的人才。哪怕今年沒什麼人會做,隻要考了,就會引導那些舉子,在這方麵下功夫。成賢,你知會禮部、翰林院,要把律法、算學加到今年的秋闈裡,還有童子試裡。以後這些內容,在考卷中的份量,要逐年增加。用十年或是二十年的時間,要是能占到考卷的一半,選出來的進士,就不再是隻會吟風頌月的酸腐、或是隻知道高談闊論,乾不來實際事情的人了。”

太子佩服聖人的眼光,聖人這可是期望二十年後的春闈,理科的內容,要占據考試,一半的比例啊。這魄力,這眼界,隻有高瞻遠矚這詞,才適合給聖人用。

太子毫不吝奢地對聖人的讚美之詞,聖人也照單全收。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