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讓你笑得不厚道。老賈對朕有救駕之功,對朝廷也忠心耿耿的。恩侯又是你的伴讀。做人要常念恩德、多寬厚才好。”
“是,父皇。兒臣領訓。”太子站起來,束手聽了。
聖人看太子態度誠懇,就不再說他了。
“坐下吧。如今王家的長女,想嫁去榮國府也不成了。太後看她模樣好,家世也算可以,昨日用印冊封的貴人裡,就有她一個的。”
太子的心裡,頓覺有什麼在翻滾,不舒服起來。
“父皇,王家高攀的目的,這回可是達到了。比起榮國府,父皇能給王家的更多呢。”
“給她王家什麼?”
“權力啊。榮國府有什麼,除了榮國公掌的京營,就是軍中世代累計的人望了。這王家要是有出色的兒郎,以後可以學學鎮北侯了。”
“成賢,你在怕什麼?”
太子幽幽地道:“父皇,兒臣怕王家掌家的人,能用一女與親兄弟二人議親。怕那人的老謀深算,怕那人不顧世俗,也要達成目的。那王家如此堅定地追求賈家所掌的軍權,怕二十年後,再出個針對兒子的惠妃。父皇。”
太子覺得這些話,超出了他本人的意願。這不是他想表達的。他的內心裡,突然湧上來一股、他控製不了的情緒……
“父皇,兒臣不想這麼說的。”
太子極力克製情緒。
可這樣的神情、這樣的話,落在聖人眼裡,就是兒子在隱晦地表述,這五年來,他所受的委屈;還有惠妃的事情,在他心裡留下的那些恐懼。
聖人心裡揪揪地疼,自己捧在手心裡養著的嫡子,竟然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惠妃欺辱、構陷。這令他一時間,也找不出什麼話,能好好安慰心愛的兒子。他瞬間做出了一個決定,王家如此昭然欲揭的、想圖謀軍中權利和人脈的野心,為了兒子,自己也不能讓王家子弟,在軍中出頭、有前程。
“成賢,這些事情,你莫擔心,父皇以後絕不會、再養出宮嬪的野心來。”
太子迷惑不解,“父皇?”
“朕的兒子夠多了。可你那些弟弟們,太令為父失望了。他們也是世家貴女所生、所養,卻對親兄弟,都能無故地出手折辱、毆打,品德居然如此卑下。而曹嬪所出之子,雖生母出身低微,但又太沒有血性了。他被你那幾個弟弟欺辱,不是一年二年的事兒了。可哪一年,哪一月,在慈寧宮請安、或是節慶的時候,他沒見到過朕?!但他見朕的時候,可有表露過一句?如此逆來順受的性子,哪裡有一點兒太/祖血脈的影子。簡直是給太/祖丟人哪。”
聖人說到最後,開始氣憤起來。
憐其不幸,怒其不爭!
他隻要說一句,自己何必要背負不慈?每想起來,聖人就錐心痛楚,就難以安枕。
“父皇,”太子抓住聖人的手。“龍生九子,各個不同呢。您莫要怪責自己。您要操心朝政,操心朝野萬萬民眾的衣食生存,實在是沒太多的精力,顧及到內廷的所有事務,還有所有的兒女的。”
聖人歎氣,“唉,要是你母後活著,這些事情,她都會打理的好好的。”
提起皇後,太子滿眼都是孺慕。他無比虔誠地對聖人說:“父皇,雖母後早逝,可您待兒子亦父亦母。兒子小時候,並沒有像四弟那樣,受過什麼委屈。兒臣感恩父皇,把兒子帶在身邊教養。兒臣是不敢想象,若您沒把兒子帶在身邊,兒臣會遭遇什麼,是什麼樣子,會不會活下來的。”
太子的話,打動了聖人。是啊,自己要沒把太子帶在了身邊,以惠妃的品性,怕是不會讓太子活下來的。
唉,沒了親娘的孩子啊。聖人憐惜太子,繈褓裡失母。更憐惜四皇子無母護持,所遭受的折辱。
“成賢,你有空就多去關照老四和小六。老四的性子得扭過來。不然以後出宮立府,父皇都擔心宗族那些人,會欺到他的頭頂上。還有小六,你也多看看,彆讓老二,把小六教歪了。”
“是,父皇。您放心,兒臣一定會多去上書房走走,多看顧著四弟和六弟的。”
“唉,朕就愁你二弟,將成人了。可這麼些年養成的、恃強欺弱的、不知所謂的性子,可能要無法改過來了。”
“父皇,不如讓二弟多抄抄經書?佛家的眾多經書,最是修身養性的。對二弟的秉性,或許能起到矯正的作用。”
聖人想想,二皇子偏武,又缺少謀略。要是他多抄抄經書,能養出慈悲心性來,真是再好沒有的了。
“如此甚好,讓二皇子先抄百卷《往生咒》,供奉給惠妃吧。”
有小內侍領命去了。
太子這時候一邊看聖人吩咐小內侍去傳話,一邊想聖人剛才說的話,“他的兒子夠多了”。——聖人是不想以後再生兒子了嗎?太子可不這麼認為。多子多福的觀念,是徹入了中華民族骨髓的。
不過從今天起,聖人就是想生,也不可能生得出來了。
作者有話要說: 聖人已經有七子六女,夠多了,夠多了。
金手指來了,前世的薛家秘藥,閃亮登場。
親們,我參加了我和晉江有個約會my./sp/essay/
敬請親們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