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明白,太後讓下個月進宮來的意思。
楊夫人第一個站起來,往太後拜倒,“太後娘娘,妾身謹遵懿旨。”
然後是其它纏足的人,陸續站起來,向太後拜倒,說著謹遵懿旨的話。
太子妃微笑著,讓人扶了楊夫人起來。
“楊夫人,要是有人因放足遇到麻煩,你可要記得報到東宮來。”
楊夫人心裡的石頭落地,她立即回答道:“娘娘放心,妾身知道了,一定會報給您知曉。”
這事兒一定是聖人和太子要做的。好,自家與東宮,算是有了搭話的事情了。
第二天的事情,與第一天相差不多。
張瓚自己覺得是鬼鬼祟祟地去翰林院了。可他這個人,在翰林院呆了十幾年了,太多人認識他了。與他打招呼的人,問他來做什麼。他都板著臉,一本正經地說來尋些香豔的詩詞,諸如“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或是“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之類的。
張瓚這話驚呆了翰林院所有的、那些認識他的人,以及聽說過張狀元大名的庶吉士。
一個從來都一本正經的人,突然尋覓起描寫三寸金蓮的豔詩,沒有比這更讓人震悚的事情嗎?
一堆人圍著張瓚,就說了起來。
這個說:“這種詩詞當推東坡居士的《菩薩蠻》,其後之詩詞,抵不過那‘須從掌上看’。”
那個說:“細細圓圓,地下得瓊鉤。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也是難得的精妙句子。”
還有人大段地背誦:“侍兒解帶羅襪鬆,玉纖微露生春紅。翩翩白練半舒卷,筍籜初抽弓樣軟,三尺輕雲入手溫,一彎新月淩波淺。象床舞罷嬌無力,雁沙踏破參差跡。金蓮窄小不堪行,倦倚東風玉階立。”
平時裡多是寂靜的翰林院,一下子變得喧囂起來。不僅圍著張瓚的那夥子人,在念這些備受推崇的詩句。就是其他人,也三五成群地吟哦起來,什麼“羅襪無遮弓鞋小”來。
翰林院的現任掌院張玉書,聽人來報,翰林院現已經變成香豔詩詞的吟哦場館,領頭的就是由翰林院出去、做了禦史的張瓚。氣得張玉書,吩咐人趕緊叫他進來。他二人同姓,彼此卻並無親戚關係。但他一向看好為人端正,治學嚴謹的狀元郎的。
他把張瓚叫到自己的公房,皺著眉頭問他,“ 矩臣,你這是要做什麼?”
張瓚向他行禮,對這位一直欣賞自己、培養自己的前上司,他莫名地就有些心虛。
“掌院大人,前日太後的懿旨,您可知曉?”
張玉書掌院的眉頭,皺的更厲害了。
“你說的可是有關放足的懿旨?”
“是。”
“那你尋那些詩詞作甚?老夫不信你腦子裡,那樣的東西,沒裝了百八十首的,你也能立刻寫出來十首八首的。”
“我怎麼會去寫那些。”張瓚連連搖頭。“不要古人寫的。要當朝當代的今人詩詞,或是歌賦也可。”
“你想做什麼?” 張玉書懷疑地盯著眼前、自己曾經最欣賞的年輕才子。“你不是要和宮中頂牛吧?雖你父親是太傅,可你想想吳尚書,說致仕就致仕了。你還是謹慎小心,莫連累了你父親才好。”
張瓚趕緊起身行禮,向張玉書致謝。
“下官非是膽大妄為,實是必得做此事。”
張玉書板臉,“矩臣,你要是不說實話,你今兒個的行為,彆說你是禦史,就是禦史中丞,也會脫層皮。”
“唉,”張瓚歎氣。“不瞞大人,是太子要尋出今人中的、這類詩詞歌賦寫的最好的人,問問他們纏足的好,是好在哪裡?”
“你要教歪太子嗎?”
張玉書氣得雙眼圓睜,聲音都發抖了。
“彆,彆,張大人您莫生氣。不是您想的那樣。”張瓚積極慢慢解釋,教壞太子這事兒,可不敢掛上一點兒邊的。
“大人,是聖人和太子要推放足。原因是女人不良於行,平日裡尚且無妨。但到雙身子時,若走動少,就免不了到生產的時候無力,而致難產。放足,實是為了救人性命。”
張玉書沉吟一會兒,“可你這麼做,有何用?”
張瓚被逼得無法,閉眼說道:“太子要令讚譽纏足之人,共享纏足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