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ng css=top_book>強烈推薦:</strong>
如何?能如何!
道君皇帝放下雙手, 瞪著雙眼看梁師成,語帶詰難地快速追問:“卿家可知道唐玄宗退位後的窘境?莫不是想朕也那般?”
梁師成被道君皇帝問的很尷尬, 他立即躬身告罪,小心地把仔細斟酌的計謀說出來。
“官家, 臣是建議先禪位與太子。咳,若是太子能夠撐過去,官家再複位也就罷了。思想太子也是孝敬官家的。”
書齋裡的氣氛壓抑得更厲害了, 每個人都開始思索梁師成的建議, 是否有可行之處。
高俅想了一會兒先開口說話,“若是太子登基以後, 不肯將帝位還官家呢?”
梁師成看看高俅, 問道:“那高太尉可有更好的法子?”
高俅望著道君皇帝,誠懇地說:“官家,梁山才有多少人馬,從京師調去幾十萬的大軍圍困他兩年,那梁山沒鹽、沒米的, 它也就自行瓦解了。那梁山匪首的武功再高, 用十萬禁軍團團守著皇宮, 隻要官家和皇子無恙, 也就成事了。禪位容易,複辟可就要看父子情分了。”
高俅的言外之意, 在場的人都聽明白了。無非就是皇帝喜愛、欣賞的是皇三子鄆王趙楷,且與太子趙恒關係平平。高俅怕太子趙恒得了帝位,以後不肯再還給道君皇帝而已。
蔡攸上前一步說道:“高太尉所言甚是, 隻要官家和鄆王無恙就好。”
王黼是極力要廢太子立鄆王的,他見狀問高俅,“高太尉執掌殿帥府多年,可有能領兵廝殺的好帥才、好將領推薦?”
高俅站起來躬身,揖手到地,鄭重地請求:“官家拔擢臣於微末,臣粉身碎骨無以為報,願勉力一試。”
道君皇帝激動地起身,扶住高俅說道:“卿家此去,定要剿滅了那些賊寇。”
童貫見道君皇帝最終還是讚同出兵圍剿梁山的,就沉默不語地立在一邊,仿佛事情已經與其無關。
——讓高俅去見識、見識那賊首的厲害,他就知道人外有人,知道個怕字怎麼寫了。
道君皇帝沉吟片刻下了決心,“童貫,你才於梁山泊回來,知道一些賊寇的情況。你就與高卿家做副帥,好好輔佐高卿家。高卿家掛帥帶大軍去征討梁山,蔡卿家你來負責糧草等。五日內大軍要開拔離京。之後朕再下禪位詔書。等你們平定了梁山泊賊寇,帶兵回返,不虞太子不歸還帝位。”
童貫見道君皇帝又點了自己去梁山,驚惶失措無以為對。自己披星戴月地趕回京師,然後又要再去……他真怕那女匪首,若是再給她抓到了,等待自己的就是一死了。
出了道君皇帝的書齋,天空中隻有彎彎的月牙了。童貫揮退持燈的小黃門,大踏步往前走,他要回府好好想想該怎麼辦。
王黼與高俅並肩往外走,二人趕上來說道:“童太師,你且留步。”
童貫不得已站住,回頭說道:“二位大人,老夫連日趕路疲乏萬分,明早再敘可好?”
高俅見童貫拒人千裡之外的態度,隻好與他約了明日詳談,無奈地在宮門前分手。
東宮太子趙恒是一個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的秉性。這與他成長經曆有關。短短的二十多年裡,他從明白事兒就知道父皇喜歡王貴妃所出的、比自己小一歲的皇三子。後來道君皇帝的元後辭世,他那時作為嫡長子,雖已經被立為太子了,但無時無刻不被趙楷的光芒遮住了儲君該有的風光。而這幾年朝臣中以王黼、蔡攸為推手的更換太子的行動,愈演愈烈,就差在朝堂上明著提出來了。
他每天都憂心忡忡的,連嫡長子被該有的冊封,都得裝作無知無覺,不敢把對鄆王的不滿、懼怕、憎恨表露出一點兒。要不是還有一些朝臣支持他這個元嫡長子冊封的太子,他覺得自己早就堅持不下去。
如今得了皇帝要禪位與他的消息,他是又驚又喜且惶恐不安。
童貫去梁山,發生了什麼事兒?為什麼一回來就傳出了禪位這樣的風聲?
但更多的消息,小黃門沒聽到,他也沒能力打探皇帝書齋發生的事情。這一夜,趙恒在東宮的書房坐了很久,直到太子妃朱氏提燈來勸,他才滿腹心事跟著太子妃回去歇息了。
朱氏看著丈夫疲憊、憔悴、緊皺的雙眉,等到帳子裡隻有夫妻二人了,才悄聲說道:“父皇要禪位,這是好事兒。為何還愁眉不展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