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烈皇後71(2 / 2)

“好。”

果不出孫策和吳國太所料,荀彧被孫策權利所達地域的賦稅政策震呆了。所有的土地收歸到孫策的名下,百姓根據自家的人口和能力,租賃要耕種的田畝數量,隻須繳納三成的地租,然後再沒有其它任何要繳稅、要承擔的徭役。

要讓荀彧從心裡說,好不好,好!百姓的負擔是減小了很多很多。租賃的土地多、繳納的多、自己餘下的相應也多。

當然孫策獲得的也更多。

虧得是誰呢——既往不需要繳稅、有免稅資格的宗室、官宦、士紳。

“這能行的通嗎?”荀彧皺眉問在座的東吳這幾位高層。

張昭笑著說:“東吳已經實行了幾年了,效果你都看到了。”

“子綱、子布,你們名下的田地呢?”

張紘攤手,“我與子布更是要帶頭跟隨伯符了。”

“文若,如果從眼前的利益看,我與子綱是吃虧了。但是從長遠看,就像國太說的了,子孫有能耐,留田地有何用;子孫沒能耐,留也留不住。倒不如讓兒孫像仲謀、叔弼一樣努力學文習武,憑自己的能耐掙飯吃、掙衣穿。”

荀彧的父祖都是朝堂響當當的人物,兄弟們也都是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俊傑。至於自己的兒子、帶在身邊的侄子,荀彧敢說他們在江東謀個縣令還是不難的。

他自己是立即接受了這樣的土地政策。

“吳侯、國太,這政策我與子布、子綱是一樣的態度。我就是擔心會不會在益州遭遇當地世族的抵抗。”

“所以我讓公瑾慢慢地打益州。打下來一個郡就做好一個郡的土地登記和租賃。劉璋就是有再多的軍隊,當地的百姓都從我們的土地政策、的官學教育,得到好處、看到希望了,他的軍隊也不會持久跟著他的。”

“如果這政令能夠持續下去,將使得天下百姓衣食無虞,再無禍亂的根苗了。嗯,還有一事兒,國太,昨天吳侯和我說那防止外戚專權之事再發生之法,請國太指點。”

吳國太一笑,“外戚隻承虛爵,無實職、無實權,與嫡長子繼承製一樣鑄到法典裡。”

這倒是杜絕了外戚專權的可能。但荀彧不甘心地追問了一句:“若是有幼帝衝齡登基的事情呢?”

“三公九卿與太後同領顧命大臣之事,在幼帝滿十八歲的時候,歸政天子。”

孫策一字一頓地說著,然後突然哈哈大笑。

“文若,孫家男兒俱都武藝高強,從我這裡開始不廣開後宮,以後的兒孫就不會像劉家子弟那樣,在內宮的脂粉堆裡淘空了身子。我阿娘還有一條備注呢,六十歲禪位與子。不過這些說起來尚早。”

荀彧知道孫策是很有決斷的人,想想其內院隻有橋氏所生的一兒一女,再想想靈帝的後宮、曹操眾多庶出的兒女,他起身正衣冠對孫策拜倒。

“彧願為主公所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孫策趕緊還禮扶起荀彧。

“文若,你看我會做到這些的。”

荀彧認主之事讓張紘、張昭鬆了一口氣,原因就是太缺人才了,尤其是荀彧這種有大才乾的人。他倆急急忙忙把給吳景、徐琨、孫邵準備的同樣資料,搬出來一份給荀彧做上任前學習,並讓荀彧在資料領用上簽字。

孫策解釋道:“荊州是在劉表逝後歸附的,所以那邊的政令與這幾處都不同。待徐州安穩了,往徐州遷移了百姓,再說更改荊州的事兒。”

荀彧點點頭秒懂孫策的計劃,這是要給荊州的世家行釜底抽薪之法,讓那些世家空有田地也無人耕種。

夠狠!

中午的時候,孫策破例沒在前麵吃工作餐,跟著吳國太回去內宅。

“阿娘,我都把太史慈從徐州抽調回來,陪他去益州呢。你看我給他想的多周到。荀文若還說要為我所言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孫策委屈的不得了。

吳國太看這樣耍賴的孫策,一邊笑一邊安慰他。

“能這樣已經是不錯啦。你該慶幸他雖是忠心漢室的臣子,但內心裡更看重的還是天下黎民百姓的君子,不是思想僵化的腐儒。”

“阿娘說的是。阿娘,水鏡先生說的那位郭嘉郭奉孝,我去年見過他破陣呢,端是以為有才學的人。不知道能不能請到江東來。”

吳國太伸手指頭在孫策額上一點。

“聽說那人行為放蕩不羈,就是來了你也不會喜歡。也就是曹孟德那般行事的人,才會不在乎他的品性。我和你說啊,伯符,凡是喜好女色的、貪婪財物不能約束自己行為、品德有瑕疵的人,以後你都要忖度著使用。不然那些人哪怕是一縣之長,也會用手裡的公權力去交換自己的所好。”

“我會派人監督的。”

“有千日做賊的,哪裡有千日能防住賊的呢。靠人監督不如靠製度,定期考核、輪換任職的地區、不定期的明察暗訪,就像你領軍、像阿娘管理這內宅一樣的做法。”

孫策連連點頭,要想長治久安,就不能讓品德有瑕疵之人蛀蝕了根基。既然阿娘說郭嘉放蕩不羈,還是彆惦記了,不然把仲謀帶壞了更麻煩。

作者有話要說:西漢哀帝時,大司馬師丹針對當時豪富吏民訾數巨萬,而貧弱愈困的現象,提出對貴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數量加以限製。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詳儘的措施:從諸侯王到吏民百姓,擁有田產最多不能超過三十頃;占有奴婢的數量,諸侯王不得超過二百人,列侯、公主不得超過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百姓不得超過三十人;富商大賈不得做官、不得擁有田產;田產、奴婢數量超過以上限製者,一律沒收入官;官奴婢年在五十歲以上者,可以免為庶人。

想法挺好,皇權已經沒了威力,觸及太多利益階層,最後成為一紙空文。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