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收拾黑心姐夫(十七)(倒V開始)(2 / 2)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哇!瓜,大瓜!

趙誌遠的事才過了多久,居然又撞上來一個頭鐵的.牛!

趙誌遠是誰,大家都知道,上屆的探花嘛,靠著嶽家扶持,才得以科舉。結果,中了探花後攀上了安陽侯府的高枝,想著埋葬過去,還派了人去殺嶽家滅口。結果,東窗事發了.好了,不僅把過去埋葬了,連自己的新嶽家一起埋葬了.------------他和原安陽侯一起被流放了。安陽侯府自此被降為安陽伯府,由原安陽侯的弟弟承爵.這還是看在新任安陽伯於國有功的份上,不然,爵位都一擼到底了.

說來也就趕巧了,劉禦史他爹一個故交帶著兒子來京定居,這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嘛,劉老爹就設宴招待故交,席間,不知怎麼地,就談起新科狀元來了,這位故交就免不了跟劉禦史嘀咕兩句,這陳狀元不是被魏大人府上捉了婿麼,真不怕天打雷劈麼?

劉禦史當下就糊塗了,肯定要問啊,什麼情況?這故交就說起了兒子買的一本書,。就是這位陳狀元出的,據說他和夫人可恩愛了.

劉禦史找來書一看,當時就想到,這不就是…………第二個趙誌遠麼?不知道他原來的嶽家會不會已經遭了毒手?

禦史這個職業有一點好,可以風聞奏事。說白了,不用講證據,隻要你的猜測合理就可以參人。這劉禦史就想了,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他既然知道了,少不得要為他的原配一家求個公道了。還有就是,這種連天都敢欺的東西,真要執政一方,不知道要禍害多少百姓喲。

陳文回家省親了,沒法為自己辯解,但魏侍郎還在朝上站著呢,能任由劉禦史這麼說嗎,當下就站出來了.

“陛下,臣參劉棠未經調查,誣陷朝中官員。陳狀元確實在家裡曾經成親。隻是,他那妻子商戶出身,粗俗不堪,平時一家沒少借著恩情,對陳文頤指氣使。夫妻感情早就破裂。如今,陳文高中狀元,休妻另娶也是人之常情。”魏侍郎反手一個黑鍋就扣在周家人身上。為新女婿占領道德至高點.

他們又沒像安陽侯府那樣,想著殺人滅口.無非就是道德上可能會讓人指摘兩句.他早就想好了應對之策.

沒想到,劉禦史也不是吃素的,當下從懷中掏中一本書來,“魏大人信口雌黃,也要注意分寸。你們魏家奪了人家的夫婿,還要給人家潑臟水,簡直是無恥之極!這本書上寫得明明白白,陳文雖有天份,但因家中貧窮,無錢讀書,靠嶽家接濟,這才得以科舉。陳文和妻子恩恩愛愛,兩人還有一子。陳文中解元後,還曾有官員以女許之,被陳文嚴辭拒,說對妻子專心不二,如有一天背棄兩人情誼另娶,天打雷劈!”

哼,老夫也是帶了證據來滴!

魏侍郎聽完這話,也有點懵..什麼書他是真不知道哇.

魏侍郎覺得,劉禦史既然敢這麼說,還拿了證據出來,八成,是有些依據的.不過宦海多年,魏侍郎早養成了喜怒不形於色的本領.

“就憑一本不知道哪裡來的書,劉大人就可以信口雌黃,給彆人定罪了嗎也叫劉大人知道,雖然嶽家跋扈,念在往日情份上,陳文也隻是和對方和離.,並非休妻!已經仁至義儘.更沒有什麼趙誌遠之事!”

魏侍郎氣呼呼地反駁道.當初招婿的時候說好了,陳文貶妻為妾,又有趙誌遠的教育在前,他相信陳文隻要不傻,就不會乾出殺害原配一家的事.

本來魏侍郎還想著否定書是陳文寫的,又怕劉禦史再拿出硬錘打臉,想了想,就沒敢放這種話.縱然是陳文私德有虧,也不是什麼動搖國本的大事.就算有禦史想咬著不放,哪□□中再出個軍政大事也就顧不得了.處理這種事,就一個拖字訣,還有要緊的一點,就是不能在中間主動給彆人送把柄.書的事他聽都沒聽過,不知道來龍去脈,言多必失.

至於和離還是貶妻為妾的,到時候快馬給陳文送封信就是了,改口容易得很.

大家都心知肚明,陳文就是姨丈家幫他找的幫手.這時候,三皇子一派的就出來幫腔了.

“陛下,婚姻之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老臣認為,禦史們沒必要花精力盯著彆人家的後院.”

這意思是劉禦史管得太寬了.

“臣附議.”立刻出來一個捧哏的.

“臣附議。“

“臣附議!“

呼拉拉站出來好幾個。

“陛下,今日陳文就可欺天,焉知來日不會欺瞞陛下”劉禦史氣呼呼地道.

他是盯著彆人家後院嗎他是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想的是長遠的將來!怕的是陳文這廝執掌權利後會禍害蒼生,危害社稷!

沒想到,這幾個眼皮子淺的,就能看到後院那點破事.真是不恥與之為伍也!

好在劉禦史也不是一個人。馬上就有一個張禦史出列對他進行聲援:“陛下,臣覺得劉禦史的話很有道理。既受嶽家大恩得以科舉,金榜題名後,休妻另娶,還要把惡名扣在嶽家身上。真真讓人不恥也。對他有恩的嶽家尚且要倒打一耙,將來為官一方,焉知不會禍害百姓。“

魏侍郎的話,肯定是向著陳文的。但是,雖然是一句話帶過,但也是承認了陳文的嶽家是對陳文有大恩的。這就和劉禦史說的相符合了。由此推斷,陳文的嶽家對陳文有大恩應該就是事實了。

至於魏侍郎又說什麼挾恩求報之類的,嗬嗬,都在朝堂上混這麼久了,到底怎麼回事大家心裡都明鏡似的。

朝堂上,大家是踴躍發言,有支持劉禦史的,有站陳文的,大殿之上頓時吵做一團.直吵得皇上腦仁兒疼,正好也到晌午了,皇上直接讓自己的太監總管喊了退朝.

看著皇上遠去的背景,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淩亂在風中.

劉禦史冷哼一聲,狠狠地瞪了旁邊一個為陳文說話的同僚,準備拂袖而去.結果,剛拂完袖子,就被魏侍郎攔住了去路.

“劉大人手中的那本書,可否借我一觀呐”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他總得先知道知道這本劉禦史拿來當證據的書是寫的什麼內容吧,這樣才好有的放矢地反駁啊.

他手裡沒有不要緊,這不是劉禦史有嘛,直接光明正大地找劉禦史借就是了。

頓時,大殿上還沒散開的大臣們齊刷刷地看向二人。早就知道,這瓜還有後續啦。

這魏侍郎,明知道兩人關係對立,居然還找劉禦史借書,也算是陽謀了。不知道劉禦史借不借喲。

劉禦史眉頭一皺.他已經向世交的兒子打聽了,這本書就一個書鋪子裡有.彆的地方根本沒賣的.他這本也是找世交的兒子借的.萬一轉借給魏侍郎,然後魏侍郎說弄丟了,到時候書鋪子裡又賣完了,對方再反咬一口,他上哪兒說理去

“不好意思了魏大人,我手裡也就這麼一本了.您呐,還是等著陳大人回來直接,找他要吧.”說完劉禦史翻了個大大的白眼兒,再次拂了拂袖子.揚長而去,出了大殿門.

哼,當他傻呐! 他這書可是證據!不借。

早朝後,朝中的大臣們私下裡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都開始熱烈的吃起瓜來.

這陳狀元到底有沒有殺原配一家?既然要過河拆橋,為什麼還要出一本自打臉的書?他的心路曆程是什麼?按理說這麼沒成算的人不應該考中狀元呐。

雖然吧,好多人都沒看過書的內容,但是劉禦史既然敢把書拿到禦前當做證據,想來這本書的真實性應該沒什麼問題.

劉禦史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書不外借,但是當著他的麵看看總是可以的.大家想吃瓜,劉禦史也需要通過展示證據來向大家證明 ,陳文人品行為有多麼卑劣.以期獲得更多的認同,尋求更多的支持者。這本書還是有好多禦史台的禦史們看到了。

到了晚上,魏侍郎通過一些中間人,到底知道了這本書的大致情況.

知道這本書並不是陳文本人撰寫,而是由其前小舅子組織出版後,魏侍郎氣得咬碎了一口銀牙.差點沒把老血噴出來.

奶奶的!這個王八蛋劉禦史!你早說啊.你要早說是陳文前小舅子寫的,早朝上他何至於心裡那麼緊張!.

偏偏這狗東西在朝堂上的口氣,很容易讓人誤會成書是陳文親自寫的.既然不是陳文寫的,陳文想從輿論上脫身太容易了-----------------周家看中陳文的讀書天份,才想著奇貨可居,想儘辦法招為女婿。但又看不起陳文,平時沒少大小聲的。沒想到陳文的讀書天分超過了他們的預期,不但中了舉人,還是解元!既然中了解元,如無意外,一個進士老爺是跑不了的。這時候,周家也意識到以前怠慢了陳文,沒準陳文心有不滿,又眼瞅著陳文要發達,就想通過道德綁架的方式留住陳文,於是,就借著陳文的名義出了一本書。這本書雖說是講什麼應試秘籍,實則是夾帶私貨。重點還是講他們周家對陳文多好多好。但是,世人不知道的是,陳文的心酸。..

把這個情節在心裡複盤了好幾遍,嗯,完美!

,魏侍郎立刻抖擻了起來,精神百倍.

這種事,如果劉禦史不提,還是讓它自然過去為好。時間會淡忘一切的。但是!劉禦史以後不提這事還罷了,但使再提,一定要,狠狠地將上他一軍.

你處心積慮地幫一家子惡人,到底想乾什麼?你誣陷同僚,到底是受誰的指使?

要是能攀出太子一脈來就更好了。

*

再說柳國公,也是鬱悶得不行。

皇上怎麼能在關鍵時候和稀泥呢?很明顯,今天幫陳文說話的,都是三皇子一係的啊。不然,陳文一個還沒入朝的小翰林,又認識哪個?憑白無故的,誰願意幫一個過河拆橋的白眼狼說話呢?

還不是因為陳文是三皇子一係培養的幫手!

還有,各位大人們怎麼抓不住重點啊。

翰林院是什麼地方?那是讀書人的聖地,彙集的都是讀書人的英才!考中進士後,要進行第二次考試,考中了庶吉士才能進的。大興朝有規矩,非翰林不入內閣。不說內閣,就說朝中的重臣,基本上也都是翰林院出來的。各位權貴世宦之家,哪家沒個子弟在翰林院呆過的。而且,還都是家中的精英!對朝中大臣們來說,特彆是文臣之家,要麼家族中有人過去在翰林院呆過,要麼現在在翰林院供職,要麼,將來會去翰林院。

這,陳文既然都發了天打雷劈的誓言,大家不怕天雷劈在翰林院,到時候有人吃瓜落嗎?

怎麼就………沒有一個人擔心這些族人的安全嗎?

礙於身份,柳國公和世子總不好親自下場撕陳文,老話怎麼說來著,殺雞焉用牛刀啊。再說,皇上還在上麵看著呢。陳文的事又算不上關乎國本,他們親自上場,難免讓皇上多心。

兩人雖然注意到了陳文的事,但不是想著先觀察一下事情進展嘛,就沒有知會旁人。朝堂上,大家都是和劉禦史一樣,衝著陳文人品不堪為官的方向走的,還就沒想到翰林院的翰林們的安危問題。

當時要是兩個方向一起發力,可能彈劾效果會好很多呢。

“爹,我覺得,皇上寵愛三皇子,也知道陳文是三皇子母族給三皇子找的臂助,這陳文隻要沒有學了趙誌遠,想來陛下會睜隻眼閉隻眼的。“柳國公世子歎了口氣道:“可憐了劉大人對朝廷的一片忠心。”

柳世子也認同劉禦史的觀點,你陳文對與你有恩的嶽家都能過河拆橋,給你生過孩子的原配都能說棄就棄,這麼涼薄的人,會對治下的百姓們多好呢?將來為官一方,也就是個禍害!

還有,他們做為太子母族,自然不願意看到太子的政敵多一個臂助的。隻是,單憑一個私德問題,好像很難撼動陳文。

“這種人品,如果身居高位,恐怕…………”柳國公沉著臉,長歎一口氣。一個沒有底線又有才華的人占據朝堂,偏這個人還是他們柳國公府的政敵,可不是什麼好事。能打壓下去自然還是要打下去的。

光在家裡發愁沒用,總要想辦法的。“

“爹,要不,找人引導一下,總要讓翰林院的各位大人們關心一下自己的安危問題。”

柳國公世子道。。

“不必!“柳國公拿手指敲了敲桌子。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今日早朝之上,既然沒人提這個,咱們就已經失了先機。你去著人打聽一下,衛國公府二房的那個韓平遠,我記得那小子是考中了庶吉士吧?三年了,也散館了。看看他是留館了還是去了哪裡。如果他在翰林院呆得好好的,這事就暫時不提也罷。”

那可是魏夫人娘家親侄子。國公府出來的貴公子,也是寧妃娘娘的親侄子,如果他都在翰林院呆得好好的,再說彆的,也沒什麼意義。

“是!”柳國公世子扭頭出了屋子,安排人手去了。

事實上,柳國公還真沒猜錯,此時,衛國公府的二房夫人,韓平遠的親娘,在家裡已經急得開始掉眼淚了。

作者有話要說:  真的非常抱歉,拖更了這麼久。向小可愛們表示歉意。

好像,我碼字真的是遇到了瓶頸。就是,碼字的時候特彆不順暢,經常措辭的時候,感覺有些困難。按道理 ,不應該熟能生巧嘛,隨著我碼字增多,應該越來越順當的呀,我也搞不太清楚為什麼會這樣。我心裡想了好多梗,好多情節,就是表達的時候困難,有的就因為表達不滿意一些梗也刪掉了。

平時為了提高文筆,像一些古詩詞賞析,一些名家散文,我都有訂閱的。每天都要拿出一定時間學習的呀。

這章還是不太滿意 不過拖得時間太久了,隻能這樣了。

再次說聲對不起!不好意思。感謝在2021-06-13 17:43:59~2021-06-16 15:13: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琑:逍遙公子 5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