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2 / 2)

小夫郎 謝亦 8286 字 3個月前

六川關的守關將領莫安北大馬金刀地坐下,洪鐘一樣的笑聲裝滿書房。

埋首書案的兩人抬起頭,秦老當先道:“你小子,知道要搬床,不知道給我老人家弄點吃的來?”

“哎喲,你瞧我!”

莫安北一拍腦袋,忙起身,開門朝外頭吼了一嗓子,讓人準備吃食趕緊送過來。

回身,他撓撓頭道:“怠慢了。”

“哎……自從夫郎先一步走了,這將軍府裡再沒有知冷知熱的人。這不,外頭都叫我做什麼儒將,以為我肯定繼承乃父之風,巴巴地把這些書稿送來。可他不在了,這些書除了放在架子上生灰塵,也沒彆的用處。”

聽他這麼說,梁興邦寬慰道:“兄長,萬請節哀。”

秦老虎著的臉也抹開了,歎息道:“萬物有時序。草有枯榮,人有生死,你要想開些,莫苦了自己。”

“阿父也是這麼說的……他也走了。該走的總是留不住,我們這些活著的人,除了往前看,還能如何?”

莫安北苦笑一聲,隨後轉開話題道:“二位還真是心智堅定。自那報信的人出去,我這心裡就沒有一刻的安寧。你們倒好!竟廢寢忘食地看起書來。這書當真那麼好看?”

秦老摸著胡須,笑而不語,似在回味。

梁興邦則莞爾道:“清之兄,你知道我一貫懶讀書,不過,這書確實有其獨到之處。你若有時間,也可看看。”

莫安北咂咂嘴——雖然父親是受人敬仰的大文儒,可他才是那個不愛讀書的。

聞言,忙擺手道:“待事成之後,我再尋個時間拜讀

吧。”

秦老一聽就知道他有意推脫,笑嗬嗬地說:“這事,是不急在一時。”

“不過,北地士子言集著成的四方冊也就罷了。

這本中華詩集,你有空謄抄一冊,放在你父親靈前,儘些孝心。沒得回頭我下去尋他炫耀,得把他氣出個好歹。

對了,我記得你夫郎也是最愛讀書的。

你阿父一輩子就收了他這麼一個得意弟子,你可不能少了他的份。”

“……”

莫安北隻得起身,拱手道:“侄兒謹記阿叔教誨,晚間定沐浴焚香,在靈前抄寫誦讀。”

秦老這才滿意。

梁興邦見他們官司打完了,放下書冊,說道:“清之兄方才形容匆匆,可是有什麼事情要說?”

“瞧我!”

莫安北又是一拍腦門,連忙說起正事來:“回稟王爺,您前兩日讓我著人到南揚買辦糧食。回信說,那邊的糧食泰半已經被人收走,隻留下百姓的口糧和糧種。這事怕是不好辦啊!”

“什麼?”

聞言,秦老收住笑容,皺了眉頭。

他和梁興邦對視一眼,追問道:“南地雖有幾處遭遇水澇,但這兩年收成不壞,怎可能沒有餘糧買賣?到底怎麼回事,你且仔細說來。”

莫安北也摸不著頭腦。

“南揚一直是大梁糧倉,委實不該如此。我的人還特意去南邊其他五州也去打探了,南嶺的探子前後腳送回的消息,說那裡的糧食也被人收買過。”

梁興邦沉吟道:“肯定不是陳黨,那又是誰?”

他怎麼也沒料到,到這關口會殺出第三方人馬。

“我這也是糊塗了。”

莫安北說:“而且密信上說的很明白,是在朝廷征稅前,就有人來收了。王爺,北地的糧食不剩多少,我們再不調度些送去,恐怕會出亂子啊。”

之前是想著,先把北地各州的糧倉打開應急。等到他們南下,再從南邊買辦糧食送過去補上春夏的缺口。

——至於朝廷,從始至終就沒人指望過。

現在這個情況真是讓人措手不及。

哪怕沒有真的打仗,總不能讓士兵餓肚子吧?

梁興邦道:“可有查到這些糧食的去向?”

那麼一大批糧食,要運送不可能不留痕跡。

莫安北忙道:“已經去查了,但還沒有確切的結果。不過,近來壽康郡王似乎有些異動,不知道這件事和他有沒有關係。”

“七弟?”

梁興邦有些詫異。

七皇子是先帝子嗣中最小的一個,當年出京時還不足三歲,現在也才堪堪成年。

梁興邦早就聽說他被陳黨養的玩物喪誌,從沒想過他是在韜光養晦。

“正是他。”

莫安北道:“查到他實屬巧合。”

“你們信裡說那個四方來賀如何如何,我總覺得裡頭有些古怪。

聽說長漳也要開這樣一家酒樓,就遣人留意了。

沒想到他們還真會來事!

那王姓管事,一來就給南地士子送了四方冊。像我這樣有點身份的,還能多得一本中華詩集。

說是馬上要開張了,我就安排人盯緊點。

長漳就在壽康郡的治下,我的人沒看出四方來賀有什麼不對,反倒是郡王爺,近來手頭緊得很。

外間說他好賭成性,但就是這樣,也不至於典當太君殿下留給他的遺物吧?他這般花錢如流水,說不得還真和這件

事有關。”

“是麼……這就有意思了。”

梁興邦笑了笑,道:“既如此,便請七弟過來與我一敘吧。我,也有好些年不曾見他了。”

但沒等他和七皇子見上麵,就收到北地的飛鴿傳書。

——何諺說,北地九州三日之內都收到無償贈糧。對方身份,尚在追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