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4(2 / 2)

這種分法,部分人小有爭議,但不成氣候,便這麼定了。

薑白芷去領了三十五兩銀子,拿回去隨手就放農貿市場裡了。她自個賺的錢,現在是單獨放在一個箱子裡,包括之前易大夫連著幾次給的幾百兩銀子。

楊二郎得了這三十五兩,今年即使不能去打獵,也沒多大損失了。而且現在作為買家的薑黃柏,他的鹵味店生意很穩定,楊家養的雞就又相應擴大了規模,反正這些雞一長大就能賣出去,不會壓在手裡,一點負擔都沒有。

這些雞是薑家大哥代為收購,都是直接收活雞送到鎮上去,每次多送點,薑黃柏可以隨用隨殺,免得生肉在熱天裡放壞了。這活雞出手最省心,隻用抓到了,綁了翅膀跟腳塞進籠子就行,而且這些雞畢竟隻養了幾個月,重量沒有養了一年多的那種實沉,就算是四十文錢一隻。

而若不算建新院子的錢,養殖這些雞平攤下來的成本,一隻也就不到二十文錢。

每個月平均賣給薑黃柏一百五十隻雞,就是穩定至少三兩銀子的收入。比不得打獵的無本暴利,但勝在沒有生命危險,還夠穩定。

薑家跟楊家不說具體是怎麼交易的,村裡人誰也沒能想到,單純養雞,就有這樣的收益。一些人家一整年,也攢不到三兩銀子,他們主要是習慣了靠種地自給自足,沒怎麼想過做買賣賺錢。

薑家也是差不多,親兄弟明算賬,薑黃柏從大哥、二哥手裡拿鴨子,由於鴨子比雞要大一些肥一些,每隻就算是四十五文銅板,都實打實地記了賬,每個月清算一次。大哥二哥兩人,每個月也是能攢下三四兩的銀子。大哥還額外收一些送貨的工費。

兩家現在基本上都把養殖的數量級給擴大到千隻以上了,這個養殖量,在薑白芷上輩子,也隻算是小打小鬨養著玩的,但在這個時候,養一千多隻雞鴨,絕對是挺著一些壓力的。

光是它們每天的吃喝拉撒,就須得專門一個人全天伺候著,不然就會亂套。好在兩家都是兄弟倆一起在做,兩人輪流著負責這些,也不會覺得太枯燥。

二嫂柳枝兒在前頭那個夫家,有過養大量雞鴨的經驗,倒是給薑家、楊家提了不少意見。養熟了的雞鴨,沒有全部賣了,而是挑幾隻聰明的留下來,當做頭子,讓它們帶著其他的雞鴨自己溜達。

兩邊養習慣了之後,還能讓家裡小孩臨時幫忙看管一下,也不會出事。

就像薑白芷說的,千多隻雞鴨的養殖,會越做越熟,越來越覺得得心應手,養兩年就覺得輕輕鬆鬆了。

大哥其實還想再擴大養殖,把那房子改成三層木板,養個一千五六百隻。不過被薑白芷阻止了。

雞鴨也是小生命,太擁擠的生存環境,容易讓它們產生不適。它們心情不太好,就容易生病。萬一集中圈養的鴨群產生傳染病,那真是一點救都沒有了,這裡可沒有什麼特效藥。

這件事,薑白芷也提醒了楊二郎,養雞一定要關注雞群的活潑程度,一旦發現有哪些雞不自然萎靡了,一定要挑出來單放,以免是會傳染的雞瘟等病症。

一千多隻,還算是個比較安全的數量。鎮上薑黃柏那邊開的店,現在每天是提供六隻鹵鴨、五隻鹵雞,偶爾會加量。

薑家也會在村裡散收一些雞鴨,因為這個,村裡不少人家也跟著養了大幾十隻雞鴨呢,村長家更是養了百來隻,弄得村裡的生氣都多了不少,孩子們也有了固定的搜羅雞食鴨食的任務,少了胡鬨的時間。

而且,相應的,村裡養的雞鴨多了,產生的高效糞肥也多了,家家戶戶種的菜瘋長,怎麼都吃不完,又反過來喂雞鴨,把它們養的肥肥的。還有不少空置的地,乾脆用雞屎鴨糞肥了地,全種上各類豆子。黃豆大多被薑黃柏收了去,其他豆子留著做粗糧,跟彆的糧食摻著吃。

這麼著,今年的八月就快過完了。

鎮上的薑黃柏讓大哥捎來口信,說曲陵鎮從八月底開始,每個月都會放一次糧,戶籍在曲陵鎮上的人,可以憑戶籍去領糧食。多了這些補給,鎮上人心穩定不少,他那鹵味店的生意更好了。

不過,由於鹵食品的口味比較重,吃了易口渴,薑黃柏就想了個辦法,讓大哥磨了些玉米粉送去,每天熬很稀的玉米糊,如果客人要在店裡吃鹵味,可以拿一文錢再盛一碗玉米糊糊。

這玉米糊糊單吃是純粹的香味,微甘,但比較粗糙,不如大米粥順滑。可若是搭配上汁水十足的、重口味的鹵菜,竟然相宜的很,很快就大受歡迎。

就連知守家那個小閨女,以前是鹵鴨的忠實客戶,多了這可堂食的玉米糊糊,她每隔一天,就要讓個官兵帶她來鹵味店裡,點上一個微辣的鴨鎖骨、或者兩隻鴨翅,再來點鹵豆乾、豆芽菜,最後搭配一碗玉米糊糊,足夠她吃飽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