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1 / 2)

戚繼光從來不怪罪墩台遠侯上交了臥馬金,惹出了這樣的麻煩來,這的確是個偶然事件,但大明複套之後,一定會對漠北進行廣泛偵查,大明腹地從未到過草原,對漠北的想象,似乎遠在天邊,但其實漠北比讀書人想象的要近的多,距離陰山也不過400裡,從京師到山海關的馳道,也不過才660裡罷了。

墩台遠侯隻要對漠北瓦剌諸部進行詳細的偵查,臥馬崗這種露天礦山在長期的偵查中,一定會發現,偶然在多次偵查後會變成必然,就像大寧衛的桃吐山,在朝廷需要白土的時候,墩台遠侯們那些雜亂的情報,經過梳理之後,立刻找到了它。

金銀銅鐵煤,大明需要的礦,在漠北都有。

對於戚繼光而言,這份計劃難做的地方主要壓力不是來自敵人的強大。

強大?草原上的狼,給一口吃的,養兩天就學會了搖尾乞憐。

漠北瓦剌人其實非常虛弱,從墩台遠侯的探聞中,可以洞察,這些盤踞在和林的瓦剌人多數以十多個人為部落進行聚集生活。

在正統年間,瓦剌人還強大的時候,他們可以到漠南一帶放牧,有數個湖泊是他們的夏盤營,夏盤營,夏天放牧之地。

隨著也先死於內訌,人頭被送到了大明領賞,也先的兩個兒子西征之後,和林的瓦剌實力已經大不如前,再加上俺答汗占據了所有的夏盤營,導致和林的瓦剌人徹底變成了一盤散沙。

瓦剌人自景泰年間內訌之後,逐漸演化為了四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還有兩個小的部落,依附於杜爾伯特部的輝特部和不裡牙惕部,還有一堆人數不過百的禿麻、火裡等部。

四大部,都已經在成化年間徹底完成了西進,隻有不裡牙惕部還在和林附近遊牧,不裡牙惕的意思是‘林中百姓’,當然漠南的韃靼人都把瓦剌人統稱為‘養馬奴’。

眼下準備西進的就是不裡牙惕部,他們遊牧的範圍大概在北海附近,而不裡牙惕部西進的原因,還有外喀爾喀七部的壓迫,外喀爾喀七部的虜酋是阿巴岱汗。

敵人並不強大,甚至非常的弱小。

阻力主要來源於朝堂之上。

大明的‘精算’之風,已經從仁宗刮到了萬曆初年,在嘉靖年間,複套和恢複大寧衛統治,會被喊打喊殺,是個碰都不能碰的話題,譚綸在隆慶年間再言複套,是冒了極大的風險,但譚綸一直在為複套奔波。

在嘉靖二十五年起到嘉靖二十七年的複套之爭中,首輔夏言、陝西三遍總督兵部左侍郎曾銑,在朝堂傾軋中,被斬首示眾,複套問題成了禁區。

結合當下大明的政治環境,戚繼光開始動筆,他製定了一個小步快走的計劃,以礦山、官廠團造為根基,不斷小幅度的開拓,開礦—探礦尋苗—修路—開礦,如此循環往複的開拓,無疑是一種更好的辦法。

之所以能夠這麼做,完全是因為官廠團造的工匠們,拿起武器,就是極其優秀的戰士,即便是西進的瓦剌四大部打算重返祖地回到和林,大明在陰山的軍兵,也可以隨時馳援。

這是個很摳唆的辦法,但是能夠被大明廣泛接受的做法,畢竟大明隻想要金銀銅鐵煤。

“陛下的書信。”了山走進了中軍大帳,他將一個密封的信筒交給了戚繼光。

萬曆年間的征伐,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變化,大明皇帝總是以朱中興的花押,和戚繼光寫信,每月一封,從無斷絕,這代表著前線主帥可以無任何障礙的和大明皇帝進行溝通。

這放在萬曆之前,根本想都不敢想的待遇。

這代表著有些賤人不能居中挑撥離間。

書信的內容主要是大明皇帝嘲諷賤儒們的出爾反爾,把自己說的話當放屁,一聽金山蜂擁而至,貪嗔癡疑慢五毒俱全,貪利嘴臉醜陋無比,同樣也說了下王崇古致仕被張居正挽留,京營兩萬留守強兵日常操練不輟,潞王被熊廷弼暴揍,京師交易行擴張,大明發行了專項國債用於開發礦山、皇後生下一個女兒,母女平安等等,這些京師大大小小之事。

值得注意的是,朱中興鄭重的提醒了戚繼光,提防晉黨。

這是之前沒有過的提醒,提醒的理由很明確,接連發現的礦山,這幫唯利是圖的晉人,恐怕會生出些事端來,戚繼光人在河套,晉人要做什麼會更加容易。

比如,刺殺。

戚繼光看了看中軍大帳外麵連綿不絕的五萬銳卒,再看了看身邊專門負責情報的了山,再看了看陛下賜給他這個遷安侯的二百鐵林軍,再看看皇帝賜予他的三名奢員(嘗毒宦官),再看看皇帝專門為他征戰配備的三名大醫官,六名太醫,又看了看他自己不穿甲胄,比多數人穿甲胄還要壯碩的身軀。

“晉人要對付我,略顯有些困難。”戚繼光如是說道。

他向來料敵從寬、未慮勝先慮敗,但大明將軍征戰,從來沒有他這種待遇。

“晉人要對付你?”梁夢龍從外麵走了進來,聽到戚繼光如此對陳大成說話,驚訝無比的說道。

戚繼光笑著說道:“陛下覺得我很危險。”

“很危險?”梁夢龍呆滯了下說道:“最危險的不是戚帥嗎?尤其是出塞的戚帥。”

戚繼光在集寧海子,殺了十數個哄抬物價的隨軍商賈,這是刀刃向內,出了塞的戚繼光從不柔仁,他的刀會對準一切敵人,入了關,他就會蟄伏看似好欺負的樣子。

這種變化,梁夢龍深有體會。

“自俺答汗建城板升,生活日益奢靡,河套諸地,漢虜生計,均為剝削殆儘,深苦無法生存,常有逃回關內之人。”梁夢龍坐下喝了口水,說起了整個河套地區的情況。

俺答汗對河套地區的剝削是極為殘酷的,整個綏遠省在嘉靖年間,大約有四十萬人,在俺答汗建城板升之後,逐漸增加到了五十餘萬,而後在嘉靖末年,開始下滑,到了萬曆九年,整個綏遠,隻有不到三十萬人了。

吉能和切儘台吉直接跑路,改了漢姓,完全是因為河套的局勢已經糜爛到他們無法收拾的地步。

本來在關內被兼並無法生活逃出關外的百姓,逃出去才發現塞外才是地獄,隻能再次逃回去。

現在並沒有進行行政劃分,主要原因還是軍管狀態,這一年的剿匪時間,也是根據民風民俗進行劃分。

現在河套地區的主要矛盾,是生存矛盾。

梁夢龍憂心忡忡的說道:“河套地區,現有耕地大約為十萬頃,這裡麵皆為貧瘠之田,貧瘠的原因是大水漫灌,但水去鹽留,地為鹽堿,民多困苦,畝產不足百斤,年降水不足八寸,而且要在驚蟄之後才能播種,一年一熟,也就是說,每過一年都要種豆畜養地力,可豆苗不耐鹽堿,故多棄置荒蕪。”

“都說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話不假,但富也隻是相對草原貧瘠的產出罷了。”

梁夢龍的神情可謂是五味雜陳,這幾日他親自到各地看了看,甚至覺得當初朝中精算風力輿論,也有可取之處,這河套,的確很難治理。

“這還不是最難的。”梁夢龍繼續說道:“最大的問題是水土流失,黃河為何泥沙極多?那一道道黃土高坡上的溝壑,就是原因,黃河水鹹,也是如此緣故,柴米油鹽,柴字當頭,生活在河套的人,世代伐木取薪,樹木被采伐,草不能活,一下雨就是濁龍滾滾,這土地便越來越貧瘠。”

“但即便如此貧瘠的土地,百姓依舊在努力耕種,天順二年巡撫延綏都禦史餘子俊,上奏建榆林鎮,成化九年,河套諸衛軍撤回榆林,口外皆歸北虜矣,百姓自榆林,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

春天冰雪還沒有消融的時候,住在關內的百姓也會出塞種地,等到秋天收獲後,燒毀秸稈,再返回關內,年年如此,皆為雁行人,如此遷徙生活已經一百年。

黃土高坡在土地退化,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等多種因素,造成了土地的乾旱和半乾旱的土地退化。

“的確困難。”戚繼光聽聞梁夢龍的抱怨頗為肯定的說道,的確是困難重重。

梁夢龍的神情從頹然變得振奮了起來,他目光炯炯的說道:“千頭萬緒,這一年,我們要把牧草種起來,要把煤礦開出來,要把官道驛路修好,隻有培育牧草,才能鎖住土地,不讓土地繼續流失,把煤礦開出來,百姓才不會一直伐木取薪,隻有把官道驛路修好,才能四通八達。”

“河套的路其實很好修,從歸化城往西,皆是平原,東勝衛以東的黃土高坡雖然有些困難,但也比居庸關要簡單許多。”

梁夢龍也製定了自己的河套開發計劃,難不怕,如果沒有困難,就沒有機遇,他現在是吏部尚書,但吏部的堂上官一直是張居正,要成為真正的明公,治理河套,就是機遇。

比如牧草,梁夢龍就從皇帝的寶岐司找到了一種很合適的草種,名叫冰草,生活在非洲最南部的羅經正峰附近,羅經正峰,也是當初鄭和下西洋走的最遠的地方,因為經過那裡,羅盤正南正北,所以就此得名,隻需要再往前一步,就可以看到暴躁的大西洋了。

而這種冰草,耐旱、耐寒、耐乾旱的特點,再加上玉米草、青蘭草、黃竹草等多種牧草,解決部分百姓生活問題,梁夢龍還是很有信心的。

比如就河引灌,就是黃河的支流開渠引灌,擴大墾種規模,永濟、剛目、中和、永和、通濟、長勝、塔布、義和等八大乾渠,都是格物博士在三角繪測之後,得到最合適的一個灌溉渠,防止土地繼續鹽堿,也是防治土地退化的關鍵。

梁夢龍和戚繼光溝通了許久,有些事需要軍兵配合,尤其是該死的馬匪,這些趁機劫掠的家夥,都應該被抓去修路,直到戚繼光答應了剿匪之事後,梁夢龍才心滿意足的離去。

合天時、地脈、物性之宜,力足以勝天,是寶岐司影壁牆上,陛下親自題寫的聖訓。

當天下午,大明京營開始以營為單位,從五原府四散而出,與其說是個府城,不如說是個廢墟,戚繼光就靜靜的坐在大帳裡,看著大明京營四散而出剿匪,他就這樣坐了半天多的時間,坐到了太陽西斜,落日的餘暉灑在了陰山之上,掃過了古老的土地,掃過了出擊的京營,掃過了那些跪在道路兩旁的百姓身上。

百姓畏懼大明軍的軍容整齊,所以在看到的第一時間就立刻跪下,生怕多看一眼,就被殺死在路旁,這種畏懼的習慣,顯然是俺答汗的軍隊通過時留下的。

但很快百姓們就會清楚,這支軍隊和其他軍隊完全不同的地方,上報天子,下救黔首,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踐履之實。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