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七章文明之始
富韓公不說了,呂文穆,指的是狀元及第,太宗真宗兩朝三度任相的呂蒙正。
呂蒙正剛被任命為副宰相時,第一天走馬上任,就見一個房間內有人隔著門簾指著他說:“這小子也當上了參知政事呀?”
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低頭趕緊走過。
與呂蒙正同行要好的同僚很不滿,要去看看此人是誰,被呂蒙正製止。
下朝以後,同僚們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逮住那人。呂蒙正勸說道:“如果知道他的姓名,就會終身不能忘記,不如不知道為好。”
呂蒙正的老同學溫仲舒,長期說他的壞話,但是呂蒙正絲毫不計較,還向朝廷推薦了他。
有個叫富言的人,是呂蒙正的賓客。一天告訴呂蒙正說:“我有個兒子,十幾歲了,我想讓他入書院,給你的兒子做書童。”
呂蒙正讓富言將孩子帶來,見麵詢問後驚歎道:“你這個兒子了不得,將來名位必然與我相似,而功勳事業,甚至還能遠超於我。”
不但令他與自己的幾個兒子同學,還承擔了這個孩子學習所需的供給費用。
這個孩子,就是後來大宋的又一位名相,富弼。
朝臣中有位收藏有古鏡的人,自稱此鏡能照出二百裡範圍的景色,想獻給呂蒙正以求任用。呂蒙正笑說:“我的麵部不過碟子那麼大,哪裡用得上照二百裡的鏡子呢?”聽說的人都歎服。
還有人給呂蒙正送古硯,說此硯一嗬即潤,用不著注水。呂蒙正凝視古硯,笑笑說,即使一天嗬出一擔水,也隻值十文錢而已。
最早的時候,宰相的兒子,起家即授水部員外郎,後來成了大宋的製度。呂蒙正做了宰執後上奏:“臣忝甲科及第,釋褐止授九品京官。況天下才能,不沾寸祿者多矣。今臣男始離繈褓,乞以臣釋褐時官補之。”
從那時候起,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成為新的定製。
有一次,宋太宗就出使遼國使臣發生了爭執,呂蒙正堅持己見,連續三次都沒有改變人選。
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扔到地上:“卿為什麼就這麼固執呢?”
所有人都嚇得屏氣不敢言,呂蒙正卻撿起奏疏,說道:“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
“使節人選,沒有能比他更能勝任的。臣不願用阿諛媚從,以致耽誤國事。”
太宗最後還是無奈采納了呂蒙正的建議,退朝後,對身邊的人感慨:“呂蒙正的氣量,我是比不上啊……”
蘇油到了今天,也在政壇上混出了不少的軼事,朝中早已有人拿他和呂蒙正富弼相比較。
寬宏大量,如呂惠卿,曾布,呂嘉問,這些曾經在王安石旗下攻擊過他的人,蘇油都能容納。
不務聲色,不貪享受,從來不收受賄賂,古鏡古硯,有的是錢買,不過都是送到可貞堂陳列,供天下人觀賞。
自己的生活反而簡單,甚至能夠帶領和創造大宋的潮流,在士大夫家庭裡掀起崇尚自然簡潔,天趣高雅的新風尚。
對於人才,蘇油也不計較其出身,瞎子如衛樸,走卒如王文鬱,蠻夷如範龍山、蘇烈,囚徒如吳逵,落魄如蔡確、賀鑄……隻要有用,他都會大加使用,出了成績,立刻向趙頊舉薦。
至於士子,經他幕府調教出來走入仕途的,那更是不計其數,而且大多都是一時俊彥。
就連王珪和蔡確的兒子都收於可貞堂中。
但是對於自己孩子,蘇油堅決拒絕趙頊的封官。
這就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