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定諡
後世很多人以為神宗這個廟號不好,作出了很多這樣那樣的解釋。
但是其實“神”這個字,乃是《諡法表》上的第一個號,足見其地位的尊崇。
民無能名曰神,靖民則法曰皇,化合神者曰皇,德象天地曰帝,德合天者曰帝,仁義所往曰王。
“神”,在“皇”、“帝”、“王”之前。
為何如此崇高?按照《諡法解》中的說法,是“民無能名”。
什麼叫民無能名?孔子曾經引用過《尚書》對堯帝的評價——“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惟天惟大,惟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
意思既是說堯為天子,太偉大了,就和天一樣的偉大。
他的恩惠是如此廣博,以至於老百姓都不知道怎麼稱讚他好了。
千古帝範,萬代民師,初肇文明,世人敬賴。
堯帝到了宋代,已經成了一個符號,是華夏文明史上最優秀君主的代名詞。
士大夫的事業,在立德立功立言,但入仕後的最高成就,卻都是——“致君堯舜”!
這個廟號之所以在後來成了惡號,是因為真實曆史上的幾個“神宗”,表現都不咋樣。
稱號與其實際成就,實在是相差太遠,活活將這個第一尊號,變成了笑話,諷刺。
甚至是詛咒。
但是在今天的大宋,這個廟號,無疑是最頂級的一個。
這個號的擬定,中間還發生了一場小插曲。
和真實曆史不同的是,司馬光對此廟號提出了反對意見,蘇油也提出了反對意見。
司馬光是覺得這個廟號對趙頊來說,有些過於拔高了。
而蘇油則是被後世“神宗”二字,搞出了心理陰影。
司馬光認為,趙頊應該對改革初期的彎路應該承擔連帶責任,不過好在成就不小,也屬於重開局麵之君,因此用“景”比較合適。
由義而濟曰景,布義行剛曰景,耆意大慮曰景。
而蘇油則認為趙頊雖然取得了光輝成就,但是畢竟沒有走完最後那一步,到底是沒有全部完成祖宗宏願,故而達不到“神”的級彆。
司馬光建議那個號有瑕疵,由義而濟,是暗示趙頊對百姓先緊後鬆;布義行剛,是暗示趙頊不斷發動對外戰爭;耆意大慮,則是暗示趙頊在細節上有瑕疵。
蘇油覺得過苛,於是推薦了“昭”。
昭德有勞曰昭,容儀恭美曰昭,聖聞周達曰昭,非常完美。
趙頊很辛苦,很帥,很能采納建議還能推行來去,完美。
然並卵,兩人還沒來得及展開辯論,就被各地的實封淹沒了。
司馬光搞出來的“大開言路”這頭猛獸,第一次讓中書收到了反對他自己和蘇油的聲音。
老百姓、士大夫、太學生和廣大官吏,紛紛投書,不能忍!
先帝哪裡配不上這個神字?司馬學士和蜀國公是吹毛求疵,是敲開雞蛋找茬!
元豐盛世是什麼樣的局麵?世界上可曾有過年入兩億貫,國庫存餘六千萬貫的國家?
還有新宋洲、東勝州的大發現,你們憑什麼不算到先帝的功業裡邊去?!
日行千裡的火車、日織千匹的毛紡廠、你們憑什麼不算到先帝的功業裡邊去?!
一戰平滅西夏五十萬的大勝,縱觀曆史,有過幾場?
四夷賓服,五洲來朝,你們憑什麼不讓先帝做神宗?
不行,就必須是神宗,否則我們不答應!
高滔滔收到司馬光整理出來的百姓和各路官員意見,感動得結結實實地痛哭了一場。幸好立的是趙煦,否則的話,後果委實難料。
公道自在人心!那就神宗了!
最終定下《神宗諡議》:
“粵廟號之建久矣,其間聖賢之君作,而應天下之治者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