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處還好,靠右行走,已經成了默認的規矩,進出還算通暢。
陳田和郭隆兩老軍額頭有些見汗,見到蘇油過來:“哎喲我的小少爺你可來了,縣尉都等你好久了。”
縣尉過來:“明潤少爺,今日人流噪雜,恐怕衝撞了少爺,長史特命我前來迎接。”
蘇油將小手遞過去:“縣尉大哥,來不來一串?”
縣尉尷尬地笑道:“這……我這還有職務在身……”
蘇油說道:“哦,那就不耽誤你了,我們趕緊去吧。”
說是長史命人迎接,還不如說是程文應打的招呼,蘇油和石薇邊吃邊走,來到矚遠樓前,就見杆柱兩邊各立著一支長杆,上麵挑著一串花燈。
樓前張燈結彩,蘇油掏出手絹把自己和石薇的嘴巴擦乾淨,上得樓來,就見知州,通判都在,還有江卿幾家家主,連阿囤彌也來了。
知州見到蘇油上來,就對蘇洵笑道:“明允,汝家千裡駒。一篇《告祖文》,情真意切,仁性天生啊。”
蘇洵躬身辭讓:“明允久在他鄉,未能提命。此子但有一分可取,也是太守,彆駕教化之德。”
知州嗬嗬笑道:“半年來,我眉州氣象,也儘不同。今日蠶市,帆檣輻輳,水陸雲集,這也是江卿與力,造福鄉梓所致。”
通判朗聲道:“好叫諸賢得知,今年眉州考級,為上上,中樞評定,乃‘文昌政化,德裕婁黎’八字。”
諸人趕緊恭賀,自然又是一番熱鬨。
蘇油暗自腹誹,又是搞人均收入,幾家把GDP拉起來,我土地廟可龍裡又拖眉州後腿了。
上前卻笑眯眯的施禮:“小子蘇油,為太守彆駕賀,並祝賢太守與彆駕新春吉祥。”
知州對蘇油的文章相貌頗有印象,點頭道:“嗯,不錯,德及婁黎四字,就有你在土地廟和碼頭的作為,有誌不在年高啊。”
蘇油拱手:“小子惶恐,此乃程史兩家,還有小張天師力主,小子不過感羨天倫,適逢其會,不敢當太守謬讚。”
知州招手叫來下人:“添個座,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能讀透孟子此語的人,當得起此座。”
蘇油趕緊謙讓,躬身道:“太守饒過小子吧,今日儘是尊長,如油坐下,那更是芒刺在背,倒不如站著舒坦。”
知州不由得笑道:“還真是實誠孩子,也罷,你既守禮,我斷無阻礙之理。不過金童玉女,分開來也不合適,就都站我後邊吧。”
眾人都是哈哈大笑,看來這娃娃親在眉州城世家中已經傳揚開了。
知州這是抬舉,蘇油趕緊躬身稱謝,領著石薇與眾人打了招呼,也不好說長話,簡單問候幾句,便乖乖叉手站在知州身後。
石薇更乖,紅著小臉站在蘇油後邊,有點不習慣這種陣仗。
大家一起一邊閒聊一邊觀賞江景,沒一會兒,縣令便領著嘉益兩州的豪商們上得樓來。
大宋商業發達,在四川尤其如此,什麼期貨,分期付款,抵押擔保各種商業手段和花樣都已經不新鮮,這些事情,需得官府監督作保。
而且官員的利益也不少,因此他們也樂於從事。
待到一群人寒暄完畢,坐定安靜下來,太守說道:“我眉州近日添了一些物產,蒙諸商抬愛,銷路甚佳,漸漸衍為大宗。”
“今日此會,乃世家所請。一來確定一年產量,量出為入,節惜物力;二來安道公按蜀,期複舊製,提振商路,我眉州樂預其事;三來嘛,玻璃江風物絕佳,期與諸位同樂宴賞,以示朝廷慰喻之義。”
眾人都是輕笑躬身,以示捧場。
通判言道:“江卿四家,會同眉州酒坊,羈縻州二林部,都獻上了各家產業的精品,大家玩賞之後,如有意的話,便將自己的商號,出價,寫在紙上,投入匣中,價高者得。算是遊戲如何?”
眾人自是同意,知州拍拍手,示意胥吏將物品抬上來。
第一聲驚呼,從樓中響起,接下來還會很多。
知州非常滿意這個效果。笑道:“這第一件,二林部提供的白黃銅海屋添籌盆。”
蘇油露笑,這效果他也很滿意,這個小插曲,是他向程文應建言的功勞。
而且這個銅盆的產地,不是二林部,而是可龍裡,隻是銅料來自二林部而已。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