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計相學宮
說完拜服於地:“主上,宋國的大才子,蘇明潤的堂侄蘇子瞻,曾經在其製策《晁錯論》中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家梁望主上牢記此語,不要計較於一時之得失,戒急用忍,錘煉智勇,以待有為之機。”
“大夏南麵鎖鑰祁連,北麵橫絕瀚海,東以黃河為襟帶,西以玉門為屏藩。境土方兩萬餘裡,河南河西,州郡凡二十有二,河外之州,附列有四。”
“地饒五穀,尤宜稻麥。甘、涼之間,以諸河為溉;興、靈則有唐來,漢源二古渠。”
“故世有灌溉之利,歲無旱澇之虞。”
“左右廂十二監軍司,諸軍計五十餘萬。彆有擒生十萬,撞令五萬,麻魁三萬。”
“主上,此春秋強秦之姿。然縱以秦強,當春秋之亂世,周土星裂,猶奮六世之勇烈,至始皇方成一統。”
“其間敗於晉,敗於魏,敗於韓齊,敗於趙,敗於楚。也遭敗績,甚至覆國之危。”
“所賴者,君上不避危難,艱劬受命;將士忠勤果勇,奮武勠力;士人周撫黎民,調營供黍。萬眾而一心,數代而不移,故終成大業。”
“家梁望陛下永誌今日之恥,奮發激越,恢弘誌氣;節用民力,廣開利源。”
“至於舉措思慮,圖立萬世之基,莫僥一時之幸即可。”
“荀子曰:‘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又曰:‘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唯主上熟思之。”
諒祚眼中含淚,用雙手扶起家梁:“何眉山人才之豐也!若無先生,諒祚此番早為宋軍所擒。今日奏對,句句都是肺腑之言,諒祚縱然愚魯,必不效劉禪自足自安!”
“得先生之言開解,諒祚頹心儘去!便有勞先生,與屹多埋一起穩定邊陲,待整頓好朝堂,你我君臣再共商大舉!”
家梁和梁屹多埋再次拜服:“敢不效命!”
……
“他怎麼敢!”韓琦白發飄飄,白須飄拂,將奏報摔倒地上:“蘇明潤這是激怒挑釁!小勝一戰,便悖妄如斯了,這跟其餘愚魯邊將有何分彆?!”
富弼強撐著病體,將奏章撿拾起來:“韓公,我這身體,實在是撐不住了。幾次求退,官家隻是不允,如今渭州已安,望韓公代我向官家言說一二。”
韓琦更怒了:“國事艱難,豈能輕易求去?三司使蔡襄眼看就要出外,你再一走,朝堂怎麼辦?!”
這又是一樁公案。
趙曙剛剛即位的時候,兩宮不和,宮裡邊傳言新帝可廢,然後趙曙聽說外朝中也有人這麼議論,就惦記上了。
雖然沒有實證,可趙曙就是認定那個人是蔡襄,於是三司使蔡襄是背鍋俠。
加上蔡襄年紀大了,體弱多病,上衙的時候無法早起,還常常請假,趙曙便以此為借口,要將蔡襄撤掉。
韓琦,富弼,司馬光,歐陽修都一再苦勸,皇帝就是不聽不聽我不聽。
這就又是皇帝的任性了,朝臣竭力反對的原因,是治平元年一點都不治平——全國大水,西邊軍事,都火燒眉毛了官家你還計較這個!
可是趙曙仍然一而再再而三鍥而不舍地找茬,最後都到了一聽到三司奏報就悚然變色的地步。
其實就工作來說,蔡老頭不但沒耽誤,還是一把好手——“較天下盈虛出入,量入以製用。劃剔蠹,簿書紀綱,纖悉皆可法。”
張方平苦心引導,蘇油心心念念的國家預算概念和記賬新法,在蔡襄當職期間,第一次在三司有了點苗頭起色。
可是轉眼又被掐死了,蔡襄在朝堂上無法容身,隻好求外,留下了一封《國論要目》,以端明殿學士的身份出知杭州。
富弼苦笑道:“韓公,國朝養士百年,隻要是士林華選出來的,莫不以天下為己任。莫說無人,永叔可繼我之後。”
說完將蘇油的奏章放到幾案上:“蘇明潤此奏,好解決,漫天要價落地還錢而已。就說想法是好的,但是朝廷無錢,如其忠勇自擔,朝廷可以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