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章 改製(2 / 2)

蘇廚 二子從周 4924 字 8個月前

因此臣請改革官製,校勘《唐六典》,將之與如今大宋機構的職能進行參照劃分,還政三省,恢複大朝廷的製度規模。

以尚書左、右仆射為宰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行侍中之職;右仆射兼中書侍郎,行中書令之職;借以發揮中書揆議、門下審複、尚書承行的職能,實際上權歸於上;

同時,參知政事改稱中書侍郎、門下侍郎和尚書左、右丞;

凡省、台、寺、監領空名者,一切罷去,使各機構有定編、定員和固定的職責;

許多機構或省或並,如三司,可以解構,歸戶部和工部;

審官院,可並於吏部;

審刑院,可劃歸刑部。

過去的“官”,僅用以定祿秩、序位著,與差遣發生很大的混淆。

此次改革,“還政於官”的同時,還可以“以階易官”,將散官正名為本官,而原來的本官自開府儀同三司至將仕郎三十七級,整理合並成工資等級名稱,作為“寄祿”之用。

兩者互換之後,至少在名義上,大宋朝廷便恢複了漢唐之製。

這些大概就是曆史上趙頊元豐改製的全部內容,換湯不換藥,導致行政效率沒有提高,比過去還顯得拖遝。

所得的好處,僅僅是節省了兩萬緡的行政開支而已,但卻是以行政效率更加底下為代價,因為其本質沒有得到改變。

為了避免這些問題,蘇油在奏表中寫明,其一,唐朝至今已然數百年,即便是最強盛的開元時期,人口,經濟規模,生活方式,社會結構,今日與之相比,都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

改製的根本目的並不是為恢複舊製而恢複舊製,而是要更好地為新朝服務。

因此在校勘《唐六典》的同時,還需要將大宋如今的官製進行同步梳理,厘清兩者間的關係,能平移的最好辦,直接平移,其餘的必須或增或減,保證滿足一個前提的需要,那就是所有的事情,都要有人做。

第二就是事有大小經權,不能搞一刀切,比如中書的部門職能需要製衡監督,但是到了基層還這麼搞,除了降低效率提高行政成本以外,一點好處都沒有。

另外就是手續流程,比如五十萬貫的河工經費,重大殺人案件,造反謀逆的罪行,與一兩貫的差旅費報銷,偷雞摸狗的社會治安事件,其手續流程當然是不一樣的,這就還需要具體職務具體分析。

不能小瞧這一點,曆史上元豐改製的巨大失敗,就是小事流轉審批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造成政務停滯,最終名存實亡,到徽宗朝又基本換湯不換藥的改了回去。

製度問題梳理清晰之後,還有人員問題。

人員問題主要有兩個,一是人員的退出機製,一是吏員和底層公務員薪酬機製。

曆史上官員一旦退出政府,收入就徹底沒有了,宋代做了一些改革,但是成效不明顯,對於退休的大臣,多加以宮觀之職,作為養老之用,導致冗官更盛。

公務員沒有了職業保障,就不能指望他有職業素養。如今財政好轉,每年南海收入多了數千萬貫,納入國家賦稅收入的,也有千萬貫之多,加上京師冗軍問題的解決,又節省出數百萬貫,這部分財政盈餘每年高達兩千萬貫,已經可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來著手解決公務員的養老以及吏員的收入發放問題。

就跟做生意一個道理,要得回報,首先就得先有付出。

官吏的養老金,得在官吏退休之後開始發放,如果官吏因貪腐,犯罪等原因被提前剔除出了官僚體係,那他一文錢都得不到。

同樣的,中下層小吏的薪水提升,也要克扣一部分下來,視一年績效在年終發放。

這樣就能保證他們能夠積極做事,還能讓一大部分出身寒微的人,有興趣投身到基層政府的運轉當中來,而地方官員,將不再是隻有當地豪強可以依靠。

這會是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有了這個,封建社會才有可能實現政權下鄉,被鄉老,族長,豪紳們一直以來把持的社會基層政權,會被這項製度撕開一條縫,而普通民眾,也能得到更大的喘息機會。

這部分人的薪水捏在政府的手裡,知縣知州的手裡,這樣即便是流官,哪怕新到一地,也將天然獲得與鄉老豪紳們對抗的力量,站在政府一邊的力量。

所以蘇油規劃裡的元豐改製,已經不再僅僅是停留在表麵,而是深入到官製底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