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從死者家裡出來,上了采訪車。
給蔣妤打電話,也就是最先來采訪這名家屬的記者,是個很年輕的小姑娘,看上去也就二十多歲的模樣,臉上白白嫩嫩的,隻鼻翼兩側曬出了小雀斑,滿滿的膠原蛋白,眼睛很大,很有靈氣。
而另外一個跟著這小姑娘的,是節目組的攝影,因常年日曬,而曬出的小麥色看上去很健康,同樣是很年輕氣盛的精神狀態。
其中那個小姑娘上車後期期艾艾對蔣妤說:“蔣主播,您好,我叫陶蓁蓁,是節目組的一名記者。”
和陶蓁蓁一起的一名攝影接著說:“我叫景至,是節目組的一名攝影。”
蔣妤原本低頭在看診斷報告,此刻抬起頭來,“我知道,今天辛苦你們了。”隨後又問:“有筆嗎?”
陶蓁蓁和景至都楞了片刻,而後反應過來,忙低頭翻自己的包,將筆遞給她,“有有有!”
蔣妤接過,“謝謝。”
揭開筆蓋,在診斷報告書上唰唰寫了幾行字,然後將筆連同診斷報告書遞給陶蓁蓁,說:“你們明天去采訪心理研究所的趙教授,他在心理疾病的治療方麵也頗有建樹,上麵是他的手機號碼,采訪的問題晚上確定好了發郵件給我,我確定之後會給你們回複。”
陶蓁蓁疑惑不解,“趙教授?”
“趙前川教授。”
“趙前川?!”兩人異口同聲,震驚失色。
趙前川的名字如雷貫耳,是國內在《心理學》雜誌刊登個人文獻第一人,對於心理學行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含義。星光電視台一檔人物訪談的欄目曾經對趙前川教授做過一期專訪,節目中趙教授不卑不亢,名望與學識,談吐與涵養令人折服。
那檔節目的製作,是製片人親自登門,幾次找趙前川教授,這才得到了一次訪談的機會,讓他們兩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小攝影去采訪?
陶蓁蓁遲疑接過,指了指自己和景至,“趙……趙教授?交給……我們嗎?”
蔣妤反問,“有什麼問題嗎?”
陶蓁蓁與景至這兩個小年輕臉上一臉為難,“趙前川教授他……他會接受我們的采訪嗎?”
“如果他不見你們,你們就報我的名字,說是我讓你們去的。他認識我,會給我一個麵子。”
“可是,我覺得……我們經驗不夠,剛才的采訪差點就被我們兩給……”
蔣妤誇獎道:“剛才的采訪很不錯,很好。”
陶蓁蓁與景至相視一眼,均看到了對方眼底的不可置信,“很好?真的嗎!”
蔣妤點頭,“在采訪對象情緒失控,可能有傷亡的情況下,景至能不忘本職穩住攝像機,繼續拍攝,很難得。而你,雖然膽子小了點,但是女孩子嘛,我能諒解,以後把膽子練大一些,慢慢來,好好乾,等這個節目結束,我幫你們申請編製。”
電視台作為媒體行業,聘用員工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事業編製,還有一種是台聘,電視台那個深不可測的地方,關係網錯綜複雜,不少人靠著人脈關係在台裡橫行霸道,沒有背景的譬如陶蓁蓁景至,輾轉幾個節目,還不能得到電視台的認可,至今仍然是一名實習生,無法成為在編員工。
陶蓁蓁激動得臉色通紅,能成為電視台的正式員工,擺脫實習生的身份,是他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以致於這些年兢兢業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謝謝蔣妤姐,我們一定好好努力!”
蔣妤看兩人臉上流露的興奮與激動,不由得笑了笑。
拿到節目組名單時,蔣妤便將節目組所有人背景查的一清二楚,陶蓁蓁與景至兩人她也曾密切觀察過,經驗雖然不足,但富有熱情,敢做敢闖敢擔當,相對於節目組其他人,兩人雖然沒有編製,但屬佼佼者之流,可塑性極強,否則,她也不會破例讓兩個實習生采訪死者家屬。
采訪車車門被拉開,陳軻拿著攝像機站在車外,一腳踏車上,挑眉,對蔣妤笑得很傲氣,“師姐,都拍好了。”
蔣妤瞥了他一眼,很不喜他這幅吊兒郎當的姿態,“腳。”
陳軻聳肩,上車將攝像機放座位上。
現在時間下午六點半,媒體行業的下班時間等同於無,車窗外熠熠的陽光依然高懸,照射在高聳入雲的高樓上,一棟棟高樓急速後退。一切順理成章,蔣妤卻沒有拿到證據後的輕鬆,相反,有了一絲不安。
如今其中一名死者病情的診斷報告和死者遺書已經拿到,其他幾名的死者根據采訪,也和那名死者死前有著共同的症狀,醫院關於六名的診斷報告也顯示,六名出院時,符合出院標準,除了明天陶蓁蓁和景至兩人要采訪的心理病專家外,一切似乎水到渠成。
但是……蔣妤總覺得差點東西。
證據有,權威專家的意見也會有,死者家屬她也能想辦法請到節目現場,可是,當事人呢?
沒有什麼比一名當事人現場剖析抑鬱症患者內心世界更讓人信服。
可那是六名死者,她無法讓死人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