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千萬貫(1 / 2)

沒幾日工夫,《杭州日報》的創刊號就已在杭州市內刊行。

與在汴京剛剛創刊時一樣,《杭州日報》的刊行依舊是免費的。與在汴京稍有不同的是,這次日報社是雇傭了在杭州的運河裡來回穿行的不少船夫與船娘,將報紙直接分發到杭州各處。

報上用最大的篇幅報道了杭州官府最近在河、橋附近設置“路燈”的消息。每天傍晚,會有人將點燃的“燈芯”放進“石燈籠”裡,照明足夠持續一夜。

在這篇報道裡,官府設置“路燈”的舉動被視為善政。而這份善政的功勞被歸功於剛剛抵達杭州未久的通判蘇軾身上——報道中明確提到,蘇軾曾親自去采石場查看“石燈籠”,並向炭廠采購“燈芯”。

他還親自勘察了杭州城中多處河岸與石橋,以決定哪些地方需要設置“路燈”,並向杭州知州沈立提出建議。

蘇軾剛剛上任沒多久,就因為這篇報道,得了一個好名聲。

明遠再一次見到蘇軾時,這位杭州通判用報紙當做“便麵”,遮住自己長長的臉頰,既像是害羞,又像是要把自己得意的笑容都藏起來。

明遠:蘇公啊,您真是一位毫無心機,坦誠到可愛的人啊!

“遠之,怎樣,今日某總算有些空閒,咱們一起去遊湖?”

遊湖?

明遠這時才想起。

他來到杭州已有數日,卻整天忙忙碌碌,先是忙《幾何原本》的事,然後是去市舶司,接著就忙於安頓他帶來的各項產業。

而杭州城中,近在眼前的,那麼大一個西湖,他竟然還沒有去遊覽過!

蘇軾卻幾乎一有空就去,而且每次都流連忘返。

“昨日下衙後去望湖樓喝酒,醉後寫了五首絕句。遠之為我品評品評!”

蘇軾塞給明遠一疊詩稿。

明遠隨意翻了翻,隻見詩稿上用極其濃重的筆墨寫著:“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西湖上陣雨急至的景色,便全然躍於紙上,幾乎能令人置身於望湖樓上,眼見那天邊翻滾的黑雲,聽到雨點敲擊船篷的響聲,感受到湖上的疾風,一陣又一陣……

“……水枕能令山俯仰,風船解與月徘徊。”

這是蘇軾在描繪他獨臥瓜皮小舟上望天的感受,群山俯仰,皓月徘徊……

一首首接連翻下去,明遠忍不住以手撫額,心中暗暗感慨。

他這是在親身經曆並見證一代文豪的誕生啊!

蘇軾卻還在擔心:“怎麼了,遠之,莫不是不好?”

“我是在感慨,蘇公……若是這世間僅有一人是西湖的知己,那必是蘇公無疑了。”

蘇軾得了明遠如此評價,高興得嘿嘿笑出聲。

“那遠之今日必定要陪某一道遊湖——”

蘇軾立即拍板,定下了今日的行程。

“隨後我們一起去西湖畔寶嚴院尋訪‘詩僧’。”

“詩僧?”

明遠還未來得及思考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物,已經被蘇軾拉上出了門。

西湖盛景,確實無可比擬。

這日天氣清朗無風,遠處湖水如鏡,映出四周山色,以及掩映其間的寶塔、寺院、花圃、茶園。

放眼眺望,錢塘門外石涵橋一帶一道石堤已在。明遠知道那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修的“白公堤”。當然,後世的“蘇堤”所在的位置現在還是空空蕩蕩的一片水麵,就等著明遠身邊這位大顯身手了。

西湖岸邊,則有無數遊船來回行駛,不呼自來。

這些都是湖上專門待客的遊船,有船篷,使遊客免去日曬雨淋之苦,四周卻並無船壁遮擋視線,令視野良好,坐在船中儘可以飽覽西湖風物。

“今日還好,”蘇軾已經坐過多次西湖遊船,自然而然地為明遠介紹,“若是二月八,或是寒食清明,就一定要事先指揮船戶,雇定船隻,負責就隻能對著這湖光山色空感慨了!”

兩人便上了一條船,船上有桌椅,有酒具,而且自帶鐐爐與灶具。遊客隻需一聲吩咐,船娘便能烹飪茶水和簡單的美味。

更有無數叫賣鮮果的小船,在各遊船之間穿梭,果然是“烏菱白瓷不論錢,亂係青菰裹綠盤”,還有些“獻花遊女木蘭橈,細雨斜風濕翠翹”的賣花女,正搖著小艇,到遊船的船舷旁兜售白蘭花、茉莉花穿成的花球花環。

明遠摸出幾文錢,便從鄰船的賣花女手中買了一大捧。

他已經有段時日不簪花了,今日興致忽起,索性便取了一串淡紫色的茉莉,簪在鬢邊。

一旁的賣花女看得頓了頓,忘記去搖手中的船櫓。

蘇軾則望著明遠,傾倒似地頌道:“立如芝蘭玉樹,笑如朗月入懷②。遠之,若無你,世上再無人當得起‘皎如玉樹臨風前’③這一句。”

明遠微微一笑,將手中剛剛買的鮮花遞到蘇軾手中,請蘇軾也簪上。

蘇軾望著明遠手中的花,笑道:“遠之是瀟灑美少年,某卻是‘人老簪花不自羞,花應羞上老人頭’④。”

明遠笑道:“哪有此事?”

他親手將一串茉莉簪於蘇軾鬢邊,笑道:“此花多半乃西湖所贈,專為謝過蘇公昨日的詩!”

蘇軾剛剛有遲暮之歎,馬上又被明遠這新奇的說法給打岔打掉了,頓時笑道:“遠之說得太好,一言之間,西湖已如一美人,亭亭立於某眼前。”

蘇軾說西湖有如一名美人,明遠頓時睜大了眼睛:

——不會吧不會吧,蘇公“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名句,不會竟然出自對他這隨口一句的聯想?

若真是如此……明遠頓時有一種,不枉此行的感覺:不枉他到這個平行時空來一回,不枉他結識了蘇子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