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抗倭之路並不好走,嘉靖將大權交由嚴嵩,而嚴嵩此人一向奸詐,排除異己從來不留餘力。同樣是抗倭英雄,張經,他就是因嚴嵩而死。】

【正德十二年,張經為進士,初為嘉興知縣,嘉靖十六年進授為兵部右侍郎,總督兩廣軍務,鎮壓廣西大藤峽瑤民起義有功,進兵部左侍郎。不久與毛伯溫定計撫定安南國,進右都禦史。之後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瓊州黎民起義,再進為兵部尚書。看,又是進士出身,另一個會打仗的傳奇人物,怨不得大明的文臣都瞧不起武將。】

【我在細說戚少保之前,再一次提起這位張大人,那是因為,他是抗倭以來立下第一戰功的人。張經張大人通過倭寇行蹤,判斷出倭寇有意入侵王江涇,因此早早部署,製定出分進合擊的作戰方略。一麵讓參將盧鏜率軍迫倭進入王江涇地域,防敵向杭州方向竄犯;又讓參將湯克寬領水師由乍浦向嘉興運動,尋敵作戰;再親督副總兵俞大猷馳赴蘇州,南下平望,進行阻擊。】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下旬,一切準備就緒,四千多倭寇自拓林上出發,張大人一步一步將倭寇誘入伏擊圈,於五月初一,盧鏜攻擊倭寇前軍,俞大猷追擊於後,湯克寬率水師直插其中部。明軍合力奮戰。大敗之,斬首1980餘級。倭寇焚溺死者無數,餘下皆逃。是為王江涇大捷。這一仗,打出了抗倭的氣勢,證明倭寇並非不可戰勝的。可是,捷報傳入北京,等待張大人的卻是一條死路。】

【前麵說過,自“壬寅宮變”後,嘉靖開始怠政,自此,嚴嵩專權。嚴嵩此人,專權達二十餘年,為少傅,太子太師,謹身殿大學士,大權在握。可就這樣一個人,專擅媚上,竊權罔利,並大力排除異己,吞沒軍餉,廢弛邊防,招權納賄,肆行貪汙。張經張大人之死,幾乎可以說是他一手造成的。】

【嚴嵩義子趙文華,為工部侍郎,以巡視東南防倭之名到了江南,毫不避諱的排除異己,對於不附和他的官員大將,一律想方設法打壓,張經張大人正是其中之一。趙文華以數次催促張經張大人出戰倭寇,張大人不予理會為由,竟然上折告張大人糜餉殃民,並且害怕敵人貽誤戰機。】

【嘉靖收到王江涇捷報,有意弄清始末,可是他卻隻問嚴嵩一人,嚴嵩肯定王江涇之戰,功在趙文華與胡宗憲二人,道張經張大人養寇不戰,直指張大人是冒功請賞。直到廷訊,張大人細說經過,可惜,嘉靖卻依然聽信讒言,於十月冤殺張經張大人。張大人被殺,可見嘉靖一朝皇帝昏聵,朝政黑暗,竟叫無能之人攬功,有功之臣反被冤殺。更叫天下人寒心。自此,原本由張大人招募江、浙之兵再不聽調遣,致使倭寇之患愈演愈烈。抗倭之路,難嗎?】

無儘的惋惜在於一歎,而聽著的皇帝們啊,秦始皇黑著個臉道:“如此人才,倒是多給朕幾個!”

對啊,看看沈悠細數下來大明有多少的人才了,怎麼一個兩個的感覺都沒有物儘所用,要麼是被冤殺,要麼就是蒙冤受屈慘被棄用。他們不要,倒是給他送來幾個。秦始皇正覺得手下缺人呢。

嘶,也不知道這大明朝怎麼來的那麼多人才!

嗯,對了,天幕是不是說過隋朝創科舉取才之製?

“你們翻翻記錄有沒有科舉這兩個字?”秦始皇何許人也,心裡有想法,便要證實。很快負責記錄下沈悠所說內容的一乾人,紛紛開始翻找出科舉這兩個字。

“陛下,有的。自隋之後,以科舉取才,自此,寒門庶士也有了魚躍龍門的機會。”很快有人將相關內容找了出來,稟告於秦始皇。秦始皇命人取來,但看了看前後,並沒有多餘的解說。

秦始皇心中越發鬱悶了,沈悠怎麼這樣呢,這麼重要的內容,怎麼就不能細說呢?

然而不管秦始皇怎麼怨念,至今為止,沈悠並沒有透露出科舉更多的細節。

“注意著點,隻要天幕說到關於科舉的內容,一定要記下,一字都不能漏。”秦始皇叮囑著,一乾人應下。

明嘉靖時,此刻已經被押到刑場上的張經,望著已然要落下的大刀,心中何嘗不是痛心悲涼。所有人都聽到沈悠的話了,然而是不是所有人都當一回事,卻是未必。

“大人,張大人冤枉,請以緩刑。”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天幕的出現是給了他們希望,連後世人都知道的冤屈,難道嘉靖帝要一意孤行嗎?

底下民眾卻是更願意相信沈悠的話,畢竟,如果不是上天顯靈,又怎麼會有如此示警。無論沈悠為什麼會出現,從她出現那一刻起,就是為他們警醒,好讓他們知道,這天底下有蒙冤受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