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得對,說得對,大宋絕不能再像天幕說的那樣。我大宋,萬萬不能斷了脊梁。”趙匡胤再生氣,再氣他也要穩住,他要是在這個時候出事,得意的該是誰?這個天下,隻會變得比天幕說的還要差!
他不能有事,絕不能有事。
各朝的人聽著,那真是歎為觀止,他們總以為大宋的皇帝已經夠沒有骨氣了,結果這些皇帝總能再做出讓他們震驚無比的事,怪不得後世對大宋的評價為大慫!
不是,你一個皇帝新登基,想要穩坐皇位,再沒有平定黨項之亂更好的事吧。對,黨項是跟遼國合盟了不假,他們可以合盟,難道你們就不可以?辦法總比困難多,不過是願意不願意乾罷了!
很顯然,大宋的皇帝麵對問題隻想息事寧人,倒是生怕鬨出點什麼事,讓他把江山都給丟了!哼,這樣的一群皇帝啊,大宋不亡才是怪好吧。
【啊,看看,打一仗就得那麼多的地盤,還得到大宋朝用實際行動承認他們的獨立。李繼遷是相當滿意這麼一個結局的。但要說李繼遷就此滿足,怎麼可能。有了屬於自己的地盤,必須得好好發展。黨項族由此開始壯大,李繼遷那也是無時無刻不想著伺機而動,擴大自己的地盤,占據更重要的位置,唯有如此,他才能真正跟大宋叫板。】
【遼朝對於李繼遷的出現是相當滿意的,巴不得那麼一個人幫忙牽製住大宋。在李繼遷一再挑釁大宋後,不僅把遼國的宗室女義成公主嫁給李繼遷,之後更是封李繼遷為夏國王。】
【有了遼國的支持,李繼遷在得了宋真宗許割的地盤後,開始奪取涼州。這招可是相當的狠,致使西域與大宋之間斷了往來,不僅如此,他還不許西域各部向大宋朝貢,更讓大宋無馬可買。】
【馬,大家都懂的,沒有馬,大宋拿什麼跟遼國打,連帶小小的黨項族都可以隨便拿捏他們。可是,從前趙光義兵分五路都滅不了李繼遷,現在,已然成勢的李繼遷,再有遼國在一旁虎視眈眈,大宋敢跟李繼遷打嗎?打,總是免不了的,皇帝不想打,臣子可不都是軟骨頭,隻是大宋啊,根子上都有問題,那就不是樂意打仗的主兒。總而言之,在宋仁宗的景祐五年,李繼遷之孫李元昊建國,稱為西夏。】
【這回西夏是真正和大宋撕破了臉皮,大宋內的臣子們大多主戰,盼著宋仁宗能狠下心來好好的給李元昊一個教訓。其實在這個時候,大宋與大遼已經議和,就算大遼暗地裡確實給西
夏支持,但絕不會再願意和大宋打起來。】
【可是呢,大遼不打,要是有彆的人願意出手教訓大宋,讓大宋繼續積弱,有何不可?因此,宋仁宗寶元二年,西夏李元昊發兵攻打大宋。這一位也算是摸清了大宋的態度,通過之前的事已然看清,大宋一味希望止戈休息,上頭的皇帝無意打仗,這就讓一乾邊境的將士們想打,那都不敢打。】
【重文輕武,真是貫徹了整個大宋。得位不正的人,生怕武將起來搶他們的位子,加上自己本事不大,心眼太多,偏又都過於無能,以至於將心比心的認定全天下的人都打他皇位的主意,趙光義在時就定下頻繁更換邊境將領的規矩,不僅如此,知道趙光義是怎麼選武將的嗎?循謹為優,勇武次之。】
【循謹的意思是守法謹慎、循善恭謹。嗬嗬,從這句話裡也可以看出來了,咱們這位宋太宗啊,這是有多怕有人奪了他的江山!謹慎為重。兩軍交戰,拚的就是一份勇氣,所謂士氣,可破萬敵之氣
也。他倒是,打仗的將軍不需要英勇的,隻要聽話的!他是在選武將嗎?不,他是要讓沒骨氣的東西掌握大權,隻要這些人都跟他一樣,都不喜歡打仗,也都不會打仗,這樣一來也不會再有人想起他不會打仗的事。】
羞啊!哪怕沈悠在說的是趙光義,聽在趙匡胤的耳朵裡,那都是在打他的臉,打得他臉上一陣陣發痛!
曆朝曆代得位不正的人不在少數,人家像他們老趙家這樣,一味壓製武將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