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二年,於金軍再次南下時,嶽飛於汜水關禦敵,射殺金將,宋軍糧草將近,嶽將軍以疑兵之計打敗金軍,升為武功郎。本該一致對外的時候,南宋內部還有人忙著爭權奪利。比如在宗澤死後接任守衛開封之責的杜充。】
【有句話說得好,對外不行的人,那就可勁的欺負自己人。守不住開封的杜充並沒有因此被趙構所棄,反而繼續被委以重任,而且打著各種各樣的名目排除異己,對此嶽將軍十分厭惡。可是上回私自離營的教訓嶽將軍不敢忘,哪怕被逼著不得不對自己人動手,嶽將軍明白他要留在軍中,否則再無抱國的可能。因此,也不得不對自己人出手。奉命出兵遷亂的嶽將軍以八百人擊退張用、王善部數萬人,以功升武經大夫。之後多次再立戰功,嶽將軍轉武輅,武德大夫,授英州刺史。因杜充執意趕儘殺絕,王善最終降金。】
【南宋,值於國家危難之際,本該思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棄前仇舊恨,一致對外才對,偏有人在這種時候還想著排除異己。有時候我在想,這些人莫不是金人有意放回來拖宋朝後腿的,怎麼一個個儘攔著不讓大軍北伐,一回又一回的借刀殺人?對,沒錯,同樣從金軍中回半的秦檜未必不會也可能是。】
【在杜充急於鏟除異己時,金軍再一次南下。杜充見機立刻棄開封而逃。想宗澤在時,費儘心思才將開封守住,也開創了大好的局麵,結果他才一去,趙構用了一個庸才,還是一個膽小如鼠的庸才。饒是嶽將軍苦口婆心相勸,希望能夠讓杜充放棄南下,杜充卻充耳不聞。嶽將軍無奈不得不棄開封而南撤。開封就此陷落。】
【之前說過的,趙構對杜充直接棄城而跑的行徑絲毫不以為然,更讓他升任右相,負責長江防務,之後他又開始向金朝求和。金朝將他大罵一頓,繼續發兵南下,目的是要奪取整個天下。一個在開封都沒有真正遇到金軍就逃之夭夭的杜充,趙構把長江的交給他來守,等於把長江天險儘毀。】
【果然,金軍占據長江北岸,而且沿北岸東進,準備合攻烏江,離建康不到百裡,偏杜充向朝廷稟告督師詣采石防守。實際上卻根本不作準備,嶽將軍眼看江山危矣,無數百姓都將遭受家破人亡之苦,再三苦勸杜充,卻依然無濟於事。】
【讀到這些記載時,我想的是,杜充這樣一個不作為的元帥,右相,到底是怎麼穩居於高位的。後來又想,趙構這樣一個一味隻知道逃跑的皇帝都能當上皇帝了,也就怪不得他用的臣子都是跟
他一個德性的人。大家都是一路貨色,誰也用不著看不起誰,誰也不敢輕易揪各自的底是吧!】
趙匡胤隻覺得羞得抬不起頭,趙家子孫,這竟然是趙家的子孫!
【這樣一個朝廷,實在讓人絕望。直到金軍渡江的消息傳來,杜充才派嶽將軍等將官兵出兵馬家渡。隻是先機已失,這是一場硬仗,最終,嶽將軍苦戰無援,隻能整軍退屯建康東北的鐘山。有人好奇杜充呢,他這一回跑了沒有?】
【正所謂好人不長命,禍害遺千年,杜充棄建康而逃,不久後降金。對這個結局,應該說看杜充的操作,並不難猜到,甚至我不禁惡意的猜測,開封也好,長江也罷,會不會是杜充要投金的敲門石,畢竟,有貢獻的降和沒有貢獻的降,待遇並不相同。】
【當然,對此趙構一個急於向金朝稱臣的人,想來也不會在意有多少人棄城而逃,最後降金。隻是可憐那些披頭顱撒熱血,一心守衛家國的人們,他們拚死所守衛的家國,卻是這些人棄之如敝屐,拱手相讓於人的。】
【彼時的嶽將軍尚不知杜充會在不久投敵,馬家渡之戰後,這回嶽將軍確定杜充不是王彥,杜充是徹頭徹尾的投降派,再跟著他下去,彆說收複失地了,怕是這些想上戰場保衛家國的將士們許是都要死在他的手裡。】
【嶽將軍脫離杜充部下,開始轉戰後方。眼看金軍長驅直入,而宋軍節節敗退,免不得有人生出怯意,想逃。嶽將軍向他們慷慨陳詞,士卒皆被感動,從此再不提逃離,一心追隨嶽將軍作亂。但很快杜充投敵的消息傳來,軍心大亂,宋軍潰不成軍。這時候有人動了投敵之心,而且想讓嶽將軍為師,領著他們一道前往金朝。】
這一刻,好些人的心提了起來,投敵嗎?不,不會的,若是投敵之人,也值不得沈悠單獨列篇。
【朝廷不公,君王無能,奸臣當道,空有抱國之心,卻無施展的機會,誰人看來不覺得宋朝大勢已去?已然小有威名的嶽將軍倘若歸順金朝,局麵會比現在更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