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崛起(2 / 2)

/>

哎喲,這話那是說得一點都沒有錯,聽得秦國的國君和秦王們嘴都快咧到耳後根了!

秦始皇嘴角再次勾勒出了弧度,這後世的人都是開明而通達的,明了比起彆人怎麼看待自身,須得自身足夠強大,那才是真正能立足的根本。

【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周朝沒落,周天子東遷,秦襄公一路護送周平王,得封諸侯,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要說這春秋時期秦國的秦穆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隻不過秦穆公最讓人詬病的莫過於在他身死之後,陪葬的有一百七十七人,良臣子輿奄息、子輿仲行、子輿針虎都在其中。】

【萬惡的殉葬製,實實在在不拿彆人的命當命。可秦穆公也太過了,竟然讓良臣殉葬,也算是開了古往今來的先河。可是,既是賢良之才,那是來幫忙治天下的!誰要給他成為殉葬品?秦穆公一番操作,讓良臣殉葬,這不是在告訴天下人,秦國何其野蠻?以至於此後中原士子皆視秦國為禁地,數百年間無中原士子活動於秦國之內。以一己之力毀國,絕士子入秦之念,秦穆公也是本事了得。】

秦穆公!!!

這個事,秦國的國君們深有體會,隻是那個時候的人尚未有遠見知曉到此舉會為大秦帶來什麼樣的滅頂之災,等知道,想補救又豈是容易的。

【彆說其他人了,哪怕是秦國人也對秦穆公這番操作看不下去,故做《黃鳥》一詩,就是諷刺秦穆公以人殉葬,對這樣極度殘忍的做法的控訴。有興趣各位可以去讀一讀,詩略長,我就不讀了,直接上圖。】

沈悠大意介紹一番,一乾人看了一眼,秦國的詩,不至於看不懂。秦穆公其實也沒有想到自己最後一個命令竟然對秦國產生那麼惡劣的影響。

【所以,在有教訓之下,大明朝時朱元璋竟然倒行逆施,再行殉葬之製,也是讓人極想不明白。】沈悠很努力的想弄清楚朱元璋的心情,他到底是怎麼樣想的,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

馬皇後這一回和朱標一道將目光落在朱元璋身上,卻發現朱元璋在聽到沈悠困惑的話後,眼中閃

過一道淩厲的光芒。身為帝王,他的心思怎麼能讓人看得一清二楚?

至此,馬皇後和朱標交換一個眼神,都從彼此眼中看到無奈。

【好在,終於讓大秦迎來了一位秦孝公。之前提起各朝的變法時,我不僅一次誇讚

過秦孝公,相信每一個變法的改革家們,他們都從心底裡希望能夠遇上秦孝公,也能夠像商鞅一樣,哪怕他人最後的結局是悲慘的,可他的變法留了下來,而且至秦滅而不亡。】

【秦孝公與商鞅的相遇,相得益彰,從此,一個全身心的信任,將國儘委之,一個得以完全施展自己抱負,一步一步讓秦國從積弱中走出,成為強國,也為大秦將來滅六國,一統天下奠定基礎。可以說,沒有商鞅的變法,就沒有秦國的再次強大起來。】

【隻是可惜,隨著秦孝公逝去,商鞅也迎來了秦國貴族們的反擊,他們想通過殺了商鞅,推翻新法。秦惠文王嬴駟繼位,不管是怎麼樣,秦惠文王都隻能殺了商鞅,這個於大秦有功的人。因為隻有這樣,他才能穩住秦國內的貴族,也才能保住商鞅變法。或許,商鞅也早就料到自己的結局,沒有在秦孝公去後立刻逃離秦國,隻為以身祭法。】

秦孝公怔怔的望向一旁的商鞅,商鞅並沒有因為沈悠說起自己的結局而痛心,也沒有打算因此而改主意不再行變法之事。

於商鞅而言,沈悠有些話說得沒有錯,有些事剛開始做他就已經料到結局,正因如此,他不後悔。

"此生得遇國君,能夠一展所學,鞅甚幸也!"注意秦孝公的眼神,商鞅回身朝秦孝公作一揖,用行動向秦孝公證明,他縱然知道自己的結局,也沒有打算改主意。

"商君。"秦孝公是感激的, "有些事既然我們知道,不如早做準備,一切都可以避免。"

沒有想到商鞅搖頭道: "不必了。那樣的結局是鞅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