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韓國宗室人。韓國,是華夏古老的王國之一,某個偷國彆來認!我們華夏韓國存在那會兒,你們還不知道在哪個天際。彆偷,偷不著。】
【我們韓非,
那可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於一身。一提起商鞅,因商鞅變法而強大的秦國,應該都懂得韓非的厲害了吧。不能避免想起法家的能言善辯,肯定有人覺得,這韓非肯定也是一個言辭犀利的人,可惜,我們的韓非子他是個結巴。說話磕磕巴巴的。說來,人這結巴說起話來,要是個急性子的人聽了,那得多急?】
一時間一乾人全都腦補了,急,必須得急,急得不行!
【天生的結巴,讓韓非就算筆疾如風,注定隻能在幕後,而不能在幕前。畢竟當麵吵架吵不出來,誰願意看你寫了什麼?縱然是氣勢上,那不是都輸了嗎?】
突然被點名的韓非!!他結巴,他難道想結巴嗎?又不是沒有人想過給他治,無奈治不好!委屈巴巴的韓非盯著沈悠,很是想控訴這位不僅紮心,更讓他結巴這個事為天下所知。
好像,應該,就算沒有沈悠,韓非結巴的事該知道的都知道?畢竟,沈悠這個後世人都知道這個事。但凡讀過相關史書的人,誰又能不知道韓非是個結巴?
【韓非是人才,哪怕是跟他同出一門的李斯也承認,韓非的才學在他之上。韓非所學的文章傳揚各國,不能避免也到了始皇大大手裡,好,他對韓非那是朝思暮想,恨不得趕緊把那麼一個人才攬入大秦。架不住學有所成的韓非一心隻想救國。韓國是韓非想救就能救?】
【用後世的話來說,本國棄之如敝屐,他國奉若珍寶。說的正是韓國和秦國對韓非的態度。韓非屢次上折請韓王改革,振興韓國,無奈他有再多的見解,再多的抱負,卻沒有得到韓王的重視。反觀秦國,始皇但見韓非所著的書,無二話,為了得到韓非,派兵前往韓國,就跟韓國明言,要麼把韓非交出來,要麼他把韓國滅了再把韓非搶到手。結局都是一樣的!】
???這麼霸道的搶人,哎喲,果然是他們老秦人!
曆代秦君和秦王都不由嘴角上翹,吃瓜吃得開心,也相當滿意。
本來嘛,他們家誰看上的,必須想方設法,不計一切代價的得到才對,豈有憑白讓人才落於那不
懂珍惜,更無法人儘其才的國手裡?
【韓國彼時已經式微,豈是區區秦國的對手,彆說隻是送一個他們並不怎麼重視的韓非,縱然是要送他們的國君太子入秦為質,未必他們不會答應。很快,韓國便將韓
非打包送往秦國。】
打包什麼的,聽起來怎麼感覺那麼怪?韓非微擰眉頭,並不滿意自己竟然有此結局。
【其實韓非如此大才與始皇終於可以碰麵,按理應該是秦孝公和商鞅的相遇才是,由此而始,理當再造一個輝煌。可惜,韓非既為韓國人,他心心念念的都是韓國,他之所以願意來到秦國,是為了救韓國。】
【有時候我也在想,聰明如韓非果真不知道大勢已去?如今天下以秦最為強大,大秦,曆六代明君,眾誌成城,隻為讓秦國更強,強到足以滅六國,統一天下。】
【秦國所開創的局勢,絕不是其餘六國可比,也不是他一人可以挽回。就算如他所願,韓國能夠再一次強大起來。試問他得要多少時間?秦國會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改變乾坤?】
【引用《三國演義》中的話, “話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天下戰亂太久了,百姓求著天下太平,盼著天下太平,但凡各國在,就斷然沒有休戰的一天。唯有天下一統,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天下也才有可能太平。】
【阻擋曆史進程的人,終究隻能落得斃而後已的下場。韓非,他提出的“法治、術治、勢治”於君王而言是大宜,可他卻看不透天下大勢。不,或許更應該說,生為韓國人,他更願意做最後的拚搏。他要救他的國,哪怕注定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