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聽到現在,突然冒出一句話問: "這個李世民和韓信一比,誰會更勝一籌?"
蕭何其實在天幕再開時,已經不怎麼樂意再跟劉邦一道看,畢竟上回劉邦和呂雉夫妻討論的問題,他裝聾作啞的混過去。但這一回兩回的,次數多了,不是他想混就能混過去的。
無奈他不想來,劉邦早已特意派人請了他來。
呂雉照舊在一旁,與蕭何一道聽劉邦一問,蕭何後背滲出一層層冷汗,呂雉接話道: “怕是不遑多讓。"
對,這句話說得好!蕭何立刻附和道: "臣也覺得。"劉邦一笑道: “那這唐高祖的皇位坐得是有多提心吊膽。”無論是蕭何或者呂雉,能說是劉邦想多了嗎?
沒有人喜歡有人比自己能乾,而且能乾到好像隨時隻要他想,就可以將你取而代之。劉邦不過是將心比心,比起其他人更能體會李淵的心情罷了!
呂雉相對於蕭何來說反而更能體會劉邦話中的含義,韓信比起李世民其實更危險。李世民怎麼樣都是唐高祖的兒子,韓信與劉邦不過是君臣的關係,而韓信比劉邦年輕得太多,沒有人比呂雉更清楚,看著年輕而能乾的韓信,劉邦心底冒出的恐懼。
【一切如同李世民所預料的那樣,竇建德傾巢而出,揮兵布陣,從上午堅持到下午,站久了更得拿著武器的士兵們難免又累又餓,有的已經坐在陣中,更是爭搶飲水。一看竇建德的軍隊已經開始沒有紀律,李世民立刻下令進攻。】
【身先士卒的李世民,輕裝領著騎兵追擊引誘敵人,唐軍陸續趕來配合。竇建德一看等了大半天,總算等到李世民他們出擊,結果還沒來得及整頓陣列,李世民已經殺到跟前。竇建德部潰不成軍。不僅如此,李世民領著史大奈、程咬金、秦叔寶、宇文韻等揮動大旗直入竇建德的軍列陣中,張掛軍旗。】
【軍陣列隊,都是看旗行事,唐軍大旗高掛,再也看不見自家的旗,竇建德部頃刻間全軍崩潰,四散而逃。竇軍一逃,唐軍更是追逐而來,一追三十裡,斬首三千多,俘虜夏兵五萬之眾,更在陣中活捉竇建德。二鳳果然是個蔫壞的,捉了竇建德後竟然責備問: “我興師問罪衝的是王世充,得失存亡本不乾你事,你為何越過邊境,進犯我軍?”】
說到這兒,沈悠嘖嘖嘖起來, 【果然,這天下能成事的人,就得不要臉。竇建德雖然已然成
為階下囚,心生恐懼,卻難得聰明的反駁: “現在我不來,待你滅了王世充後,接下來你就該尋上我了。”】
【確實,自秦以來,一統天下是每個華夏子民刻在骨子裡的基因,王朝建立,沒有誰不想一統天下。王世充和竇建德未必沒有此心,隻是他們沒有這個本事罷了。】
【竇建德這一仗其實是有機會嬴的,他手下有一位謀士淩敬向他獻策,讓他不必在虎牢關中和唐軍對峙。唐軍傾巢而出圍困王世充,關中守衛必然不足。他們隻要過黃河北上,攻占懷州河陽,再跳越大行山,開進上黨縣,虛張聲勢隱藏目的,不必麻煩作戰。繼續趕到壺口,奪取河東之地,必能圍魏救趙。】
【可惜,一開始竇建德準備聽的,架不住王世充的使臣哭求不妥,更是賄賂竇建德的左右大將,以至於他們都說書生無謀,指責淩敬不過是一個不會打仗的書生,怎麼懂得打仗的事。最終,竇建德選擇繼續留下和李世民硬杠,也就造就如今一敗塗地的局麵。】
哎喲,聽到竇建德身邊有人竟然想出那麼好的主意,卻架不住竇建德不聽勸,最終錯失良機,一乾人冷哼一聲,並不為竇建德而惋惜。
每個人的成功都是跟他們自己做下的選擇息息相關,竇建德之敗,敗得理所當然。
從他不聽良策而選擇硬剛便可以看出,他那腦子不行。一個腦子不行的人碰上一個就跟開掛一樣的李世民,焉能不敗。
已經在準備進擊竇建德部的李世民聽到竇建德手下竟然有這樣的人才,叮囑道: “打敗竇建德之後,把這個淩敬給我帶回來。如此人才,他竇建德不用,我李世民絕不能錯過!"
身後的人立刻應下一聲是。保證把事情辦好。
【擒了竇建德,李世民即把人帶到洛陽城外,王世充一看自己的救兵都敗了,自知再也沒有希望,隻能開城門獻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