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戰績(1 / 2)

誰也不能說張公瑾提醒得不對,皇帝的詔令能不當一回事?

秦始皇在這個時候突然問向一旁的蒙恬: “若換了是你蒙恬,如此滅突厥的良機,你是要嚴守朕的詔書,亦或者借此機會滅敵?"

一乾臣子都為蒙恬捏了一把冷汗,這可不是一個小問題,答得不好是要沒命的。蒙恬沉著半響道: “末將會出兵先滅突厥,來日陛下但若責臣違詔,末將任陛下處置。”

態度,蒙恬表明,他非不忠,但在這可以亡於邊境大敵的重要關頭,他是斷然不可能錯過機會,讓大秦此後一直受到同樣的威脅。

秦始皇麵上讓人看不清喜怒,隻一句話道:"朕知道了。"

知道,沒有說蒙恬這樣做到底他是許或者不許,引得不少臣子都拿眼瞄了他一眼,有心想從秦始皇臉上看出些端倪來,可惜,秦始皇已然淩厲的掃過他們,嚇得他們連忙低下頭,再也不敢窺探秦始皇。

劉邦捏緊拳頭道: "這古往今來的君臣關係可真是太叫人頭疼了。"呂雉……

這種話是劉邦該說的?他若是頭痛,在他手裡的那些人不是更頭痛?

劉徹的表情就相當的不好了,一個李陵讓他的感覺就很不爽,更彆說現在天幕又丟出一個奉不奉詔的問題。

誠然,這樣的問題不是天幕第一次丟下,宋朝那些個皇帝,誰聽來不恨不得手握重兵的臣子反了,省得他們那麼被人欺負。

但現在,這可是聖明之君。或許李世民未必沒有滅突厥之心,但是這不是沒有明詔。要怎麼說呢,沒有明詔的事,卻對明詔的事視之不見,那是可以的?

【李將軍肯定的告訴張公瑾, “此乃用兵的良機,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就跟當初韓信能消滅齊國是一樣的道理。就算唐儉他們這些使者因此遭到不測,也是死得其所。”至此,李將軍率兵連夜出發,李動領軍跟進,意在一舉滅突厥。】

【不出李靖將軍他們所料,唐儉他們前往頡利安營紮寨之地,頡利放鬆警惕,李靖將軍他們率軍進至陰山,遇突厥斥候千餘帳,一戰而全俘。帶上這些人李靖將軍們繼續前行。這時候唐軍前鋒蘇定方率領的兩百餘騎又乘大霧悄然疾行,直到距離牙帳七裡遠的地方才被發現。大家要記住這個名字,蘇定方。又是一個猛將。雖不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卻前後滅三國,

皆生擒其主。】

!!!!不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前後滅三國,卻生擒其主。

本來正沉浸在李靖兵貴神速,眼看這就要大獲全勝之時,剛要誇大唐能得李靖這樣的人才,實在是相當的幸運。結果沈悠這說著說著,突然提醒他們注意了,這初次冒頭的前鋒也是猛人一個。

前後三滅其國,皆生擒其主。作為武將們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比比自己的功勞,他們跟這一位差得有多少距離?

【唐軍已至,頡利慌亂騎馬而逃,突厥軍四散而逃,李靖將軍大軍隨之趕到,殺敵一萬餘人,俘

虜十幾萬,繳獲牛羊數十萬隻,並擒獲頡利之子疊羅施,殺死隋義成公主。隋朝這位義成公主,縱然隋亡多年,至今仍思複國滅唐,也是傳奇人物。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想北過大漠,投奔沙缽羅設阿史那蘇尼失,卻在磧口被李動阻攔,不能北逃,突厥其首領見大勢已去,大多紛紛投降。不久,頡利被行軍副總管張寶相擒獲,並送到長安。東/突厥從此滅亡。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順?順得都讓人懷疑李靖將軍他們打的是不是早就已經不是他們所熟知的強悍之國突厥?】

必須得說,確實讓人有那麼一種想法,

【可是突厥之患由來久矣,中原王朝無一不思滅其國,以定邊境。李靖將軍領兵滅東/突厥,既解除了唐朝西北邊境的禍患,同時也洗刷了唐高祖與唐太/宗向突厥屈尊的恥辱。大唐的疆域也大為擴展,得以“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矣”。李世民對此頗是感慨, "朕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大唐開創之初,太上皇以百姓為先,稱臣於突厥,我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誌要剪滅突厥。這麼多年來,我無時無刻不惦念此事,坐不安度,食不士味。如今兵出突厥,無往不勝,使突厥可汗歸順,終於得以一雪當年大唐向突厥稱臣的恥辱。”】

在這一點上,劉徹表示這份恥辱他是深有體會,那麼多年以來,他一直惦念著這件事,無時無刻不在想該如何一雪祖宗多年的恥辱。大漢一定也可以和大唐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