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首倡者(1 / 2)

確實!彆管是秦漢時也罷,或是後世了解唐朝曆史的人也好,他們都認同無比沈悠的話,都很希望能夠碰上李世民這樣的皇帝!至少他們不用擔心自己功高蓋主,死得稀裡糊塗。

不少人都酸了,恨不得自己能取大唐那些臣子們而代之,他們保證,他們一定會做得比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他們更好!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你們在說笑嗎?咱們的陛下是你們不可求的,難道以為他們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就是你們想越就能越過的?他們哪一個掌出來是人想隨便越就能越得過的?

至於被內涵到的劉邦,不好意思,他彆的優點或許沒人,就是臉皮厚,不要臉。再說了,李世民不是已經體會到不得不殺功臣的原因了?他也是不得已而殺功臣的對吧。

【李世民對尉遲敬德的維護並不隻是這一回,還有當年玄武門之變前,李元吉給尉遲敬德送去一箱箱的金銀珠寶欲收買尉遲敬德,尉遲敬德自然不會被人送了一點小錢便歸附於人。明明白白的拒絕李元吉後,李元吉不僅派人行刺他,行刺不成,更是在唐高祖麵前誣陷尉遲敬德,以至於唐高祖下令將其囚禁審訊,更準備殺了他。李世民數次勸諫,為尉遲敬德尋找證據,這才把尉遲敬德救了出來。】

【用尉遲敬德拒絕李元吉的話來形容他對李世民的忠心,他的性命是李世民所救,此後又得到李世民的重用,此生隻能以性命報答他的恩情。尉遲敬德說到做到了,武德九年,突厥侵擾烏城,太子李建成舉薦李元吉為統帥,密謀請李世民到長安近郊的昆明池送行,他們則乘機將李世民殺了。尉遲敬德聽到這個陰謀,同長孫無忌立刻稟告李世民道: “您如果不趕緊懲治他們,恐怕要被他們所殺,那麼國家危矣。”】

【李世民聽到這樣的消息,傷心自是有的,歎息道: “現在他們二人離間陷害同胞兄弟,除滅君主的兒子,這種危機大家都很清楚。我雖然深受他們忌恨,眼看大禍臨頭,可我們是兄弟,始終令我不忍下手。我打算在他們動手後,再按義理懲罰他們,你們以為如何?”】

嗯?這不等於坐著讓人來把他李世民解決,他李世民再動手?

誠然,李建成他們動手殺李世民之後,李世民再還手,這樣一來可以讓天下人少些非議,但生死之事,非不非議的重要?

【李世民的想法不能說有什麼不對,於尉遲敬德他們這些人看來,李世民這樣坐以待斃,等著李建成他們出手

再反擊,這不是相當於把雙手綁起來讓人砍,隻有他們僥幸活下來,才可以還手?看尉遲敬德的脾氣就不是這樣的人,立刻向李世民進言, "貪生怕死,人之常情。秦王顧念兄弟情義,卻忘記國家大義,太子和齊王密謀要殺害您,這個時候你還要等他們動手您才要反擊,這不是任由他們出手殺您?於危難之時秦王這般行事,喪失為人臣不避艱險的氣節,不具備前輩先賢大義滅親的品德。我的想法是先下手為強殺掉太子和齊王,如果秦王不願意聽我的,請讓我逃走吧,我不能坐等彆人來殺我。靠危難成就大業,這是聖賢的高明主見,把災禍變為福祉是智士的天賦機敏。我如果逃走,無忌也要一起逃走。”】

【長孫無忌自然是附議的。事到如今,李世民豈有再退之理?他在這個位置上,他身邊追隨他的人,都不可能眼睜睜看著他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所針對,死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手裡。尉遲敬德的一番話說得是相當的清楚了,要麼把李建成他們乾掉,李世民上位,要麼李世民呆著任由他們出手,尉遲敬德定要走得遠遠的,絕不會和李世民一起等死。】

【權力相爭,到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這樣的地步,對方已經準備出手,明擺著就是你死我活的局麵,洞察彆人的陰謀,不能先下手為強,反而等著彆人再出手,這是在等死。尉遲敬德縱然不畏於死,可是讓他就這樣束手就擒等死,他做不到。】

這個,這樣的事,誰也做不到!

李世民顧念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兄弟之情,不願意出手。對尉遲敬德他們這些人來說,那就是要置他們於死地的人,對這樣的人,必須得先誅之。錯失良機,等同於把他們的性命全都葬送。

【況且,這種時候尉遲敬德早已備下八百勇士,他們全都已經進入皇宮,手握兵器,穿著鎧甲,箭已在弦上,不可不發。眼看李世民還要猶豫,尉遲敬德和侯君集再日夜進言鼓動。最終李世民下定決心。】

這還不錯,聽著李世民一直沒有最後下定決心,秦始皇隻覺得李世民有些優柔寡斷。好在,他身邊的人不錯,最終勸李世民下定決心。

不用說了,這就是之前沈悠說過的玄武門之變。

劉邦同呂雉感歎道: “這李建成活該死在李世民的手裡,要殺李世民的消息傳揚出去了他都不知道,他這身邊都是什麼情況了?"

呂雉不能說不對,畢竟劉邦說得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