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找兩個字丟出來,好些人都張大了嘴,能讓沈悠說也這話出是極不容易。
而楊堅的注意力更在於,李淵起兵之後蕭瑀既率郡歸附,一切都是因為楊廣聽不進勸,連小舅子都容不下,不由握緊了拳頭,恨不得現在就把他殺了!
"陛下,我們聽聽,再聽聽。"獨孤皇後知道楊堅的憤怒,一個兩個的,他曾經信任器重的人,竟然都背叛了他,所有的問題都指向同一個方向,這讓楊堅如何能咽得下這口氣。
楊堅這一回是殺了不少人,但卻沒有殺蕭瑀,無非是覺得這樣一個剛正不阿的孩子,殺了可惜了,如今聽著天幕說他歸了大唐,楊廣,楊廣到底是怎麼做到這等地步的?
【李世民繼位後,蕭瑀為尚書左仆射,可是呢,針對天下的情況,蕭瑀竟然勸太/宗分封以保長治久安。分封,想想這是有多久沒有聽到分封這兩個字?初聽到分封以保長治久安,想必李世民也愣了。】
李世民點頭,沒錯,一點都沒有說錯,他當時都懷疑自己耳朵是不是聽錯了。分封,這天下是分封能治的?確定不是在給大唐埋雷嗎?
李世民萬萬不能做下這等事,天下剛剛稍安,他斷不能讓天下的安寧毀於他一人之手。
秦始皇當即擰緊了眉頭,分封製,他都不用分封了,周天下為什麼會在最後名存實亡,春秋戰國都是怎麼來的,不就是因為分封製?分封製的危害,後世人沒有看清楚明白嗎?竟然還有蠢貨提出再行分封?
一時間秦始皇對蕭瑀這個人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
【當時為了說服李世民,蕭璃是這麼說了,舉的真是好例子呢。 ”臣觀前代國祚所以長久者,莫若封諸侯以為盤古之固。秦並六國,罷侯置守,二代而亡;漢有天下,郡國參建,亦得年餘四百;魏晉廢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實可遵行。”】
【蕭瑀這一番話說到根子上了?秦之亡到底是怎麼亡的?果真因為沒有實行分封製?漢建時,對,劉邦用的是分封製,可是後來那些分封的諸侯是何下場了?劉邦斬白馬而盟, "非有功者不得侯;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又是怎麼一回事?再到文景二帝,他們沒有想過撤藩?更彆說漢武帝實施的推恩令了。漢得以存國四百餘年,哪一個皇帝在分封的事情上不是秉持一樣的態度,不遺餘力的解決藩王問題,不就是因為他們清楚的知道分封的弊端?推
行分封,稍有不慎,國家分裂。地方壯大,中央控製不住,所謂安邊境的國策,極有可能先成為摧毀政權的存在。】
【至於魏晉之時,那就更不用說了,魏且不論,畢竟被人摘了桃子,他們也挺冤的。西晉因何而亡,難道不是因為八王之亂?一個愛好學習的皇族子弟,他果真不明白這裡頭的道理?可他提出分封製度,圖的究竟是什麼?這就挺耐人尋味的。】
此時此刻被沈悠論起這些王朝的興亡,具體到帝王的政策,尤其點出蕭璃因何如此提議,蕭璃額頭滲出一層層的冷汗,他,他….…
一乾被提及的皇帝們,秦始皇擰緊眉頭,二代而亡什麼的,真是每聽一回就讓人不爽到極致。但他不實分封之製,誰要是敢說他做得不對,行啊,可勁的分封去,且看他們的王朝能長久到什麼地步。
劉邦聽著斬白馬而盟的內容,眼睛都亮了,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但凡要是其他異姓王還在,他能說出這話?敢說出這話?看來,他成功解決了所有異姓王!哎喲,這可是劉邦自聽天幕以來得來的最好的消息。
至於漢文帝漢景帝一乾人,嗯,他們乾什麼了?削藩怎麼了,誰不想來著?漢武帝劉徹就興奮了,推恩令,推恩令。推恩令果真可行是吧。
【有點私心,咱們二鳳也不是那不能容的人,不至於為了那麼點事跟他計較,架不住,這上了朝,當朝議事,蕭瑀和另一位宰相陳叔達意見不合,在朝堂上憤怒的爭論,太/宗幾次都製作不住,滿朝文武亂作一團。這時候二鳳可是才登基不久,有樹威震懾大臣之意,見二人如此放肆,頓時怒不可遏,推倒禦案,拂袖而去,隨即傳出一道聖旨: “蕭瑀、陳叔達身居相位,然言語失態,皆有對皇上不恭之罪,一並罷免所有官職,回家閉門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