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公主和親本該是連接大漢和烏孫成為一家人的,如今烏孫內亂不休,大漢必是希望解憂公主的兒子繼位成為烏孫的首領,這一位殺了狂王的烏就屠如果不願意,大漢兵馬已至,就莫要怪大漢出手。可是,這樣一來大漢不需要付出代價嗎?】
【沒有哪個國樂意被人乾涉他們的國事,烏孫內亂是他們內部出現問題,因此爭鬥不休不假,他國介入,極有可能會讓烏孫國的人們對解憂公主,甚至是解憂公主生下的孩子生出怨恨。他們會想,啊,原來這個大漢公主和親為他們帶來的並不是和平,而是亡國之痛。這樣一來大漢希望平定烏孫之亂後,由解憂公主所生的孩子成為烏孫國王,烏孫上下會心悅臣服嗎?】
怎麼可能,真當烏孫上下都沒有血性了?這樣一來,劉解憂和親烏孫多年來做的努力都將白費。
【這其中的利害不管是哪一個先反應過來的,《漢書》記載,馮嫽的丈夫右大將與烏就屠關係很好,她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奉命前往勸降烏就屠。烏就屠並不是一個蠢貨,聽聞大漢的兵馬至,甚為惶恐,對於馮嫽的到來,他知道對方來意,但要他就這樣束手就擒,他怎麼可能願意。】
【馮嫽哪能連這點眼力都沒有,立刻對烏
就屠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道:“漢與烏孫親如一家,
若兩國開戰,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大漢的軍隊來了,馮嫽前來那是為了緩衝,自知不敵於漢軍的烏就屠就不用說,第一時間順勢讓步,但也不能毫無條件是吧,“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
【哎喲,這完全就是大漢想達到的目的,當下立刻答應,並悉心勸慰烏就屠,畢竟人家把到手的首領位置都讓出來了,大漢也不可咄咄逼人,把好好的盟友逼成了敵人。】
這是當然。
誰能不認同這一點,但凡不是殘暴的君王,沒有人會希望邊境戰事不休。
能夠用口舌解決戰爭的問題,不就是給個封號,那算是什麼事?大家各退一步,才能海闊天高。
【遠在外裡之外的漢宣帝本以為這或許會有一場硬戰,不想卻讓馮嫽出使化解了,自然高興。聽聞馮嫽多年在西域的作為,漢宣帝也生出了幾分好奇,詔令馮嫽回宮。就這樣,馮嫽回到闊彆四十年的故都長安時,漢宣帝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這可是莫大的榮耀,但咱們馮嫽值得!】
不錯,確實值得。以一張巧嘴,一身膽識化乾戈為玉帛,讓原本劍拔弩張的兩國再次和平,這樣的人自然是值得漢宣帝下令文武百僚相迎的。
【看看我們漢宣帝,不,是看看我們秦漢時的皇帝們,人家有因為女子有本事而容不得女子嗎?哪怕是像漢武帝一樣最是忌憚女子乾政的人,對女性也是有著一份尊重的。以至於他們王朝的執筆者,也不吝嗇於將這些出色的女子記載於史書之上,讓她們留芳千古。對比一下大宋那一位劉蛾劉太後,後世關於劉太後的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必須是那無中生有的狸貓換太子。在對待女子的態度上已然可見曆朝的氣度,怪不得秦漢隋唐都是大一統的皇朝,獨獨一個宋,恨不得自己偏安一隅,醉生夢死。】
宋朝一乾皇帝......
為什麼都講到這兒了,依然還得把他們拉來踩上幾腳?
誰讓你們沒用還容不得有用的人!大好的河山全都讓你們給敗光了!
【馮嫽回到長安,萬萬沒有想到竟然得到這樣的禮遇,長安的百姓也聽說了大漢出了一個巾幗不讓須眉的女使者,皆不期而集,隻為爭睹女使者的風采。知馮嫽回到,漢宣帝沒有忘記正事,當日召馮嫽入宮,詢問烏孫內的詳情,馮嫽雖受寵若驚,也條理清晰的將經過道來,並給出建議給烏就屠一個封號,安其心,以達到大漢和烏孫繼續保持和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