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47 章 君臣間隙(2 / 2)

【無論是劉邦或者韓信,從劉邦偷盜韓信兵權那一刻起,君臣之間都留下了一道不可抹去的傷痕。平常時不顯,關鍵時刻卻會不斷提醒他們,他們之間有過的不愉快,不信任。如韓信在漢四年引兵東進擊齊一事。引兵東進,後麵的一句更是至關重要。“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韓信東進攻打齊國的時候,聽說劉邦已經派了一個酈食其的人說服齊國歸附大漢。換而言之,韓信出兵東進攻齊,尚未開打,已經有人說服齊國歸附大漢,而且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得到齊國歸附。】

【本來韓信是想停止的,在他身邊一個範陽辯士蒯徹勸韓信說:“將軍奉詔攻打齊國,而漢王隻不過派密使說服齊國歸順,難道有詔令叫您停止進攻嗎?況且酈生不過是個說客,憑三寸之舌就降服齊國七十多個城邑,將軍統帥幾l萬人馬,一年多時間才攻占趙五十多個城邑,一個將軍反倒不如一個儒生的功勞嗎?”】

蒯徹什麼意思?唯恐天下不亂嗎?

行軍打仗最忌諱的就是爭功,無論爭的什麼功都有可能引起內亂。

如此挑撥韓信爭功,必要出大事。

【韓信能接受天下人道他不如一個儒士嗎?從韓信自項羽帳下,再到逃出漢軍大營可以看出,他雖出身平民,卻是一個性格孤傲的人。不管在誰手裡,那一位不能重用他,不給他高位,他寧可一走了之,也不願意將就。

蕭何算是看透了他的性格,因此向劉邦建議,封他為大將軍。自韓信領兵以來,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劉邦,也向天下人證明,他有本事。古今未有。結果突然之間有人憑一張嘴打下比他奮鬥一年都要多的城池,韓信怎麼想?】()

?本作者行而不輟提醒您最全的《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曆史直播]》儘在[],域名[(()

秦始皇怒了,怎麼著,韓信難道認為世上隻有他可以攻下城池,容不得旁人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韓信此人,本事確實有,可這人品確實堪憂。

為了爭功,不顧齊國已降,是要置漢軍於不義之境?本可不戰而得齊國,再挑起戰事,不顧兩軍將士生死是為不仁;縱然劉邦在對韓信的態度上有問題,就韓信此舉,當殺!

秦始皇眼中儘是怒意,虧得韓信不在眼前,否則未必他在盛怒之下不會殺了韓信。不,第一個該殺的是給韓信出主意的人。

蒯徹此人,真真是要置韓信於水深火熱之中,巴不得韓信早死。

【可歎齊國已決計降漢,對漢軍的戒備鬆懈,怎麼也沒有料到竟然會有漢軍在他們已經歸降的情況下多此一舉的攻打他們。韓信乘機襲擊了齊駐守曆下的軍隊,齊軍不敵,韓信大軍一直打到臨淄,以武力滅齊。齊王田廣驚恐,認為是酈食其出賣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韓信為了爭功,不顧漢軍信義,不管兩軍將士性命,甚至間接害死酈其食,為一己私心挑起戰事,實在可惡,若以軍法處置,他不該殺嗎?】

劉邦聽到沈悠後麵的反問,咬牙切齒的道:“不錯,韓信該殺。”

明明齊國已歸,劉邦又得一人才,結果韓信出擊已然歸降的齊國,讓他失信於天下人,也讓各路諸侯覺得,他一個漢王管不好手下人,往後再有願意歸降的人,他們能不想,齊國的例子就在眼前,他們不擔心前車之鑒?

而且,韓信做的事又不僅僅這一件,想起從前的往事,依然讓劉邦如鯁在喉。

韓信其實臉色也不太好,事情他當年做了,無論蒯徹怎麼勸的他,最終下命令的人終是他。也正是因為如此,錯對都該由他提起責任。

爭功,當年他確實是在爭功,酈其食之死是他之過,然,韓信無悔!

對,他韓信不是什麼好人,難道劉邦就是什麼好人?

劉邦不信他,韓信同樣也不相信劉邦。與其寄希望於旁人,倒不如他為自己爭多一條活路!

【而韓信不僅在齊國願意歸降的情況下發兵。攻下齊國後,韓信上書劉邦,總結意思是:“他要成為代理齊王。”韓信牛吧?他想過自己的退路嗎?】!

(),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