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4 章 不爭是爭(1 / 2)

秦始皇時期的曹參聽著沈悠的話,立刻察覺到周圍人打量的眼神,曹參平靜無波的道:“你們想問什麼隻管問。”

彆以為他看不出來一個個瞧著他的眼神透著精光,看他像在看什麼稀罕物。其實他就那樣。

“天幕的問題就是我們的問題,我們想知道,你怎麼想的?”劉季想了想自己,讓他不妒忌,乖乖聽話什麼的,他咋個覺得好難的呢。正是因為難,劉季決定問問曹參。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自己什麼樣兒,我比你們更清楚。既有自知之明,為何同人爭長論短?”曹參想了想,大抵能理解那一個他是什麼想法。都是自己人,有什麼好爭的。他既不能像劉邦一樣對收攏人心,也不能像韓信一般用兵如神,因何非要不服氣,跟人爭到底?有時候順勢而為的結果明明更好不是嗎?

一群人都靜默了,曹參道:“蕭主吏舉賢識才,如此一份胸襟不更值得你們佩服?”

啊,這麼一說也對。

不對,劉季道:“蕭主吏怎麼舉,那人也沒有在他之上。韓信是後來的人,你也聽從他號令。”

曹參十分無奈道:“韓信比我會調兵譴將,我怎麼不能聽他號令?”

瞧瞧他們一個個大驚小怪的樣兒,不知道的以為曹參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事兒,他分明不過是做了一個正常人會做的事兒。

劉季和旁邊的兄弟們對視一眼,他們要是記得不錯,韓信在被貶為侯之後,麵對熱情的樊噲很是以和他們為伍而恥。

“不說了不說了,咱們不是曹參,怎麼說也說不通。”好在有人不耐煩的揮揮手,決定掀過此話,他們趕緊趕路要緊。

【大概也隻有曹參穩得住,才有一生的順遂太平。他縱然早年追隨於劉邦左右,對韓信調令亦執行貫徹,因而也屢立戰功,要說他滅的諸侯國裡,必須得提魏王豹呢。這位就因為得了薄姬,以為自己可得天下,因此背叛劉邦,轉頭對付劉邦。劉邦對付不了項羽,聽聞魏王豹轉頭要對付自己,必須拿他震懾。韓信下令進軍,曹參當時為左丞相進駐漢中,曹參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彆與韓信率軍向東在東張攻打魏將軍孫遫的軍隊,大敗孫遫的軍隊。乘勢進攻安邑,捕獲魏將王襄。在曲陽進擊魏王,追到武垣,活捉了魏王豹。奪取了平陽,捕得魏王的母親、妻子、兒女,全部平定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劉邦在此後把平陽賜給曹參作食邑,因而後來曹參也得以被封為平陽侯,後世對曹參也多稱平陽侯。】

【韓信兵出齊國時,曹參作為右丞相隨韓信兵出,隨韓信一道進擊龍且的軍隊,大敗敵軍,斬了龍且,俘虜了他的部將周蘭。龍且可是項羽的心腹大將,可以說龍且一死,項羽是方寸大亂。我們感歎韓信用兵如神時,曹參作為在韓信成為齊王後,韓信兵出滎陽救劉邦,他則留下平定齊國尚未降服的地方的人,可見他能文能武。】

【也正是因為他的付出全都叫人看在眼裡,待項羽死去,天下大定,劉邦稱帝後,才會有人推崇曹

參當為首功。曹參和蕭何大概也沒有想到,他們曾經相交甚厚,及起事後,曹參常領兵出征,而蕭何為丞相鎮守關中,兩人一為將,一為相,相互之間慢慢的產生隔閡。及分封時定功臣名次,將相始生嫌隙。當然,所謂的隔閡也罷,嫌隙也好,我更願意相信他們相互各知,明了劉邦的忌憚,儘可能避開劉邦的忌諱。畢竟,相將聯手,妥妥是要架空劉邦這個皇帝的架式,他們不可不清楚劉邦是個什麼樣的人,也不可能會不知道,如何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既是相交多年,兩人必相知甚深,雖不能像從前一樣時常秉燭夜談,然他們都懂得對方。】

漢高祖時期的劉邦聽著笑了笑,像是沒有拿沈悠說的話當回事,旁邊的呂雉卻相當清楚,劉邦對一乾開國功臣的忌憚從來不少,不過是因為有異姓王一群顯眼包在,劉邦將精力大多放在異姓王身上。

明麵上沒有什麼針對行為,實際怎麼著,大家各自心知。

試問呂雉是怎麼樣一步一步掌握大權的,不正是因為劉邦的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