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81 章 為天下(1 / 2)

【曾當過吳國丞相的袁盎向漢景帝獻策誅殺晁錯,七國之亂打的旗號正是“清君側”,如七國要求了,或許可以換取他們退兵對吧。正常人聽著所謂的“清君側”之名都知道,什麼“清君側”,不過是亮出一個旗號,實際想對付的人分明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架不住有人無論如何也不願意承擔後果,對,就是漢景帝,漢景帝采納了袁盎之計,封袁盎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裝,出使吳國。袁盎獻策十多天後,丞相陶青、中尉陳嘉、廷尉張歐聯名上書,彈劾晁錯,提議將晁錯滿門抄斬。漢景帝批準,腰斬晁錯於東市。】

可笑!秦始皇鄙視於漢景帝的做法,漢景帝不會以為自己殺了晁錯,七國已然集結舉兵的各路人馬會退吧?白日做夢呢!不說和他有殺子之仇的劉濞,餘下諸侯王哪一個是好相與的,能由著他殺一個晁錯便心滿意足退兵?

一乾諸侯王為何舉兵,因為他們的利益受損,他們的利益是什麼?是漢景帝開啟了削藩,讓他們的地盤在不斷的減少。

同時,兵起了,劉啟可為皇帝,他們難道不可能為皇帝?

再說,退了兵誰敢保證劉啟不會秋後算賬,把他們個個擊破?

連晁錯漢景帝說殺都殺了,誰會覺得漢景帝是個多重情義的人?

【漢景帝當真不知七國之亂因何而起?當真不知,哪怕他殺了晁錯,七國之亂也不可能平息?漢景帝又不蠢,豈不明白。他殺晁錯,因晁錯不僅是七國之亂的借口,也因為通過朝中大臣們一個個的聯名上書看出,晁錯已然惹起眾怒。如果說七國之亂讓漢景帝十分頭痛,朝中大臣對晁錯的不滿何嘗不讓他驚心,他不怕朝臣們對晁錯的不滿最終都歸到他的頭上?】

【他怕,他很怕。因為害怕,漢景帝管不了晁錯多年來到底是怎麼樣為他出謀劃策,處處為大漢著想,他隻知道,殺一個晁錯,能讓朝中大臣不滿的情緒得到宣泄,接下來他們會跟他一道想法子解決七國之亂。】

早已洞察劉啟其人的秦始皇對之不屑之極,無能的皇帝才會推了臣子出去擋災,殺臣子以平眾怒,安人心,若晁錯是個貪臟枉法,草菅人命的人,漢景帝殺得人人都會叫好。

然晁錯最大的錯誤竟然是想出一個能為大漢好的主意,以及因為漢景帝太過寵愛,因此必須得死?

漢景帝做下的事,正常人都做不來。真真是讓人鄙夷之極。然而作為一個皇帝,以天下為重,秦始皇又不得不承認。

一波操作的漢景帝,不僅不能如願讓七國的兵馬退去,反而叫人越發看不起。

【晁錯死得冤,削藩之策他又不是第一回提,漢文帝在世時他沒少提,漢文帝知曉形勢不妥,非是能削藩的好時機,硬是按下晁錯的上書,可漢文帝知道,削藩一事必須要推行,所謂同姓王可靠,事實已然一回一回的在他臉上抽下一個又一個的耳光,叛亂的諸侯國並非隻有一個。往後會隻多不少。】

【可是,削藩再好,斷不能貿然行事,漢文

帝穩住了,漢景帝穩不住,既不能團結朝臣一致對外,反而逼得一個為他謀劃,無罪的臣子枉死,劉啟把皇帝當成這般,難道不該讓人唾棄,鄙視?】

漢景帝時的劉啟,晁錯正得他寵信,結果突然被告知,將來他會被劉啟殺來平天下之怒。

哈,晁錯錯愕抬頭,不可置信的望向劉啟,一時失了分寸,忘記在他麵前的是皇帝,皇帝!

縱然像他們這些人提出利於國家,但不利於諸侯的政策,晁錯料想過自己會有什麼樣的下場,他知道或許從他說出削藩之策的下一刻他便注定一死,他可以死在諸侯王手裡,他是萬萬想不到自己竟然是死在漢景帝的手裡。

殺他以平眾怒嗎?他引起眾怒是因為什麼?是因為什麼?

晁錯滿腹的委屈,他想質問漢景帝,話到臨頭又說不出。

他怎麼質問,為帝王者是他可以質問的?

他早已做好了準備,料想到自己是何下場,怎麼如今知曉自己果然難逃一死,他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