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軍製(1 / 2)

早就進了軍營的方從哲、劉一燝、徐光啟、張維賢看到眼前這一幕,不約而同地流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

方從哲低聲自語道:“陛下今年還不到十七歲吧?”

劉一燝聽到方從哲的話,也不由自主地點點頭道:“是啊!可這份心機和才略,卻是咱們這些老家夥沒法比的了!”

徐光啟見兩位閣老竟然如此議論君王,低聲提醒道:“二位閣老,妄議君王怕是有失體統吧?”

方從哲和劉一燝互相看了一眼,不禁啞然失笑,齊齊衝著徐光啟拱手道:“多謝子先提點!”

子先是徐光啟的字,按照明朝官場的規矩,稱呼名字是交惡的表現,關係一般的則以官位相稱,隻有同黨同群的自己人,或者門生故吏,才會以字相稱以示親近!

徐光啟明白,方從哲和劉一燝今天稱呼他的字,就說明他這個大明學術界和官場的另類,已經被大明朝廷的中樞主流接納了,這讓徐光啟不由得在心裡鬆了口氣!

而此時朱由校已經擺平了那些鬨事的軍兵,現在校場上軍兵分成了三部分,老兵、青壯、少年各自在充當憲兵的大漢親軍指揮下,按部就班地排隊造冊!

朱由校披頭散發地到了四位朝臣麵前:“四位愛卿來的好快,咱們還是先到大帳說話吧!”

隨後有對曾凡道:“把張帥也帶到大帳,叫上軍醫立即給張帥處置傷口,再找精擅外傷太醫來侍奉!”

曾凡領命而去,朱由校帶著四位朝臣也到了中軍大帳,沒過多久李如柏也被人抬了進來。李如柏畢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儘管行刑官已經手下留情,可二十軍棍下來,也被打了個淒慘無比!

朱由校見了李如柏這副模樣,也沒有太過做作,隻是笑道:“李帥這軍棍挨得可冤枉?”

李如柏雖然無法起身,但還是趴在擔架上道:“罪臣領兵無方,險些鬨出禍事,陛下隻打二十軍棍已經是莫大的恩德,罪臣若是再覺得冤枉可就辜負了陛下這份恩典了!”

朱由校不置可否地一笑道:“恩典和恩情一樣,少些還能讓人感恩戴德,多了反而就是累贅了,所以李帥不必記得什麼恩典,隻要記住大明軍規不容情就是了!”

李如柏不知道朱由校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隻好垂著頭應了聲:“臣明白!”

朱由校這時才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往帥案上一扔道:“近衛軍乃是朕親手組建的新軍,所以一應建製和章程自然不能沿用舊製,這本冊子裡是朕擬定的近衛軍建製和晉升體製,你先看看!”

這邊朱由校話音剛落,喬旺金便上前將冊子拿起,然後送到李如柏麵前,雖然屁股上疼的火辣辣的,但李如柏還是強打精神,捧起了冊子仔細看了起來!

看過一陣之後,李如柏不禁皺起了眉頭,因為這本冊子上所記述的軍隊編製、軍職晉升、軍功評定與封賞,跟他所熟知的那一套完全不同!

當年老朱統一全國後,便采納劉基的建議,設立了軍衛法,也就是在全國建立衛所,防禦各個要害地區,而中央設置大都督府,統一管轄全國的軍隊。

不過洪武十三年,老朱覺得大都督府軍權有些過於集中,於是將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所謂五軍就是前後左右中五軍,打那時候起五軍都督府就作為大明最高軍事機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

同時軍隊的征討、鎮戍、訓練等則聽命於兵部,每當遇有戰事,兵部奉皇帝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發給印信,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等到戰爭結束,領兵官繳印於朝,官軍各回衛所。

如此一來就做到了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也初步建立了將不專軍、軍不私將的軍事製度,而這一切最根本的意義,就是保證皇帝對全**隊的控製。

同時軍隊在地方,設都指揮使司,也叫都司,設置指揮使,作為地方統兵長官。而在都司之下,尤其是要衝地區的府、縣設置衛或者所。

一般情況下每個衛,由衛指揮使率領,下轄5個千戶所,共5600人;千戶所由千戶率領,下轄10個百戶所,共1120人,百戶所由百戶帶領,下轄2個總旗,共112人;總旗下轄5個小旗,共50人;小旗10人。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整個大明朝的都司、衛所基本設定完畢,共設都司17個、行都司3個、留守司1個、內外衛329個、守禦千戶所65個,兵額最多時達到了270餘萬人之巨。

不過彆看各地衛所的人數眾多,可真要是打起仗來,要依靠的卻不是他們,也就是說大明朝的270萬衛所兵,從一開始就是被設定為自己種地養活自己的地方安保部隊!

所以明朝打仗的主力,還要看京軍和地方軍,所謂京軍自然是大明朝衛軍的精銳,平時這支部隊宿衛京師,到了戰時就作為征戰的主力。

洪武初年,京軍設有48衛,等朱老四遷都北京,導致明朝京師接近前線,所以京軍直接擴編到了72衛,並正式成立了五軍、三千、神機三大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