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軍想的是全產業鏈,可不是全國產業鏈。
因為他很清楚,不是國企,甚至不是集體企業,想要在國內供應鏈上拿到一些原材料,現在還是很不容易的。
既然這樣,那麼不管乾什麼,最好是能獨自解決所有原材料的供給,最少也要能夠支撐一整條產業鏈。
很明顯,自行車就不行,比如輪胎他就做不了,主要是沒有橡膠。
隻不過,對於這個秦軍倒是不發愁。
因為他很清楚,在西雙、海南那些地方,國家經過幾十年的種植,橡膠樹已經可以大批量產出。
現在國內的汽車行業,還沒有發展起來,橡膠的消耗量還不是很大。
所以想要購買一些原材料,製作自行車內外胎,還是機會很大的。
秦軍對這一行不太了解,他不知道此時的橡膠,是不是主要用來出口。
如果是出口的東西,那麼想要獲得大批份額,那就會很難。
仔細想了一下,如果能解決橡膠的問題,那麼他建立一家自行車廠,就好像已經沒有任何掣肘。
“現在就隻等政策了。”
最後,秦軍還是無奈的歎了口氣。
如果沒有政策限製,他購買幾台機床又有何難?
“真不行,就先弄幾台簡單的機床?最起碼銑床得有。”
銑床是生產齒輪必不可少的裝備,當然,如果磨床精度高,也是可以用來加工齒輪。
而隻要有齒輪,它就不止是可以用來生產自行車,因為這是浪費。
齒輪,特彆是高精密齒輪,肯定要運用在機床之上。
隻不過,齒輪的製造可不簡單,更何況是高精密齒輪。
其實,齒輪製造沒有單一的工藝。
因為不同的工藝,具體取決於齒輪的類型及其應用。
通常齒輪在非常惡劣的條件下運行,因為動力傳輸作為齒輪的實際用途,就隻有幾個要求。
首先,齒輪需要處於絕對完美的狀態。
然後,它們必須非常可靠,具有最小的殘餘應力,並且幾乎沒有裂紋擴展的機會。
當然,所有這些要求都極難滿足。
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它們的重要性。
這就是為什麼齒輪生產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領域,具有有限的公差和誤差空間。
齒輪製造包括工業齒輪的常用材料、齒輪的製備過程,以及齒輪如何承受所有負載,而不會出現故障。
說的簡單點,其實也簡單。
就是材料要合格,設計要合理,工藝要完善。
製作一件簡單的齒輪,首先需要有合格的材料。
接下來才需要好好設計,設計不好,應力不能消減到最小。
這樣就算原材料再好,磨損的也很快,甚至直接就會把齒輪打碎。
最後才是製作工藝,製作工藝不行,就什麼都不要說了。
當然,這是製作齒輪的難度。
其實製作一件簡單的齒輪,又沒有任何難度。
因為製作齒輪需要的工藝也很簡單,就是鑄造。
材料化為鋼水,直接澆入模具,形成粗胚。
鑄造是一種更簡單的工藝,主要用於為齒輪準備毛坯或圓柱體,而通過機械加工來精車。
然而,由於其大規模生產能力相對容易,對於許多應用來說,鑄造是一種可行的齒輪製造工藝。
特彆是在大型齒輪製造行業,鑄造是最優選的製造方法。
在大直徑的情況下,加工方法和其他齒輪成型方法並不可行。
反而是鑄造最簡單,鑄造出粗胚之後,再精加工就是了。
而現在秦軍沒有合適的設備,其實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
直接鑄造,有了粗胚之後,再使用磨床或者銑床來精加工。
可惜,他沒有合格的工人,因為這絕對都是技術活,需要的都是技術工。
比如車工、鉗工、鍛工等等。
生產齒輪的技術人員,最少也得是二三級工啊!
接下來的幾天,每天除了打獵,秦軍都是在家寫寫畫畫。
因為他已經感覺到,最少他們公社的政策,因為有他的出現,應該是已經開始鬆動。
因為之前跟玉愛國談好,要擴大石灰窯的規模。
可是,這一連半個月過去,公社那邊居然沒有任何風吹草動。
而這一點對於秦軍來說,卻不是壞事。
跟玉愛國接觸的時間長了,秦軍很清楚,玉愛國或者說上麵的領導,比他更加著急。
現在很大一部分領導的工作重心,已經開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經濟建設怎麼乾?改革開放啊!
改革開放乾什麼?吸引外資,鼓勵辦廠,大力發展工業製造。
既然連外資都可以吸引,那麼為什麼要綁住國內一些人的手腳?
現在從上到下,對於這一點爭論很大。
但是,一些重新走上工作崗位的老領導,他們已經開始發力。
比如在他們公社,經過半個月的爭論,新上台的領導已經開始掌握話語權。
就在還有幾天過年的時候,秦軍還在家裡規劃以後要走的道路之時,秦正急匆匆的走進他家。
“小軍,快點,上麵領導下來視察了!”
“咦?你這車子居然在家?快點,我們騎著過去!”
秦正看到秦軍走出屋門,就立即推起自行車向外走去。
秦軍有點懵,但是他還是跟著向外走去。
坐上自行車,被秦正帶著快速向著石灰窯那邊飛馳。
他造的這輛自行車,最近兩個星期幾乎就沒有在家的時候。
今天也是巧了,要不然秦正還撈不著騎。
能看得出來,對於騎車秦正是真心熱愛。
比如現在,他都要把腳蹬子蹬出火花了。
就那麼點距離,很快就來到窯廠。
此時窯廠的規模,又擴大了一些。
因為他們節省下來的煤,也需要消耗掉。
所以,原來這一片的所有小高爐遺址,都被清理出來,變成了石灰窯。
不過,總數量也不過是十九座,而這已經是極限。
如果想要繼續擴大規模,就肯定不能在這邊,因為這邊沒有太多地方可以建窯。
隨著時間推移,窯廠內部設施也越發完善。
甚至幾個工作區,也被分割開來。
收購區、銷售區、辦公區、工作區,所有人在這些區域之中工作,而且看起來都是井井有條。
此時的工作區之中,一群人正圍繞著一座座石灰窯在查看。
早上正是出窯、入窯的時刻,所有人都很忙碌。
加上外來賣石頭的,開著車來拉石灰的,更是讓廠區變得十分嘈雜。
這種場景有點亂,但是看著卻很熱鬨。
一家工廠,這麼熱鬨,自然就看著一片生機勃勃。
“好啊!沒想到一個小隊之內,居然還能弄出這麼一幅場麵!”
“看來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是對的,就應該放開所有人的手腳。”
“既然能夠讓外人進來建廠,為什麼就不能讓我們自己人建廠?”
“當然,我不是拒絕引進外資,而是認為兩者可以並行!”
“引進來的,一定要是我們沒有的技術。”
“我們有的,還需要引進?”
“如果我們的技術還可以,那麼為什麼還要引進外資?”
“我們給政策,給優惠,吸引外人來跟我們自己人競爭?”
“這不合理嘛!”
“我們千辛萬苦引進來的,一定要是我們沒有的,這是原則問題。”
“我看這種社隊企業就很不錯,可以鼓勵發展!”
秦軍靠近了,就聽到一位領導在講話。
玉愛國在他身邊,並且畢恭畢敬,看來不是個小領導。
對於他的話,秦軍還是很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