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市場衝擊(求訂閱)(1 / 2)

“那邊是十一小隊的水泥廠和石灰窯廠!”

“麵積有點大啊!”所有人都有點驚歎。

玉愛國得意的道:“我們公社也參股了,現在不止是隊辦企業,也有我們公社的股份。”

錢文化立即道:“不是鼓勵私有製嘛?”

玉愛國道:“沒辦法,秦軍不想管的太多,所以想要撂挑子。”

“但是,我哪裡能給他機會?所以,工廠還是由他管理。”

“而我們公社負責給他資源,比如土地。”

“你們也看到了,這麼大的麵積,隻是依靠一個小隊,哪裡能有這麼多地?”

“除此之外,還要各種資源。”

“比如燒製石灰的石灰石,燒製水泥的粘土、鐵礦渣、石膏等等。”

“最後是協調人力資源,隻是憑借一個小隊,支撐不起一家大企業的快速發展,所以隻能我們公社下場幫忙。”

玉愛國的話,彆人聽得隻是點頭,而曲縣長聽得卻是雙眼放光。

現在小隊支撐不起來,需要公社下場。

如果這座工廠繼續擴張,是不是公社也支撐不起來了?

那個時候,是不是也需要他們縣城下場?

雖然有這個想法,但是這個卻不需要說出來,等著就好。

隻不過,此時的錢文化也有想法。

“如果你們都支撐不起來,其實我們地區也可以下場。”

他這麼一說,玉五經先笑了。

“看來我們這片土地,是真的在複蘇,到處都缺基礎建設材料啊!”

錢文化點頭道:“是哪裡都缺,我之前還調撥過一批水泥,去南方支援那邊的基礎建設。”

所有人都沉默下來,從他們這裡調撥水泥去南方。

而那個南方,他們都知道是哪裡。

作為試驗田,國家投注的力量確實很多。

特彆是進入下半年,那邊的改革步伐,開放態度,全都在加速!

要不然,哪裡有可能從他們這裡,調撥物資去南方?

不說其他,隻是一個運費,就是多少?

上千公裡的鐵路,一般人隻是運費都支付不起。

“也不要盲目的擴張,省城那邊的各個區,都在建設各種小企業。”

就在此時,玉五經提醒道。

“都在建設?難道跟這裡的情況一個樣?”

一行人還沒走到秦軍的工廠,就看到在路邊,還有其他一些磚瓦窯。

幾乎每個小隊聚居的地方,外麵都有最少七座磚瓦窯。

“你們這裡擴張的還是有點快啊!”

玉五經說著,看了一眼錢文化。

錢文化也無奈,誰知道他就是開了個小口子,這裡卻已經是遍地開花,甚至都已經結果。

“算了,既然實行市場經濟的製度,那就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來。”

“我們最多製定政策,下麵怎麼執行,就看他們自己。”

玉愛國聽出來了,他們這裡擴張的太快。

不過,他也從這幾句話當中,已經聽出來一絲危機。

“幾位領導,是不是政策要全麵放開?”

玉愛國緊張的看向玉五經和錢文化,甚至是還看了幾眼曲縣長。

隻不過,這幾個都算是老狐狸,自然不會讓他看出什麼來。

曲縣長道:“這裡的變化,確實值得深思。”

錢文化道:“不止是值得深思,還需要借鑒。”

“揚長避短,避免重複踩坑!”

“你看,這是一個小隊吧?他們也在建窯,這是石灰窯還是水泥窯?”

玉愛國道:“最簡單的這種是石灰窯,那種高大一些的立窯,應該可以燒製水泥。”

錢文化歎了口氣道:“這樣無節製的建廠,就很沒有規劃性。”

“所以,你們在批複文件之時,也需要深思,我們需不需要這麼多重複性的工廠?”

“就算不限製工廠數量,是不是需要限製一下工廠規模?”

“你們能不能考察一下,開辦工廠的小隊、大隊,到底有沒有那個實力,有沒有那個技術?”

“盲目上馬,重複性建設,都不可取,都是要吃虧的。”

玉愛國一聽,就知道他想的可能是對的,上麵看到他們公社的成績,這是心動了。

心動就要行動,他是太知道這些老領導的魄力了。

所以,他們縣城要全麵放開建築市場了?

“不要擔心,這一次上麵下的決心,比你想像的要大。”

這時玉五經提醒道。

玉愛國一臉疑惑的看向自家大伯,玉五經笑了笑道:“這一次放開的不止是你們縣城,而是整個地區。”

“如果不出岔子,我們整個齊魯都會放開。”

“還有,這一次放開的可不止是建築市場,而是全麵放開。”

“你們需要注意,放開的隻是國內市場,走市場經濟的道路,我們這邊的市場,是不會對外開放的。”

“說的簡單點,南方地區現在的那些小攤小販、小型私營經濟,以後都會合法化。”

“之前聽到你們的稅收那麼多,我就很高興,這是一件好事。”

“以後不管是公私合營,還是私人自己做生意,都需要合法經營,其中重中之重就是繳稅。”

玉五經也算是點到為止,因為他不能再多說。

他要繼續說,那說什麼?

說現在不止是下麵的農民窮,國家也窮?

窮到什麼程度了?外彙儲備都是負數了,還能怎麼窮?

從上到下都窮的紅了眼,看到什麼都想著,是不是可以換回來點外彙?

此時也就是沒機會,要不然,高低得用竄天猴換它一個億!

當然,現在的領導也聰明,因為窮則思變。

既然要變,就不能怕失敗。

沒想到,隻是在北方稍微試探,居然就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

這讓國內很多領導,都感到十分高興,也十分興奮。

這也讓他們改革的決心更大,也更有信心。

“不過,你們也需要注意,剛開始我們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容易出錯。”

“就說你們這些土窯,以後一定要控製數量。”

“我聽說,居然還有用木柴燒窯的?”

“這樣省錢,但是弄得烏煙瘴氣的合適嗎?”

“最重要的是質量,磚瓦燒製不好,能賣給社員?房子出問題怎麼辦?”

“還有,一哄而上,產的多,賣不出去怎麼辦?”

“這些你們公社的領導,以後你們縣城、地區的領導,都要心中有數。”

“各個行業布局要合理,不要看到一種行業掙錢,就一哄而上,這樣最後隻能是誰都不賺錢。”

“對於這一點,我們是有教訓的,最大的教訓,往往出現在出口之上。”

“你們都應該聽說過廣交會吧?國家每年兩次召開廣交會,吸引外國人過來買東西。”

“在那邊,就不時的會出現一些不好的情況。”

“比如說,有一家國內企業生產的商品十分暢銷,這一次賺到大筆外彙。”

“可到了下一次廣交會,很多外國人會發現,很多國內企業都在生產同一種商品,而且還互相壓價。”

“最後受益的肯定是外國人,而我們國內的各家工廠呢?就隻能賺一部分國家補貼。”

“這樣歸根到底,還是國家最吃虧。”

“這樣的經驗教訓,放在你們這裡也適用。”

“其他的道理可以不懂,但是物以稀為貴還不懂?”

“就像是你們這裡生產的磚瓦,數量多了,還能賣出高價?還能一如既往的賺大錢?”

說到這裡,玉五經也不再說話,因為該說的,都已經說透。

接下來就看玉愛國的本事,看看他能不能應對接下來的市場衝擊。

“咦?那邊在乾什麼?”

說著話,他們已經越過一些小隊的磚瓦窯,這時已經來到秦軍擴建的水泥廠這邊。

此時新擴建出來的這一部分水泥廠,圍牆還沒有修建起來,所以從外麵能看到內部情況。

最西邊的空地之上,正有人在焊接一些管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