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就你了(1 / 2)

王權安在《團圓》裡,似乎一直在尋找著一種對稱和呼應。

就像那幾場飯桌上的戲,前後各有一張大長桌,也各有一張小飯桌,用這種形式上的對稱和呼應,去體現人們在經曆了一係列事情之後心理的變化。

這就讓張步凡想到了田狀狀對王權安的評價——無論講的是個什麼故事,都帶著一股子陝北大地特有的土味兒。

而他在這部電影裡的這種構造,其實就特彆像biangbiang麵的那個biang字,外頭雖有不同,但是包在裡麵的核心,卻依舊是左右對稱呼應的。

張步凡覺得這樣很好,讓整部電影多了許多的戲劇性和張力,所以他也在努力的尋求著這種對稱和呼應。

於是,在他的筆下……嗯,現在應該說是手下了,紙筆不用了,換成了電腦。

在他的手下,就有了外孫女娜娜前後兩場飯桌上的戲,除此之外,還多了兩場戲。

既然要吃飯,當然就離不開買菜不是?你說這是出於張步凡身為一個廚子的邏輯,還是真正出自一個編劇的想法,這估計除了張步凡自己沒人知道,但是反正,他加上了這樣的戲。

第一場中,劉燕生帶著喬玉娥去遊魔都,而陸善民在家也沒閒著,去了菜市場買菜,平時都吃些素菜,怎麼省怎麼來的陸善民,罕見的去了海鮮攤兒前,而且一氣兒買下了攤兒上所有最貴的螃蟹。

說是為了招待貴客,但是不是又有些張示自己男主人的主權,想要硬挺著不露怯的想法在裡麵呢?

然後,在陸善民腦梗之後,劇情忽然就有了反轉。

這一次去菜市場的換成了劉燕生,名義上是要做些好的給陸善民補補身體,但何嘗不是要帶走喬玉娥的某種愧疚的補償?

他同樣來到了那個海鮮攤兒前,然而,在詢問了之後發現,他在台島那邊吃慣了的各種海鮮,在這邊居然都沒有。

兩個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習慣,在這裡展現無疑。

其實也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生在魔都長在魔都,一輩子都在魔都的喬玉娥,就算真的跟著劉燕生去了台島,能習慣嗎?

他們真的能活出想要的樣子嗎?

………………

不知道是因為晚上的夢,還是因為真的有那麼一點兒感同身受,這部電影的劇本,張步凡寫的特彆流暢特彆快,就連做夢都覺得比之前《鬥牛》的夢要美不少。

於是,整個劇本弄出來,居然比《鬥牛》還要快不少。

在和王權安見了那一麵之後不到一個月,女助理忽然就接到了張步凡打來的電話。

“他說……寫完了?”王權安看著自己助理,有些驚奇,“你確定他說的不是完成了框架或者雛形?而是寫完了?”

“是的,王哥,他真的說的是寫完了,還想要約個地方把本子給你呢。”助理也有些驚奇。

在王權安因為和金那的某些理念不同而選擇重新找編劇之後,她總共給王權安聯係了不下10位編劇,有不少都是業內有名的,而基本確定下來的也有6位,最終的劇本就從這6位裡麵出。

而在這些編劇裡,張步凡其實是王權安最後見的,因為這位真沒什麼名氣,唯一弄了一個本子還沒上映,要不是走了些關係,怎麼也不可能出現在他們的視野裡,所以最後要不要見他,王權安還猶豫了一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