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 82 章(1 / 2)

“謝柘死了。”

謝淳說這話的時候語調十分平淡, 宣和自然而然地覺得這不是什麼大事。

他其實一下子沒想起來謝柘是哪個, 總歸姓謝, 那總是皇室中人, 他便哦了一聲,又想皇室那麼多人,也不是每個人走的時候都配叫謝淳提一嘴, 可見這人可能還比較重要的,宣和想了想又問他:“我也要去麼?”

謝淳眼中是少有的無奈,提醒他:“鎮南王。”

鎮南王謝柘。

鎮南王死了!

宣和很快反應過來, 第一時間便想到了還算有些交情的謝汲:“那謝汲……”

謝淳反過來問他:“你希望如何?”

他沒忘當初宣和幫謝汲牽線的事。

宣和垂眸, 他同謝汲有幾分情誼在,但他不是公私不分的人,爹爹說, 他想做什麼都可以,但如今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徹底掌控滇西,這不止是謝淳想做的事,每一位君王都想,爹爹也是一樣的。

宣和搖搖頭:“該如何便如何。”

他會努力保下謝汲的命,多餘的, 不是他該插手的。

謝汲來請辭的時候宣和也在, 謝淳給了他兩個選擇, 一是他帶上鎮南王府的人直接回去。這就是什麼都不管的意思, 不管他在路上會遇到什麼, 不管他回到滇西要麵臨什麼。

京城這邊什麼都不插手,謝汲若是有能耐自然能接下鎮南王府之位,鎮南王仍舊是大雍獨一位的掌著實權領著封地的郡王。

二則,謝淳派人護送他回去,保他一路平安,甚至到了滇西還能幫他擺平些事兒,隻是雙方都心知肚明,請神容易送神難,這些人一旦派出去可就沒那麼容易回來了。

他們勢必要留在滇西,插手鎮南王府的事務。

而這些京城派遣之人,自然不會聽他謝汲的。到時候,他說是鎮南王,卻不在有絕對的掌控權。

宣和本以為謝淳會直接放他回去,畢竟謝汲是先帝時就定下的鎮南王世子,他們都知道,如今鎮南王府是個什麼情況,老王爺死了,若是世子再出什麼意外,朝廷就有理由出手了。

到時候不論是不是謝汲那庶兄動的手,罪名都會安在他身上,鎮南王府無人,朝廷自然隻能派人接管滇西。

多好的機會,麵子裡子都有了,就是沒想到謝淳還會給出第二個選擇。

從結果上看,這二者區彆不大,但後者畢竟要溫和些。

謝汲沒有立即回答,而是說:“陛下仁慈,容微臣考慮。”

謝淳允了。

宣和思索片刻,跟謝汲一起出去了。

“你沒有第三條路。”

當然,如果他足夠強大,如果他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還是有其他可能的,就像《君臨》中的主角謝淳。

宣和默默想,可這世上能當主角的畢竟隻有謝淳。

謝汲聞言隻能苦笑,他有自知之明,也沒有這樣大的野心,他隻是不甘心。

若是就這麼回去,不知道大哥會做什麼,他未必有命在,但若是直接退一步叫朝廷插手,幾代鎮南王的努力仿佛成了笑話。

將來說不得他還要送自己的孩子進京做質子,說到底是他無能。

宣和說:“當個閒散王爺,不好麼?”

對於常人而言,當然好,但謝汲本可以擁有更多,他搖搖頭,不欲多言。

“你姓謝。”

謝汲愣了愣,他確實姓謝,眾所周知,第一代鎮南王是被賜的國姓,他們家原本姓李。他有點摸不清宣和的意思,謹慎地點點頭。

其實他們都知道謝汲會怎麼選,不論選擇哪條路結局都不會變,對於謝淳而言,達成目的隻是時間的區彆,但對謝汲來說,這可能就是有沒有命在的區彆。

隔日,謝汲再次進宮請辭,這一次他選擇了依靠朝廷。

聽聞皇上派人護送鎮南王世子出京,還派了秦王送行,一路圍觀的百姓不少。出了城門謝汲回過頭,看了一眼巍峨的城牆,對宣和露出個笑:“多謝。”

雖說是送人,但以謝汲的身份還不至於叫他送到十裡亭,到這裡道一聲一路順風也就可以停下了。

宣和騎著馬立於城門之下目送遠行的隊伍,但願謝汲能活得久一些。

宣和送了人便回宮,謝淳不知召了誰議事,遲遲沒有傳膳,最後竟是留人了一起用膳。這下宣和倒有些好奇了,差了人去問,原來是戶部尚書。

今年到處發大水,糧食收成不好,有些地方甚至是顆粒無收,朝廷減免賦稅,開倉賑災,進賬少了,支出卻多了,戶部又要哭窮了。

正宣和所料,戶部尚書確實是哭窮來了,但除此之外他也是來告老的。二品大員告老,這不是小事,一般來說總要做做麵子功夫,反複上書,皇帝幾次挽留,表現一下君臣相得,戲做足了才會放人走。

張大人是來探底的,若是謝淳允了,就可以開始走流程做戲了。

“張老屬意何人接任?”

人選自然是有,但都說不上多合適,至少都比不上秦王,隻是秦王身份敏感,即便陛下寵信,也未必會允,張大人思索片刻提了三個人,分彆說了他們的優勢,謝淳不置可否。

不過照他這個態度看,應該是允了他告老了。

張大人說不上來什麼感受,他固然是上了年紀有些力不從心,但真要乾下去也不是不行,皇上若是真心挽留,他還是能再乾幾年的。

雖說是他主動請辭,謝淳真鬆了口,他心中反倒是有些失落。

來哭窮還被賜了午膳,這得多窮?

宣和難得替張大人擔憂,這才隻是開始啊。

入秋之後雨便停了,日日都是萬裡晴空,隻是泡了幾個月的雨,地裡頭沒有多少收成,農忙也同農閒沒什麼區彆。

廟裡的香火好了許多,百姓都在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但宣和知道天災還沒結束。

今年這降水是往年的兩倍還要多,誰又能想到接下來就是兩年大旱呢,像是提前預支了降雨量,接下來兩年基本都不會下雨了。

說起來謝淳比老二還慘,老二登基之後好歹安穩了大半年,冬天才有雪災,謝淳是從雪災接過手的。

三年的天災令大雍元氣大傷,赤地千裡哀鴻遍野,流民四起,先是攔路劫道而後占山為王,最後揭竿而起……

宣和支著腦袋,手指輕點桌麵,他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隔日大朝會,白修遠上了一道折子,說要憑借地利修築堤壩攔水成湖,澇時蓄水旱時放水。另,許多地方災情嚴重,顆粒無收,百姓閒賦在家,此時征發徭役正好。

都知道白大人是秦王的人,這折子看著是白大人寫的,實際上是秦王的意思,而秦王……

秦王正在發呆,洪水泛濫過後土地肥力好,到了春季,北邊有融化的雪水,南邊有河湖,若是能好好規劃,今年的收成還是能保住的,至於明年,挖深水井,修暗渠……總歸是有法子過去的。

宣和回神,見他們都有意無意地看著自己,莫名其妙:“看本王作甚,這是戶部的事。”

這自然不止是戶部的事,但顯然最為難的就是戶部,今年年情不好,支出很多,偏偏稅收收不上來,如今竟還要征派徭役,又是一大筆開支。

張大人抖著胡子:“回稟聖上,如今國庫空虛,實在是拿不出銀子了啊。”

張大人言辭懇切,眾人也都知道如今的情況,一時間都無言相顧,宣和卻還要火上澆油:“戶部還欠著本王三百萬兩銀子。”

張大人苦笑,正要說話,宣和就大手一揮,十分豪邁:“這三百萬兩便拿來征發徭役修築堤壩吧。”

張大人愣住,滿朝文武都愣住了,這是怎樣的闊氣。

這確實是好事,唯一的壞處就費銀子,如今銀子都有人出了,似乎就沒有理由反對了。

謝淳趁著他們都還沒反應過來拍板定下了這事,王公公拖著細長的調子適時宣布:“退朝——”

這一聲退朝喊醒了眾人,張大人忽然意識到有些不對,欠秦王的銀子,原本就是欠著的,歸還的日子遙遙無期,不管宣和免不免這債務,戶部都是拿不出現銀的。

原本還能拖著,這樣一來反倒是要想方設法籌措銀子了。

再想想方才皇上的反應,果然是向著秦王的。

宣和看著戶部那一幫子人就煩,他那銀子原就不準備要回來,如今麵子掙足了,修水庫的目的達到了,還出了口氣,十分舒爽。

他不知道過了年張大人就要告老還鄉了,謝淳將這消息暫時按住了,宣和插手戶部的事情多,如今他不進戶部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位置,他堂堂一個超品的親王,哪能屈居人下。

但若是戶部尚書一職空出來了,這事可就不一樣了。

謝淳不希望宣和直接插手朝政,身在朝中,總要多些約束,彆的不說,每日官署點卯很繁瑣,沒有必要。

阿和要的不過是話語權,放一個聽他話的人在這位置上便好,當然,也不能隻聽他的,這個人要懂得察言觀色,懂得權衡,可以作為他們二人之間的緩衝……

白修遠倒是不錯,隻是他如今的官職太低,不合適。

攔湖蓄水的事定下了,執行起來卻還要許久,首先就要實地勘察,工部,戶部,吏部,京城,地方上,涉及到的人不少,人多事就雜,何況本就是大事。

於戶部而言,自然是能拖就拖。

偏偏秦王一直催,催到皇上定了幾位欽差專督此事,頭一個就是秦王。

宣和又忙了起來,戶部工部兩頭跑。

到了年尾,吏部給諸位官員的評定下來了,外派的官員回京來的也不少,謝淳翻了幾日,召見不少人,仍舊沒有合適的人選。

能叫宣和喜歡的,相貌上定然要過得去,不可過於古板迂腐,接任戶部尚書,官職又不能過低,至少也要是正四品往上,這樣一來能選的人實在寥寥無幾。

年末,這事就捂不住了,二品大員告老,皇帝是要有賞賜的,謝淳趕著封筆前發了詔書賜了玉如意並若乾金銀,又差了人一路互送。

戶部尚書是真正掌實權的官,要告老必然是提前說過的,宣和卻沒有聽到一點消息,略一思索他便明白這是謝淳的意思了。

宣和輕哼一聲:“皇上想了這許久,定下人沒有?”

謝淳沒有屬意的人,乾脆叫他自己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