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授官(1 / 2)

晉末長劍 孤獨麥客 7693 字 10天前

四月初的時候,府兵陸陸續續開始集結。

最先抵達許昌的是來自陽翟的禹山防以及來自襄城的穎橋防。

總計五百六十餘人,挎刀持弓,意氣昂揚。

四月初四,幕府發下了一批冠服、器物。

“此謂‘武冠’,一人一件,若遺失,就得花錢了。”文吏從大車上取下一頂武冠,交到部曲督許猛手中。

許猛就是潁川本地人,自稱祖上乃召陵許氏彆支。但看他那熊樣,五大三粗的,還不識得幾個字,大夥平日裡都暗笑他裝讀書人。

這次他又出醜了,看著手裡的武冠,對文吏抱怨道:“我聞有狗尾續貂之事,為何這武冠上卻無貂毛?”

文吏一聽就笑了,道:“許督莫要玩笑,部曲督如何比得上貂蟬?”

貂蟬是一種俗稱。

國朝有製,侍中、常侍戴武冠,加黃金璫,附蟬為文,插以貂毛,黃金為竿,侍中插左,常侍插右。

這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時冠戴的遺製。

北地寒冷,胡人常以貂皮暖額,趙人學了過去,遂以附冠。秦滅趙後,將此冠賜給侍臣使用,漢魏以來皆沿此製。

此冠又稱貂蟬冠,戴此冠的武人亦被稱為貂蟬,一般是中高級將領或皇帝侍臣才能戴,比如邵勳常戴的冠飾就是貂蟬冠。

許猛不知道從哪裡聽到了些消息,但又不完全懂,於是鬨了笑話。

“此冠不叫‘貂蟬’,曰‘籠冠’。”文吏又拿起一頂武冠,手指輕敲了敲,發出幾聲悶響,可見比較堅硬。

籠冠算是武冠的“基礎款”,內襯平上幘,上加凃漆紗弁。製作弁的織物本來相當稀疏,但凃上漆後即成一籠狀的硬殼。

籠冠又稱武弁。

解釋完後,文吏又給部曲將、副部曲將、部曲長史、彆部司馬等官員發放武冠、戎服。

府兵體係正在完善,製度粗疏。

按照初步設計,以三百人為一防,置彆部司馬一員——劉備為平原相時,關羽、張飛就當過彆部司馬。

四防為一督,主官為部曲督,另置部曲將、副部曲將、部曲長史各一員,正副部曲將在農閒時負責操練,長史擔任文書後勤工作。

不出征時,府兵散於鄉裡,部曲督、部曲將、副部曲將、部曲長史、彆部司馬無令召集者,立斬。

也就是說,底層府兵軍士平日裡在家務農、練武,除了農閒時的集體軍陣操練之外,府兵將校不得隨意召集——這是唐代摸索出來的套路,有效避免了兵為將有。

從中可以看出,府兵們聚在一起的時間不算很多,軍官也不是很熟悉部下們的能力、性格,嚴格來說不太好,與長年聚在一起的募兵不好比,就相互間默契、配合而言差了很多。

但這是一種低成本的部隊,一次性投資到位之後,日常維持費用很低。

府兵也有自己的優勢,即他們可以置辦適合自己使用的裝備,自行決定如何錘煉武技。

總體而言,時間長了以後,府兵們的武藝都還不錯,且為多麵手,諸般兵器都能耍一耍,戰場適應能力很強。

發完武冠後,又發公服、佩劍。

七品以上的官員穿朝服,因為他們有上朝的資格了,雖然不一定真上朝。

七品及以下則穿公服。

公服亦稱從省服,是朝服的簡化版本,沒有皂領袖、皂撰(緣邊)、綬帶、蔽膝、簪導等。

本來也沒有佩劍,這次是邵勳特彆要求的。

但這個劍……

“竟然是木劍!朝廷這麼窮?”有人嚷嚷道。

“你彆說,這劍雖然不能殺人,但挺漂亮的。”有人揶揄道。

劍首之上,按照品級不同,則有蜯、金銀、玳瑁雕飾。

眾人摸著劍首,再看看繪製著精美圖案的劍鞘,心底滋生出了彆樣的情緒。

武冠、公服、佩劍,就連靴履都發放了。

有人迫不及待,當場脫衣,換上新服,惹得旁人哈哈大笑。

文吏則搖頭苦笑。

粗鄙之人,沐猴而冠,世風日下,世風日下啊。

他想起了趙王司馬倫時的舊事,王府奴仆都能封官晉爵,狗尾續貂之事臭名遠揚,那大概是國朝第一次把官員公卿的體麵狠狠踩在腳下。

陳公這是第二次了,唉。

他雖然在幕府做事,但不代表什麼事都認可。

眼前這幾個粗笨壯漢,大字不識一個,唯曉得提刀殺人。

威嚴的公服穿在他們身上時,總有種滑稽之感。

公服、朝服、冠飾之類,非常吃穿戴之人的素質。

有人穿起來,俊美有儀,氣度非凡,給人飄飄欲仙、遺世獨立的感覺。

有人穿起來,怎麼看怎麼彆扭,醜得要死。

其實陳公穿起來也不好看,但他身上的氣質不錯,沉穩平和、不怒自威,倒也有幾分威嚴的氣息。

這幾個新上任的部曲督、部曲將之流就差太多了。

再看看他們互相打趣——

“許督穿上這身,回家後夫人都不認得了,怕是要被趕出家門吧。”

“爾母婢!這身公服穿在身上,怎麼感覺比鐵鎧還重?”

“哈哈,官威深重啊。”

“也是,老子現在是官了,以後睡覺都不舍得脫下。”

“過陣子回了陽翟,我就去那幾個土族家門口轉轉。仗著有上千部曲,平日裡吆五喝六的,其實他就是個白身罷了。媽的,我要讓他下跪。”

83中文網最新地址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