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與子同袍(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少年興則國興。”蘇劉義在心裡麵默默地念叨著這句話。

聯想到自己的長子蘇景瞻被陛下調往臨高委以重任。

今日陛下又以學生之禮對待自己。

官家對蘇氏一門,不可謂**啊。

想到這裡,蘇劉義已經老淚縱橫,**道:“陛下放心,臣明白了。這瓊州的事情,臣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完成陛下的托付。”

大宋學堂、大宋皇家學堂,即將在不久的將來撐起大宋科技的進步。

“我華夏從石器時代到陶器時代再到青銅時代,又從青銅走向鐵製。這些何嘗不是科技的進步?”

趙昺似乎對著蘇劉義在說,又好似自言自語地說道。

就讓這些從未上過學堂的孩童們從認字開始吧。

文字,是一切文明的基礎。

沒有文字,哪有什麼文明?

用繩結記事?大事打一個大結,小事打一個小結?

自己都搞糊塗了。

漢字屬於表意文字,拉丁語屬於表音文字,掌握基本規則便可拚讀單詞。

漢字也是世界上唯一由本民族自己創造出來的,並且也是唯一幸存下來的表意文字。

漢字,隻需要簡單的組合,就可以把事情表達清楚。

西方為什麼用表音文字,因為他們文盲太多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是文盲。

直到十六世紀,西方會寫字的人幾乎沒有。

歐洲在十六、十七世紀,才剛剛編纂字典呢。

還在那忙著給26個字母排順序,尚不足3000個單詞。

要是對罵,能罵到他們懷疑人生。

區區幾千個文字的地區,突然科技就開始大爆發了?

難道說科技在前麵跑,文字在後麵追?

……

趙昺等人剛步入學堂大門,就聽到一群七八歲的孩童唱著歌。

童聲清澈,歌聲嘹亮。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