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水利衝壓機(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農業生產是離不開水的。

先賢們為了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發明了很多水利機械。

如桔槔、轆轤、翻車、筒車、戽鬥、刮車等提水工具,又如水排、**、連機碓、水碓、水碾、水礱等生產工具。

連機碓、水碾主要用來穀物脫殼或粉碎,亦可以用來錘碎礦石。

這些工具自從秦漢時期便開始逐漸應用起來,至唐宋時期已經得到普及。

甚至早在西周時間就已經發明了用於計算時間的刻漏。

水利機器其實就是個萬能機,都是通過水的流動帶動轉輪轉動,再把動力傳送到機件上。

換上不同的部件,馬上就會變成功能不同的機械。

作用也很明確,替代人力、畜力,提高效率。

水利機,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的區彆隻不過在於水利機械的效率比較低下,顯得更落後一些。

這些看上去有著一千多年甚至兩千年曆史的老古董在上世紀內燃機並不能普及的地區仍然在使用著。

昌江縣擁有兩千多年的曆史,已被發現的人類活動遺存距今有兩萬多年。

境內大小河流密布,更是有昌化江、珠碧江兩條大型河流。

昌化江畔一處河穀。

“妙啊!”

“按照陛下的圖紙,製造出來的機器必能成為打鐵利器。”

趙有禮拿出趙昺給的圖紙,一邊看著圖紙,一邊顫抖地聲音說道。

“人生三苦,撐船、打鐵、磨豆子。”

“打鐵破費體力,陛下這圖奇思妙想,隻需要多建水車,便能減少無數的人力。”

在一旁觀看的李有錢也跟著說道。

“不錯,按照陛下的圖紙,造出來這種工具之後,往後咱們製造槍筒也是省時省力的很呢。”

張有德也在一旁點頭附和著。

怎樣節約成本,無非減少人力付出,更多的依靠並借助機器之力。

趙昺身邊最缺的是什麼?

人口,特彆是青壯勞力。

雖然趙昺在瓊州有四五十萬人,聽起來看似很多,其實就算全部加起來還沒有人家蒙元的兵馬多。

再不借助點科技力量,還不如洗乾淨脖子等著蒙元大兵打過來算了。

還是缺人啊!

光是從碙州撤離的幾十萬百姓,也是需要分出大量的人力去墾荒。

這還不包括招募士卒,訓練新軍。

招兵,也是需要大量的青壯。

沒人,真是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