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接收義軍(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臨安投降之後,張世傑帶著趙昰、趙昺兩兄弟逃亡福建,這個時候的南宋可以說已經是**朝廷了。

此時,南宋朝廷所依靠的軍事力量僅剩下張世傑率領的兵馬。這支軍隊成為了南宋朝廷最後的希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這便是張世傑以一名“歸來人”的身份,能成為南宋高官的原因。

並不是說宋末已經消除了對“歸來人”的歧視。

張世傑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抗元將領,其名氣很大,但並非源於顯赫的戰功。縱觀其戎馬一生,幾乎全是敗仗,鮮有勝算。若單以武功論,張世傑在南宋 152 年的曆史上,可能根本就排不上號。

然而,儘管戰功寥寥,卻並不能改變張世傑的初心,更不能改變其名氣和曆史地位。

在那個王朝末世的年代裡,“聰明伶俐”之人早已經換了“主子”。隻有寧死不屈、堅持到底的人才選擇了繼續為南宋王朝效忠。

張世傑的堅守,同時也讓其成為南宋末年的中流砥柱。

包括文天祥在大都的時候,曾被忽必烈許諾以宰相之位,仍不能動搖其心誌。

然而,哪怕是毫無希望,卻依舊堅持鬥爭到底的精神成就了張世傑宋末三傑的名聲。

張世傑如此,陸秀夫、文天祥亦如此。

對於“歸來人”老朱做的還是挺不錯的。不但接收了大量的前元舊臣,如劉伯溫等,亦提拔了很多色目人,如鐵鉉等。

不管是季漢後期的蜀人治蜀”,還是明朝末年的“遼人守遼土”,萬變不離其宗,都是本土和外來戶之間的矛盾。

明白了這些就明白了“遼人守遼土”等於:抱團、取暖、肥私、禍國、通敵。

趙昺也一樣,也麵臨著同樣的問題。如何處置好本土和“歸來人”之間的關係,是非常考驗趙昺**智慧的。

翔龍府,大宋廣南東路的治所。

如今的趙昺便臨時住在這座被蒙元軍隊破壞的麵目全非的城市裡。

住在輝煌壯麗的“皇宮”就彆想了。整個翔龍府都快被蒙元快拆乾淨了,至於說那些拆不掉的也基本上被蒙元軍隊燒成了灰燼,隻留下一片焦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