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大宋第三海軍(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就在朝中大臣們互相議論之際,趙昺再次陷入了沉思之中。

“調動敵人,令敵人首尾不能相顧。”這不就是明朝末年袁可立的戰術麼?

袁可立以山海關為依托,守住遼西走廊,繼而從山東登州渡海進攻遼南地區,再以**文龍從後方偷襲。

後金若進攻遼西,明軍則攻打遼南的旅順、金州等地。倘若後金支援遼南,則由**文龍直搗赫圖阿拉。

“三年不敢犯遼西,最怕登州袁可立。”

袁可立,你這樣打下去後金都被你滅族了,我等還從哪裡撈錢?

俗話說,斷人錢財如**父母,“老子”跟你不共戴天!不搞死你才怪!

“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逐名的黯然退場,逐利的富可敵國。嶽帥如此,袁公亦如此。媽的,就是這麼操蛋。”趙昺雙目通紅,咬牙切齒地在心中怒罵著。

“陸相公!”猛然間,趙昺大喝一聲。

聽到官家突然這麼暴喝一聲,陸秀夫一激靈,連忙回道:“臣在。”

“待到我朝收複相州之後,在嶽帥家鄉建一座嶽王廟,世代供奉。”

(相州,後世河南安陽的古稱。)

看到趙昺雙目通紅,眼珠子中有些濕潤,陸秀夫不敢怠慢,連忙稱是。

“再豎一碑文,介紹嶽帥生平事跡。碑文中從八個方麵評價嶽帥。一曰忠,涅膚激烈揮涕誓師。二曰虛,羣策畢收,食客常滿。三曰整,兵所往來,草葦不亂。四曰廉,不私藏一錢,籍其家僅九千緡。五曰公,小善必賞,小過必罰,待數千人如待一人。六曰定,大敵猝撼,難於撼山。七曰選能,背嵬五百,一皆當百。八曰不貪功,功率推與其下,雖子雲之勝抑而不列。”

趙昺直接將董其昌為嶽帥所書寫碑文中的一段話背了出來。

“嘶!”

這是要徹底肯定嶽帥的功績啊。

“官家好才華,臣謹記於心。臣願追隨官家,有朝一日,親往相州祭拜嶽帥。”陸秀夫拱手道。

“陸相公有心了,朕也同樣期待著那一天能早日到來。”

“官家聖明!臣等附議!”眾臣連忙高呼。

“哼!朕與**勢不兩立!”趙昺握著拳頭,置於身前。

“臣等誓死追隨官家,掃平蒙元,複我山河!”群臣的激情也被調動起來,紛紛站起來高聲道。

“好了,諸位都坐吧。下麵議一議如何收複琉求一事。”

“啟奏官家,這琉求早在春秋時期,我華夏先民稱之為島夷,到了戰國時期,據《尚書·禹貢》記載當時中國分九州,琉求歸屬揚州。故,臣以為,琉求自古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官家收複琉求理所應當,名正言順。況且從目前情況來看,蒙元的勢力尚未抵達琉求。臣以為,我朝此時進駐琉求正當時。”

琉求被正式納入版圖是在宋朝,宋朝宗室進士,曾任提舉泉州市舶使的趙汝適著《諸蕃誌》,書中記載:“泉有海島曰澎湖,隸屬晉江縣。”

(晉江縣就是現在的福建泉州晉江市,是一座縣級市。)

曆史上忽必烈為了加強對琉求的統治,於至元十五年(這一年也是趙昺剛剛即位的大宋祥興元年)即1278年派人到琉求“宣撫”。並且於三年後的至元十八年即1281年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於福建行省泉州府。

所謂宣撫就是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區傳達皇帝的命令並安撫軍民、處置地方各項事宜。

“官家,目前臣得到的情報是韃酋僅派人去琉求宣撫過,據可靠情報顯示並未發現蒙元在琉求存有駐軍。可以說以目前的形式,我朝隻需派海軍一部便可順利收複琉求。”趙與珞把最新的情報給趙昺等人通報一下。

趙與珞說的和曆史情況差不多,趙昺是知道曆史走向的,趙與珞可就是實打實打探出來的。

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僅從這一點,趙昺還是很欽佩趙與珞的能力的。

“文相公,目前新兵招募情況如何?”

“回官家,目前已經招募了四萬兩千餘人,加上老卒,我朝目前在廣南東路的總兵力已有七萬六千人。”

聽完文天祥的回報,趙昺感覺還是不太夠。七萬多人馬聽起來不少,可是扣除輔兵外,實際上能有個六萬餘人都不錯了。

蒙元隨時可以從福建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南下進犯翔龍府,甚至廣南西路都有可能出兵進犯。

若把這七萬人散開了,還真是不夠用。

“七萬人馬太少了,這廣南東路戰兵至少要達到十萬人,甚至更多。文丞相還要繼續招兵買馬才是。”

“臣遵旨。”文天祥道。

“瓊州情況如何?”趙昺想到為了收複廣南東路,可以說把整個瓊州的兵馬都帶上了,以至於瓊州衙役都開始充當守衛部隊使用了。而現在也是時候考慮一下瓊州的防禦問題了。

“瓊州情況不容樂觀,不過好在蒙元無法渡海作戰,短期內應該沒有問題。”文天祥道。

“傳旨給馬南寶,讓他彆光顧著搞海貿撈錢糧。瓊州該有的防禦兵馬還是要有的,萬一突發有事,讓他如何應對?朕覺得瓊州至少要保持三到五萬的常備軍才行。這樣一來,翔龍府若有戰事,也可隨時支援。”

“另外,大宋第一、第二海軍都已經進駐廣南東路,瓊州基本上沒有水師的存在。朕決定在瓊州籌建第三海軍,規模可以小一點。”

“官家,瓊州目前除了護衛馬尚書商路之外,水師力量的確是捉襟見肘。臣沒有意見,臣附議。”武將之首文天祥首先表態支持。

文天祥都表態了,其他人自然沒有什麼意見。

“王道夫、淩震兩人目前在何處?”

“回官家,這兩位將軍目前賦閒在家,並沒有實職。目前王尚書居住在番禺縣城,淩都統居住在翔龍府之中。”陸秀夫道。

曆史上王道夫在趙昺登基之後加封兵部尚書一職,崖山海戰之後,看到陸秀夫背著趙昺蹈海而死之後,亦投海殉國。

淩震曾任廣東都統,南宋滅亡之後,誓死不降**,於1315年憂憤而死,年79歲。

這兩人都是忠臣,亦是良將。

“朕以為王道夫、淩震皆為忠良,朕打算起複二人,擔任第三海軍軍長和副軍長一職,眾卿家以為如何?”

“回官家,王尚書和淩都統都是我朝賢良,理應起用。”已經升任吏部尚書的陳惟中說道。

在曆史上,不管是王道夫還是淩震都是陸秀夫的部將,但是為了避嫌,陸秀夫並也沒有率先開口說話。

陸秀夫本就是百官之首,如果再和武將們走動得過於密切是有些不妥的。

陳惟中則不同,其作為新任的吏部尚書本身就有舉薦職責,說出來也是正常行使職責。

“臣沒有意見,臣附議。”文天祥主管軍事,奏道。

“臣等附議。”眾人道。

這就好比後世一個部門的同事,時間一長,誰還不知道誰是個啥貨色。

朝臣們都是人精,撅屁股知道拉什麼屎。

陳惟中可不是那個善於跑路的南宋丞相陳宜中,這倆不是一個人。

像善於逃跑的原宰相陳宜中,此時的大宋朝堂上絕對是沒人提起的,誰提誰傻。

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僅從這一點,趙昺還是很欽佩趙與珞的能力的。

“文相公,目前新兵招募情況如何?”

“回官家,目前已經招募了四萬兩千餘人,加上老卒,我朝目前在廣南東路的總兵力已有七萬六千人。”

聽完文天祥的回報,趙昺感覺還是不太夠。七萬多人馬聽起來不少,可是扣除輔兵外,實際上能有個六萬餘人都不錯了。

蒙元隨時可以從福建路、江南西路、荊湖南路南下進犯翔龍府,甚至廣南西路都有可能出兵進犯。

若把這七萬人散開了,還真是不夠用。

“七萬人馬太少了,這廣南東路戰兵至少要達到十萬人,甚至更多。文丞相還要繼續招兵買馬才是。”

“臣遵旨。”文天祥道。

“瓊州情況如何?”趙昺想到為了收複廣南東路,可以說把整個瓊州的兵馬都帶上了,以至於瓊州衙役都開始充當守衛部隊使用了。而現在也是時候考慮一下瓊州的防禦問題了。

“瓊州情況不容樂觀,不過好在蒙元無法渡海作戰,短期內應該沒有問題。”文天祥道。

“傳旨給馬南寶,讓他彆光顧著搞海貿撈錢糧。瓊州該有的防禦兵馬還是要有的,萬一突發有事,讓他如何應對?朕覺得瓊州至少要保持三到五萬的常備軍才行。這樣一來,翔龍府若有戰事,也可隨時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