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質量和數量之爭(1 / 2)

《穿越崖山:我趙昺絕不跳海》全本免費閱讀 []

陳宜中年少家貧,但人家學習好,按照後世的說法是個學霸級的好學生,也是靠著讀書改變命運的典範。長大之後身居南宋右丞相高位,卻善於逃跑,並且以逃跑載入史冊。

先是奏請謝太後遷都,就在臨安投降之前從臨安跑到清澳,又從清澳跑到榕城(今福州),再從榕城跑到井澳(今廣東橫琴島),然後又跑到占城(今越南),看到元軍攻打越南,最後攜家帶口又跑到暹羅(今泰國)。

清澳地屬溫州,但具體在什麼地方,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有說是今浙江溫州洞頭區北大門島的。

但後世根據《青山陳氏宗譜》,認定宋朝時期的清澳應當屬於溫州市龍灣區青山村一帶。

《青山陳氏宗譜》中明確記載了這麼一句話:“青奧即今之青山也,青山為與權公舊遊地,其後守益公遷居青山,亦繼與權公之誌也。”

(陳宜中,字與權)

南宋末年,崖山海戰之前,陳宜中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之中,不僅是南宋朝廷找不到他,甚至到了後來連滅亡南宋的張弘範都無法捉到他。

自己人找不到,敵人更找不到。

可以說陳宜中的一生跑出了境界,跑出了高度,跑上了人生的巔峰。

陳宜中屬於平時慷慨陳詞之人,到了關鍵時刻連謝太後(謝道清)都敢放鴿子。

而且在事後,連謝太後都不敢處置,隻能自己生悶氣。由此可見,南宋到了何種地步。

**的前夜……

現在滿朝文武是再也沒有人提及陳宜中此人了,用趙昺的話,留的住人,留不住心,追回來又有何用?

天要下雨娘要家人,隨他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