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1 / 2)

事情的經過,墨韻剛開始是不肯說的。但是林如海和黛玉都能大致推理出來。墨韻不說,林如海三言兩語,便勾勒出了大致過程,和實際情形不差什麼。

墨韻隻補充了些許細節,比如剛開始她是真想救人。或許,她也想以她內心的掙紮和糾結來證明自己不是一個天生的惡人。但是這些皆不是她害人性命的理由。

待得還原出事情的經過,賈敏早已淚流滿麵。

她是林家主母,沒管理好後宅便是失職,何況,因著她的失職,險些要了林佑的性命。叫她如何不後怕、自責。

賈敏對林如海道:“老爺,都是我管家不嚴,才叫人尋了機會。從今以後,我定然紮緊了家中各處,不叫一隻蒼蠅飛進來。”

林如海之前在蘭台寺為官,見慣了官場爭鬥;後來在九江做知府,又見了人間百態。自然知道有人要害林家,原也怪不得賈敏,勸道:“有千日害人的,沒有千日防人的。今日之事,原也怪不得夫人,夫人不必自責。否則,為夫反而無法自處了。說來,那傅試不管受誰指使害人,終究還是衝我來的。”

林如海以前在蘭台寺時,職責所在,彈劾過不少人,自然得罪了不少人。但林如海深得太宗信重,出翰林入蘭台,中間還守過林老太太的孝,出孝後就官複原職,可見其簡在帝心。加之蘭台寺本就是三司之一,無人敢報複罷了。後來林如海外放,京中貴族,許多都以為林如海官場失意,便不將其放在心上了。

也是外放這七年,林如海不但得了一雙子女,在九江還攢下不錯的官聲。

現在太宗皇帝突然升了林如海在蘭台寺的職位,又點了兩淮鹽運這樣的實缺。許多勳貴官員才回過味來,林如海外放九江,不是發配外省,而是太宗皇帝有心曆練他。

一直在蘭台寺就職,雖然品級在京城不算極高,但是手上權利卻極大。隻是林如海少年得誌,先入翰林後入蘭台,一直近在朝堂,對於官場爭鬥而言,林如海未免不夠接地氣。太宗皇帝讓林如海在九江曆練七年,是讓他熟悉了地方上的官場弊端。然後授以蘭台寺大

夫和兩淮鹽運使兩個要職,是讓他做整頓江南吏治的先鋒。

江南,太|祖皇帝起勢之地。當年天下大亂,各路諸侯逐鹿中原,亂戰了數十年。自然,不管哪一路義軍,身邊幕僚將士多為同鄉,太|祖皇帝亦不例外。

打江山的時候,同鄉之間更為信任、器重;得天下之後,為了不顯得薄情寡恩,當初跟著太|祖打天下的人,也儘皆封王封爵。江南是多少公侯之家的根基所在,官場的水,可謂深不見底。

如今太宗都繼位了三十多年,自然不會由得勳貴之後繼續在江南胡來,才有林如海身兼蘭台寺大夫和兩淮鹽運使兩職,空降江南這樣的委任。換句話說,林如海是帶著尚方寶劍來的,但是地方和中央集權之爭,彆說自古以來從未解決過,就是黛玉穿越到的後世,依舊有這個問題。江南的事,哪有那樣容易。

地方勢大,則欽差性命不保的事自古有之。對方向林佑動手,不過是一個警告;前世裡,林如海不就死在任上了嗎?

至於太宗皇帝,在黛玉看來也不是個好的。即便太宗要重用父親整頓江南吏治,為什麼父親外放的時候是去九江,而非江南。無非是太宗怕父親熟悉地方官場的時候,和江南官員結交起來,成為利益共同體。

站在太宗的角度,他如此用人沒什麼不妥;但是站在林家人的角度,林如海身懷重任,又人單勢孤,江南局勢盤根錯節,萬一有個好歹?太宗顯然並不太看重這位傳言中天子重臣的性命。

君為臣綱,是這個年代的規則。

想到這裡,黛玉輕輕歎了一口氣。

也是一口歎氣,吸引了林如海夫妻的注意。賈敏悔恨交加,又怒又怕,哭得滿臉是淚,黛玉倒麵色沉靜,看似不但不怕,似乎也不驚怒,夫妻兩個都深覺納罕。“玉兒因何歎息?”林如海問。

黛玉輕輕‘啊’了一聲,回過神來。今日剛醒來就遇到這麼多事,她還沒消化過來:“沒什麼,父親,母親,墨韻做出這樣的事,咱們會報官麼?”

但凡豪門貴族,講究打斷胳膊袖裡藏,是不願意家醜外揚的。林佑雖是落了水,到底救回來了,沒什麼大礙,林家若是要掩藏此事,倒也不會有礙名聲。

一旦報官,此事隻怕要成他人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