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定計謀門閥(2 / 2)

“大唐可不是真的沒有糧食,而是說糧食不在平民和官府的手中罷了。”

李治說到這裡,故意停頓了一下。

“晉王殿下的意思,是說那些門閥世家?”

房玄齡最先明白過來,他出身清河房氏,在當地也算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世家。

不過比起當世最頂尖的“五姓七家”來講,差的就太多了,比如房玄齡的夫人盧氏,就是出自範陽盧家。

房玄齡是出了名了“怕老婆”,出了自身性格謙遜之外,就是盧氏夫人的身後,有著龐大的範陽盧氏做後盾。

不過,李治要想打這“五姓七家”的主意,恐怕就有些癡心妄想了。

“房相果然心思敏捷,小子所說的就是以‘五姓七家’為首的門閥世家。”

見房玄齡問的有些不確定,李治就明白了他心中的顧慮。

“父皇,聽說您讓人編纂的‘氏族誌’已經基本完成,馬上就能刊印明發天下了?”

話鋒一轉,李治竟然問了李世民一個不相乾的問題。

“哈哈,是的,折騰了這麼多年,‘氏族誌’也該與世人見麵了。”

“氏族誌”是李世民登基後,一直在醞釀的一件大殺器。

唐朝初年,士族門閥主導控製社會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以血緣壟斷了選官權,出現了以血緣家庭而非現行權力評判家格的標準。

例如,家中高官少的崔姓、盧姓都是一等大姓,而李唐皇族卻隻是四等姓。

因此,李世民明確命令,“氏族誌”評定家族等級的標準不是血緣家族,而是以現有官員爵位等級為標準。

這就大大降低了,許多在朝廷中沒有官吏爵位的山東大姓地位,比如崔姓就被降為了三等。

這樣的“氏族誌”頒布後,山東、江南士族門閥必然會遭受重創,卻也無可奈何,畢竟如今的國家重器是掌握在李世民的手中。

“不錯,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預計兩個月之後,‘氏族誌’就能公之於眾。”

聽到兒子說的是這件事情,李世民不由的有些興奮。

“父皇,大唐的爵位是授予那些對大唐有功之臣的,或是征戰沙場、或是任職中樞、或是牧守一方。”

“但凡有突出貢獻者,我大唐從不吝惜爵位,那麼可否拿出幾個爵位,用在這次賑災籌糧上呢?”

李治的話說的很慢,足以讓在場的人都聽的明明白白的。

“晉王殿下的意思,難道是要賣官鬻爵嗎?”

瞅瞅,什麼話到了老魏征的嘴裡,說出來怎麼就那麼的彆扭呢?

“魏大人,如果沒有三十萬石糧食,是不是有可能出現大片饑民餓死的情況?”

李治沒有急於反駁,依然耐心地問道。

“不錯,河南道人口眾多,有三十萬石的糧食缺口,真未必能保證不餓死人。”

就算魏征再固執,他也明白這三十萬石糧食的分量。

“那麼,如果朝廷放出了幾個爵位,能夠換來三十萬石糧食,是不是就等於救了無數人的性命?”

“佛家講得好,‘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更何況那是千千萬萬條性命啊,即便是背上一個‘賣官鬻爵’的名聲又能如何?”

這番話,讓老魏征有些啞口無言,而一旁的李世民和袁天罡卻是一臉苦笑。

大唐境內,雖然不禁止佛教,但是道家畢竟才是大唐的國教,你一個大唐晉王殿下在“立政殿”裡,居然出口稱讚佛家用語,這樣做真的好嗎?

問題是,“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說的好有道理啊,可是,這句話怎麼從來就沒聽人說起過呢?

“區區一個爵位,也許那些門閥世家不會看在眼裡,可是,如果有了這個爵位,他們的家族姓氏,就能在即將麵世的‘氏族誌’中提升一些位次,這樣一來,這個爵位是不是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李治終於說完了自己的打算,可是,李世民的臉上卻泛起了一絲不愉快。

“父皇,兒臣知道您心中是怎麼想的,覺得這樣一來豈不是違背了當初要編訂‘氏族誌’的初衷?”

“可是,誰讓咱們現在拿不出三十萬石糧食啊?再說了,‘氏族誌’的最終解釋權不還在您的手裡嗎?”

“再過個三五年,等天下大定之時,您高興了命人再重排一次就是了,左右不過是浪費點兒紙張和油墨的錢。”

好家夥,這是打算著“卸磨殺驢”,合著想白使喚傻小子啊?

“糧食有了,小子也不建議就直接發放下去,而是要采用‘以工代賑’的方式,男女老幼皆根據實際情況,用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

“如此一來,既能夠保證這些災民的一日三餐,又能杜絕了不勞而獲情緒的滋生,更能夠把災後重建的事情給辦妥,豈不是一舉三得嗎?”

李治完全說完之後,就坐在那裡喝他的茶。

“立政殿”中的幾位大佬,卻在飛快地思索著這件事情的可行性,畢竟,他們才是大唐真正的施政者。

李治嘛,正如他自己所言,他隻是一個十二歲的孩童而已,說對說錯的也不會有人問罪於他。

“玄齡,你覺得雉奴的建議有幾分可行?”

要說李世民的麾下,論施政謀略,首推房玄齡一人爾。

“陛下,臣覺得晉王殿下所諫之策未嘗不可一世,咱們也無需大張旗鼓地去宣傳,悄悄地放點兒風出去就行。”

“臣相信,那些有心的門閥世家,一定會自己找上門來了,到時候陛下再勉為其難地答應下來,畢竟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嘛。”

“就算是此籌糧之策不能奏效,咱們也沒損失什麼,而晉王所諫的‘以工代賑’,確是一個好辦法。”

“不過,具體實施起來,還要看當地的實際情況,真遇到家中沒什麼勞力的,也要適當給予優待考慮的。”

房玄齡不愧是老成謀國之人,三言兩語就把李治所提的兩條建議都給優化了。

至於所說“戰備糧”一事,事情還是一步一步慢慢來,手裡已經有十五萬石糧食了,又不是短期內就會用完的。

“那好,玄齡就多費點心思了,為了百萬受難的黎庶,這件事情非玄齡親自出馬不可。”

李世民這話算是說到點兒上了,“五姓七家”也是有著錯綜複雜的聯係的,讓清河房氏從中做媒,也好有一個緩衝。

“陛下,既然糧食已經有了著落,不知這前往賑災之人……”

房玄齡是當朝尚書左仆射,當然不能輕離中樞,如今更要謀劃讓門閥世家“捐糧”一事,這派往河南道的重臣還需儘快定下來。

“這個……朕有心讓玄成走一趟,不知你意下如何?”

原本這個差事,李世民是打算給京兆韋家的,魏王李泰也在他麵前數次舉薦了那個韋挺。

可惜,李治和李承乾先後遭伏之後,即便這背後的事情不會像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李世民也不自覺地對李泰產生了一些隔閡。

“陛下,為國為民之事,臣自當責無旁貸,不過臣自請為此次賑災的副使,管管具體事務還是沒問題的。”

魏征急忙躬身應諾,他本就有意往災區一行,既是為國儘忠,又是在彰顯東宮的存在。

魏征就是這樣一個人,既然掛名在了東宮,自然也要替李承乾著想,即便李承乾並不是那樣的親近他。

“哈哈,看來玄成心中也有了正使的人選,不知和老夫心中所想是否一致?”

見諸事皆定,一旁的孔穎達哈哈一笑,又參和了進來。

“福生無量天尊,老道心中也有一人可為正使,此人若去,自可百事諸順,馬到功成。”

好吧,就連袁天罡也過來湊熱鬨。

李治的心裡,卻莫名地有些不安,無辜地看著眼前這幾位大佬,仿佛是在看“群魔亂舞”?

“哈哈,不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陛下,您就下旨吧——”

這……這還是那個忠厚謙遜的房玄齡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