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李治的女人(1 / 2)

「外臣吐穀渾使團弘化拜見唐皇陛下——」

「小僧阿來,見過唐皇陛下——」

「含元殿」上,吐穀渾使者弘化公主,國師阿來恭恭敬敬地向著李治在行禮,文武百官兩廂站立,有那好奇的還側著身子向前張望。

「貴使免禮吧。吐穀渾的事情,朕已經知道了,既然皇姐已經回到了大唐,今後就住在長安城吧。」

看著眼前這位大唐第一位和親出去的公主,李治的心中感慨萬千。

作為後世來人,李治自然是對和親政策深惡痛絕的,一國的興衰榮辱又豈能寄托在一個女子身上?

當然了,這位弘化公主也隻是李家的一位遠親而已,正是為了和親的需要才被冊封為公主。

貞觀十四年,出嫁吐穀渾可汗慕容諾曷缽,成為王後,論年齡比李治要大上四歲,因此這一句皇姐自然也叫的。

「臣妾多謝陛下,這是吐穀渾獻上的禮單,雖然慕容一族依然敗落,臣妾也希望大唐能同吐穀渾休戚與共、互通有無。」

說著話,弘化公主從副使阿來國師的手中拿過禮單,雙手舉國頭頂,自有老太監張阿難給接了過去。

禮單自然是豐厚的,尤其是那五千匹戰馬,對於大唐這缺少良好牧場的國度,自然算是珍貴之物。

當然了,如果李治是普通的君主,自然會更看著這些戰馬,可惜,對如今的李治來講,這些凡俗之物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皇姐有心了,吐穀渾與大唐唇齒相依,朕自然會加大兩國的雙邊貿易往來,皇姐如果對此事感興趣,也可以在長安組建自己的商隊。」

能夠被選為和親的公主,這位弘化公主自然也非一般女子可比,李治「記得」這位公主不僅聰明賢惠,而且具有超人的膽略。

弘化公主當年嫁入吐穀渾後,吐穀渾和大唐的關係進一步密切了,而這卻引起了吐穀渾國內不少大臣的不滿。

有一年,吐穀渾丞相宣王和他的兩個弟弟密謀在祭山活動中,劫持慕容諾曷缽和弘化公主投奔吐蕃。

弘化公主得知這個消息後並沒有驚慌,她飛身上馬,和慕容諾曷缽一起帶著少量親兵,連夜向鄯城西寧奔去,並在鄯州刺史杜鳳舉的幫助下一舉粉碎了宣王的陰謀,吐穀渾國內才很快安定了下來。

如今慕容諾曷缽已死,兩人的子嗣也都遭了魔族的毒手,年近五十的弘化公主,如果沒有點兒事情羈絆著,李治都擔心她會從此沉淪下去。

「多謝陛下的關愛,臣妾雖然是第一次見到陛下,而陛下勇武、仁愛之名卻早已傳遍諸國,今日一見果真名不虛傳啊——」

也許是在吐穀渾待久了,弘化公主比起大唐的女子,更多了一絲豪邁和灑脫,望向金階上端坐的李治,竟然真有幾分親情之感。

「阿來和尚,沒想到你會是吐穀渾的副使,看來是武娘子控製了吐穀渾啊。」

對於這個阿來和尚,李治還真有那麼一絲印象,畢竟是跟在武約身邊的人,而李治同那位武娘子之間......

畢竟到現在為止,大唐皇室的玉牒之上,還寫著「賢妃」武約的名字。

「阿彌陀佛,沒想到唐皇居然還能記得貧僧,這是我家主上臨行時讓貧僧待過來的一份書信,並再三告誡貧僧。」

「如果唐皇不識得貧僧,則獻上吐穀渾國書即可,如果貧僧僥幸被唐皇認了出來,則讓貧僧務必將此信奉上。」

阿來和尚一如既往的麵無表情,從懷中拿出兩樣東西,一件乃是吐穀渾的國書,一件正是武娘子寫給李治的書信。

李治聞聽此言,忍不住啞然一笑,武娘子到底是武娘子還真是與眾不同,對自己也需要這樣的傲嬌

嗎?

李治也沒在意,當眾打開了武娘子寫來的書信。

其實內容很簡單,隻是說了自己在吐穀渾這幾年的經曆,並提出有意南征吐蕃,希望大唐能給予必要的支持。

這個時候的戰爭,打的同樣是後勤補給和技術實力,大唐有著其他各國無法比擬的兵器鍛造術和盔甲製作水平,隻是這些向來是一國重器,從來不會輕易流往國外。

對於這一點,本就是大唐之人的武娘子,自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她在實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才提筆給李治寫了這封信。

要不然,單憑吐穀渾的底子,彆說是這些必要的技術了,就算是掌握了這些技術,也沒地方找資源去啊。

隻是,詭異的是,在整封信中,武娘子對於自己的小女子太平卻隻字未提,似乎那孩子跟李治毫無關係一般。

看完了那封信,李治才象征性地將國書打開。

在他看來,既然武娘子都親自寫信相求了,無非是一些兵器、甲胄而已,就算是攻城利器,李治都打算給運過去一些。

相比於吐穀渾,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更何況這還是自己的女人提出的要求。

沒在大唐實現的政治抱負,沒想到短短數年,武娘子竟然在吐穀渾給實現了,就這一點上來講,李治對自己這個妃子還真有一絲莫名的欽佩。

可是,當他打開國書之後,看到最後的落款,李治有些不淡定了。

「狄仁傑?——」

吐穀渾的宰相居然是一代名相狄仁傑?

在另外一個時空的大唐曆史上,房玄齡和杜如晦之後,正是有這位狄仁傑在接棒,然後才輪到後來的姚崇和宋璟。

而狄仁傑正是在「武周」得到了重用,沒想到,這個時空裡沒有了武周,卻依然出現了武娘子和狄仁傑的組合。

「阿來和尚,國書和你家主上所請,朕一定悉數滿足,吐蕃是邊陲大國,雄踞西南,也曾經對大唐時有騷擾。」

「除了這些必要的支持之外,朕還將派出精銳軍隊過去相幫,薛丁山——」

李治思索了一番,覺得還是有必要插一杠子進去。

如今的局麵,無論是三界,還是眼前的大唐,早就不是他所熟悉的了,那位武娘子的能量他是不敢小覷的,萬一折騰的有些摟不住了,對大唐來說未必是福啊。

「弟子在——」

今日的大朝會,十四歲的薛丁山也來參加了,主要是一同練功的沉香和敖霆都來了,李治索性把這個唯一的男弟子也拽了過來。

事實上,薛丁山作為大將軍薛仁貴的獨子,本來也是有恩爵在身的,十四歲了在這個年代不算是小孩子了。

「丁山啊,阿來和尚回吐穀渾之時,你就跟著一起過去吧。另外,白統領也會跟著你,從燕赤霞那裡抽調一百人帶著,再從禁軍中挑選五千人馬。」

「你是朕的弟子,又是將門虎子,也是該為大唐出力的時候了,薛卿,朕這樣的安排,你不會有意見吧?」

對於薛丁山這個徒弟,李治還是很滿意的,沒有那些官二代身上的紈絝勁兒,無論修煉還是兵法武藝上都相當能夠吃苦。

「陛下說哪裡話來,丁山是末將的兒子不假,更是我大唐的男兒,承蒙陛下和皇後娘娘栽培多年,為國征戰乃理所應當之事!」

先前李治將薛仁貴派去剿魔之時,他將有意想讓兒子跟著一起去,沒想到如今陛下竟然給了年僅十四歲的兒子,一個獨當一麵的機會。

「丁山,到了吐穀渾之後,但有不決之事皆可同狄相國相商,亦可到皇宮去拜訪你的另外一位師母。」

得,當著大

唐文武百官的麵,李治直接就暴漏了吐穀渾皇室和他的關係,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樣子看著暗氣暗憋的阿來國師。

武娘子想通過自己特殊的身份,從大唐拿到強大的助力,現在助力李治是給了,甚至比她想象中的還要大。

而簡簡單單的一句「師母」,似乎就已經將整個吐穀渾都劃為了大唐的治下?

如果遠在吐穀渾的武娘子知道此時「含元殿」的情況,卻不知道她又會作何感想呢?

「陛下,既然吐穀渾不遠萬裡派來了使團,我大唐也不能讓人笑話,來而不往非禮也,臣覺得我大唐也應當派使團前往才是。」

李治的話音剛落,文官之首的房玄齡笑嗬嗬地站了出來,他這一發言,其他朝臣也不甘寂寞了起來。

魔族肆虐三界這幾年,整個南瞻部洲的國度,就沒有一個不受到魔族侵擾的,有些小國家甚至直接就被魔族覆滅了政權。

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下,各國之間這幾年也是鮮有往來,像吐穀渾這樣浩浩蕩蕩前來長安朝拜的場麵,很多年輕官員甚至有生以來都沒有見過。

「此事就由房相來配合禮部來安排吧,需要哪個部門配合的,各有司主管務必配合到位,到時候給朕一份報備即可。」

「另外,國書上說,吐穀渾的使團總數有兩千四百多人,為表示大唐的誠意,咱們最少十倍起步吧。」

「無論商人、學子,還是各界大唐人氏,但凡想隨使團前往吐穀渾的,一並在禮部報名登記即可,途中所需一切花費都由戶部統算,我大唐一力承擔。」

「含元殿」上,大唐君臣這一唱一和的,「出使」吐穀渾的方案就算是定了下來,弘化公主在金階之下聽了,兩隻眼睛睜的大大的,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還是使團嗎?

十倍起步,那最少也是兩萬四千多人啊,尤其是所有花費都是大唐戶部來承擔的,這樣誘人的條件,天知道最後會有多少人報名啊?

弘化公主似乎已經看到了,浩浩蕩蕩開往吐穀渾的隊伍,這哪裡是使團啊,分明是大移民啊——

「唐皇,這......」

阿來雖然是出家之人,在遁入佛門之前,卻是軍中的將領,政治覺悟就算是差了一些,此時也感覺到了其中的蹊蹺。

「阿來和尚,你無需覺得不好意思。你家主上其實乃是朕的‘賢妃娘娘,數年前與朕定了下‘和平賺取吐穀渾之策。」

「如今朕那愛妃大功告成,朕自然不能讓她和狄卿在那裡苦苦支撐,當吐穀渾南征吐蕃之日,除了我徒弟丁山這五千禁軍,大唐的南部駐軍也必然會相機而動,不讓‘賢妃娘娘有後顧之憂。」

事到如今,李治決定將「不要臉」進行到底,堂堂的一國至尊,當著吐穀渾使者和滿朝文武的麵,直接揭露了武家娘子的身份。

甚至,無中生有地杜撰了,什麼「和平賺取吐穀渾之策」。

當然了,李治高高地端坐在龍椅之上,他如此信誓旦旦地說了此事,誰又能站出來反駁呢?

更重要的是,就連阿來和尚,自己也鬨不清楚這位唐皇所說到底是真是假,萬一是真的呢?

這時候,阿來和尚才意識到,自家主上還真是當年從「晉王府」出來,然後沒多久就發現有了身孕。

如此看來,自家那太平小公主,豈不就是大唐皇帝的女兒嗎?

將前前後後這「一切事實」聯係起來,阿來和尚終於恍然大悟。

怪不得自己主上要贈送大唐五千匹優質戰馬,更是獅子大開口要大唐的兵器和鎧甲,鬨了半天雙方本是一家人啊?

「多謝陛下!貧僧一定將陛下的旨意帶到,並會全力配合‘賢妃娘娘,穩定吐穀渾的統治,爭取早日兵發吐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