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三房院子裡早早就忙活了起來。
賈致醒來時,夏氏及時遞給了他一件竹青色士子服,溫柔說道:“三爺先醒醒神,我去廚下瞧瞧早膳,您洗漱好了咱們便用早膳罷。”
“有勞娘子,”賈致感激的看向夏氏,見到她眼底的烏青,滿眼心疼,“往後你不必起的這樣早,院子裡這麼多人服侍,我決計不會餓著肚子去讀書的。”
“可是……”
夏氏的話還沒說出口,賈致便拉住了她的手:“我知道你心疼我,可我瞧見你眼底的烏青,亦心疼的緊。你是我娘子,是娶回來心疼的,又不是娶回來使喚的。”
夏氏麵上一熱,含羞帶笑的嗔了賈致一眼:“三爺說話愈發沒個把門,讓人聽見可要羞死人了!”
看著夏氏逃也似往外跑的背影,賈致笑著搖了搖頭,起身將長袍披上,自顧自走到洗臉架邊上洗臉。
在家裡吃過早膳,賈致到譚府的時候剛寅時二刻,門房的小廝立即引著他們主仆去了學堂。
今日到的早,賈致也沒敢耽擱,從書箱裡取出隨身攜帶的書,便認真讀了起來,一如前世的晨讀。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裡之城,七裡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
譚齋來學堂的時候,尚未走近,便聽到了朗朗書聲,待走到了學堂外,循聲看過去,果然是賈致在溫書。
他並沒有急著進去,而是站在角落裡聽賈致讀書。
不同於那些毫無根基的學生,賈致讀書抑揚頓挫,逐字逐句清晰悅耳,聽他讀書譚齋覺得像是一種享受。
昨晚,城北書齋的譚新奉命將那些謄抄的書冊拿回來交給他,比對著書冊上的字跡和君子三樂的字跡,譚齋心緒更加複雜。
他好歹也是國公府的公子,怎麼就到了要接私活替書齋謄抄書籍的地步了呢?
賈致又讀了一盞茶的書,譚齋老先生方才姍姍來遲,賈致不以為意,將在讀的那段書讀完了,才起身向譚齋老先生行禮問安。
“學生見過先生。”
譚齋老先生在西席落座,瞧一眼神清氣爽的賈致,捋了捋銀白的胡須:“方才老夫在外頭聽見你讀了孟子篇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先跟老夫說說,你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這是賈致學了多年的課文,如今讀起來朗朗上口不說,就連其中的要義他都記得一清二楚。譚齋老先生的問題,對他來說簡直是駕輕就熟。
“這篇文章開篇便點出了要領: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同時將作,戰的天時、地利、人和三者加以比較,佐證天時和地利不如人和,從而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再結合孟子所處的時代,與他主張的“仁政”,便能明白他是在談治國之道。”
譚齋老先生訝然看了賈致一眼,繼續問道:“你且選兩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範例說與老夫聽罷。”
賈致微微一笑,侃侃而談:“商湯伐夏桀、武王伐紂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典範。”
雖然一早就知道賈致是個好苗子,但今日再度一探,譚齋才知曉他是真的讀懂了書,並不是那些隻會讀死書卻不明白其中要義的人。
譚齋點點頭,滿臉讚賞:“書倒是讀通了,還有一點為師早早與你說。讀書是為了明理,更是為了做一個有氣節的人。你是讀書人,不光要明白你讀書的目的,更要明白讀書是為了更好的做人。”
譚齋跟每一個弟子都會這麼說,這麼多年過去了,他教出來的弟子從未給他丟過臉。
賈致知道譚齋老先生是在教他為人處事的道理,想到賈代善那個便宜爹是不可能這樣教他的,賈致便躬身朝譚齋老先生揖了一禮,正色應道:“先生教導,學生時時銘記於心,必不敢忘卻恩師教誨。”
“老夫信你不是那等言而無信之人。”
這邊賈致正在學堂讀書,榮國府裡頭,夏氏、王氏和邢氏妯娌三人已齊聚正房給史氏請安。
史氏端坐上首,一件紫色緙絲春衫儘顯富貴氣度,看向夏氏時,滿臉殷殷關切:“老三自今日起便去譚齋老先生府上讀書了,你作為三房的當家奶奶,可得好好將家裡的事都打理妥當,好讓老三心無旁騖的讀書,”
夏氏自打入門後,還是頭一回被史氏這樣殷切叮囑,她趕緊站起身來朝史氏福身:“多謝母親提點,兒媳受教。”
史氏滿意的點點頭:“你將家裡的事情都安排妥帖了,老三日後得了好前程,也有你的一份功勞在裡頭,他記得你的好,你的日子自然過的鬆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