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見到敖神官[二更](1 / 2)

三穿陳阿嬌 條紋花瓶 8604 字 7個月前

巡幸第一站,如劉徹所說,正是雍縣。此處的祭祀,每隔三年就會有一次,皇帝崇敬神靈,效仿的人非常多,國家也把各種各樣的祭祀當做大事來籌辦。

車隊行駛在寬闊的馳道上,並不會遇到堵塞的情況。這一條道是專供帝王所用的,臣民的話隻能使用馳道兩側較窄的“旁道”。

路途之中,能供歇息的地方很多,大道旁設亭、郵、驛、傳、置。每隔十裡,就有一亭,相對於現代高速路上的服務區——並提供住宿。

實際作用更大,亭長還負責沿途的治安。

阿嬌起初是勸長公主留在長安的,沒能成功。比起對旅遊不大感興趣的她,阿母不管多少歲都對玩樂擁有巨大的熱情,更何況外出乃是伴駕巡幸,多能彰顯身份啊!絕對不容錯過好嘛。

長公主:這點政治素養,我還是有的。

阿嬌一直擔憂阿母的身體狀況,是否經得起長途跋涉……她多慮了!劉徹又不是行軍打仗趕時間,行程的安排自然以舒適為主。隻要不暈馬車,還是能體驗到旅程的愉快。

長公主喜愛出行玩耍,自然不暈馬車!

比起在長安時神情鬱鬱的長公主,自覺重涉政/治漩渦的她精神煥發,身子骨肉眼可見的強健起來。果然,欲/望才是最強的興/奮/劑。

漸漸遠離長安,阿嬌發現盛世的景象消失無蹤。

禦駕正午時暫歇之處名為“安樂裡”,把手“裡”的監門站在坍塌破敗的裡牆邊,不知該作何反應。裡正結結巴巴的應對劉徹的詢問,這一裡有多少戶?怎麼裡牆破敗也不修繕?可以找一些乾草和泥土修補,並不是很麻煩。

這樣放任不管,不怕有賊人偷竊嗎?

監門:“不怕、不怕!家家戶戶都揭不開鍋,沒什麼可偷的。”

劉徹:“……”

裡正連忙找補,“如今正是春種的時候,鄉民忙碌,擠不出人手……”

劉徹攜阿嬌一同去看鄉中的田地。

這裡道路並不平整,橋梁沒有修繕,行走時要格外地注意腳下,免得摔倒。阿嬌在田地裡看到耕種的鄉民,他們有老有少,相比起女子的數量,男人實在是太少了。

阿嬌所看到的好幾個男人,都存在著部分的身體殘疾。

那是戰爭帶來的痛楚。

這些勞作的人似乎並不盼著春種之後的豐收,滿麵愁苦,仿佛空守著能長出糧食的田地,卻無計可施的。

阿嬌:“他們恐怕是餓著肚子在耕作……”

不管是男女老幼都是麵黃肌瘦的模樣,許多人身上的衣服,隻能堪堪遮住身軀而已,補丁是很常見的,更常見的是衣裳破損也沒有加以縫補的狀況。

一個年老的婦人直起腰擦拭著汗水,下一瞬便暈倒在田地上。

劉徹的隨從把老人家送回家中。

那是一間低矮的茅草屋,為禦寒把窗用泥土堵塞起來,裡麵漆黑一片,也沒有照明的用具。

裡正對劉徹說:“老婦人的兩個兒子都死在戰場上,她隻有兩個兒子。”

阿嬌沉默地看著劉徹賜下金銀,心裡卻清楚:如果大漢有很多地方民生凋敝,就是國/家的問題。一點點錢財,能解決他們路過的一裡的難處,卻還有太多雙眼看不到的地方,頻頻有人餓死。

安樂裡的狀況,或有去年天災的緣故,難道就沒彰顯百姓家裡薄弱的事實嗎?

這個時代,的確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繁榮的時代,可是鄉民們的日子過得並不好。

夜裡,禦駕並沒有宿在安樂裡。

這裡和露宿野外相比,幾乎沒有任何的差彆。

一行人難得趕路來到附近的城邦,歇腳之所地勢頗高。劉徹邀請阿嬌賞月,在長公主的喜笑顏開之中,阿嬌被推出房間。經曆過兩世,她早就學會不用自己的價值觀去改變長公主對世界的看法,沒用的!

長公主永遠無法像外祖母一樣理解她,但並非不愛她!

那就可以了。

一輪明月高高懸掛在天上。

阿嬌的語氣不再咄咄逼人,而是變得平和:“陛下,十五年過去……”她的年紀,可以被稱一句老嫗。

劉徹的愛好,難道不永遠是十八歲的少女嗎?

她不是妄自菲薄,但以年齡來說,怎麼都可能再獲得帝王的寵愛吧。

這不是男人的劣根性,乃是人類的劣根性。

排除掉感情的因素,讓阿嬌在四十歲的美大叔和十八歲盤正條順朝氣勃勃的少年郎之間選擇,她一定選後者。

劉徹:“阿嬌不必多慮。當年的事,孤事後漸漸醒悟過來——你是無辜的,乃受人陷害。無奈大錯鑄成,孤年輕、礙於臉麵隻能當做全不知曉。如今大徹大悟,不能替你翻巫蠱案還你清白,隻想要補償一二而已。”

阿嬌淡淡哦一聲問:“那我可以回房了嗎?”

劉徹:“……可以。”

之後的日子,劉徹表現得就像他口中說的一樣,對阿嬌禮遇有加,以平等的姿態如同對待朋友一樣對待她。

長公主忍不住相勸:“嬌嬌。陛下出巡沒有帶上任何一個姬妾,也沒接納沿途任何一家送的美人。如今是枕冷衾寒,一人獨眠。你若肯放下身段,還怕不能把衛子夫踩在腳底嗎?”

阿嬌:“我為什麼要把衛子夫踩在腳底。”

長公主:“你不恨她啦?”

阿嬌:“……不恨。”

長公主瞪她:“出來遊玩,你心境是當真是開闊了。”

阿嬌:“……”

耗時兩個月的巡幸結束。

前方劉徹騎著馬,阿嬌獨坐一輛車,途徑的是前往甘泉宮的道路。她有些恍惚地看著路邊的野草,想起上一世舅舅治理之下,錢過北鬥、米爛成倉的盛景。

這有舅舅與民休息,無為而治的原因,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司苗署的功勞。

好的糧種是能讓糧食產量翻倍、翻數倍的,也很有效的抗蟲災、抗旱抗澇。豐富的高產作物,更是能讓本來餓肚子的百姓,過上不愁生計的日子。

劉徹打匈奴並不是過錯,一直忍耐的話,隻會讓馬上的劫掠民族更加的囂張,隻有打怕他們,才能贏得真正的和平。

這樣的戰爭,為的是更久遠的和平。

不知道此生的敖神官處還沒有一匣種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