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妄言,既然他來了那就試試看。王承恩,準備紙筆……你且讓來人返回,將旨意送給張秉忠,令其率軍繼續北上,與朕合兵一處夾攻蒙古人。”
對於丁順的質疑洪濤還是很公正的,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隨便給邊軍將領定罪。他們常年遠離繁華城市,守在苦寒之地為大明拚命,稍有異常就被視為反賊,傳出去太令人寒心。
當然了,公正也代表著另一種意思,那就是也不能輕信任何人。到底是忠是奸,不用費心分析揣摩,也不用聽其如何說,看看如何做馬上一目了然。
“萬歲爺,真不需要派人回去通稟嗎?”丁順拿著皇帝用過印的親筆旨意走了,王承恩一邊準備洗漱用品,一邊壯著膽子小聲提醒。
皇帝此行要做什麼他知道個大概,即便心裡不太讚同以這種過於冒險的方式鏟除內賊,也沒覺得太過擔心。
可是想像總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當親眼看到了塞外的荒蕪,馬上就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恐懼也隨之縈繞在腦海中。再看皇帝好像就沒有那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了。
“你這輩子恐怕都離不開朕了,腦瓜子不靈,又不好學,還膽小。早上朕不吃罐頭了,燒點水熬些番麥粥,再煮兩個雞蛋。先等等,知道那些廂車裡裝的都是什麼嗎?”
看著明明內心十分畏懼,表麵上還裝作沒什麼事兒的王承恩,洪濤有種上當的感覺。本以為這家夥能陪著崇禎皇帝死,是個有膽有識又重情義的男子漢,可越接觸越覺得見麵不如聞名。
但要說他完全是個廢物吧,也有點昧良心。至少在忠誠這方麵還是很夠格的,至今未曾發現有任何不符身份的舉動言辭。自己常說人無完人,既然他能做到儘職儘責,好像也不應該再過多苛求了。
聰明、本事大、還忠誠勇敢,這幾個優點是全人類都共同缺乏的,也是互相矛盾的,非要在太監身上一起出現,概率太低了。
“萬歲爺說過,是取自流光齋和時間工坊的器具,特意帶做為禮物送給蒙古部落的首領。”
對於皇帝的評價王承恩沒有什麼想法,手腳麻利的從另一輛廂車裡把酒精爐、小銅鍋和半袋子玉米麵拿出來,蹲在一邊點火做飯。
自己確實不聰明,這事不用皇帝說,蹴鞠隊裡已經有了公論。好像也不太勇敢,每次到了關鍵時刻兩條腿都發軟,心裡撲騰撲騰跳個不停。
但皇帝不是生性薄涼之君,隻要儘心儘力服侍也不見厭煩。批評幾句那是應該的,王安和張然都時常被皇帝批評,自己憑啥說不得呢。
“哼,說成禮物也沒錯,確實是要送給蒙古人的,但不是琉璃器具和鐘表,而是火藥和彈丸。他們不來則罷,來了就彆想再回去。憑借這些彈藥,陸軍前衛可以對付幾萬人一旬不落下風。
如果朕命不該絕,此時孫承宗率領的陸軍應該離大同不遠了。如果朕與蒙古首領會麵無礙,他將護送餘下行程。若是有了意外,那就要嘗嘗陸軍是什麼滋味了。”
看著王承恩一臉的懵懂,洪濤終於把實話全說出來了。這件事彆說王承恩不知道,就連袁可立和李如樟也不知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