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左布政尹應元年事已高,再過個兩三年姚廣善就會在不滿三十歲的時候成為大明真正的封疆大吏。
同時也標誌著海戶司體係要正式浮出水麵了,每年都會有幾張年輕麵孔出現在各州府的主官位置上,大明政壇的第一次新老交替開始了!
反對?不論是官場還是士紳、地主集團,現在才感覺到不安,即便想阻止也來不及了。
此時的皇帝羽翼豐滿、大權在握、聲望高漲,保皇派高歌猛進、勢頭凶猛,誰敢擋在路上誰就會被碾得粉身碎骨。
傳統勢力們除了瑟瑟發抖、祈禱砍刀彆落在自家頭上。隻有趕緊見風轉舵,看看能不能搭上末班車,哪怕隻有掛票也比被時代拋棄強。
按照慣例,升遷調任的地方大員都要先回京,除了當麵謝恩之外就是耳提麵命,聽一聽皇帝的叮囑,找一找今後的工作重點。
最後一個入宮的,是距離京城最近的周道登。這家夥在山東當了幾年巡撫不光沒累瘦曬黑,反倒更顯富態了。如果不知根知底,放在任何一部後世的電影電視劇中,都得是個反麵貪官形象。
“臣初擔重任,惶恐至極,請陛下賜予錦囊妙計方敢走馬上任!”對於這次升遷,周道登好像也不是很興奮,話裡話外聽上去還有點不情不願。
“具體細節朕就不多言了,你在山東做得很好,照葫蘆畫瓢就是了。朕隻提三個要求,糧食、糧食、還是糧食!
這幾年北方省份一直都在興修水利,每年的旱情有所緩解。你到任之後要把重心放在農業上,鼓勵農戶多開荒、多建立農莊和食品加工廠。”
與當年倡導發展經濟和工業不同,這次皇帝好像突然回歸了傳統,居然老調重彈,把河南、山西、陝西三省的農業問題放在了第一位。
是保守了嗎?肯定不是,洪濤隻是嚴格遵守了因地製宜的規律。之前的四個新政省份都靠近大海,有良好的海運條件,所以才鼓勵當地發展工業和商業,造出來東西比較方便運輸。
現在這三個省份有一個算一個全屬於內陸,想通過僅有的黃河搞航運既不現實也不經濟。最簡單可靠的方式就是發展農業,先把肚子喂飽,趕上不特彆大的自然災害能自給自足就是合格。
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能足額繳納賦稅,再能為北方邊境提供部分軍用物資,那就是對朝廷、對國家極大的貢獻!
工業,尤其是重工業,有灤州和邯鄲兩個重工業基地,在現階段已經夠用了,再進行大規模投入隻能短期內拉動經濟,長遠看並沒有太多回報,甚至可能出現浪費現象。
目前需要的不是規模,而是技術方麵的提高和創新,以及技術人才的培養。隻要有了技術和人才,重工業隨時都可以擴大規模。
“臣想向陛下索要一人……”聽聞皇帝的要求,周道登小眼睛一轉,開始提條件了。
“說來聽聽!”
“現任建設部虞衡清吏司郎中,探花宋應星!此人知水利、懂農事,善用化肥,有他相助,完成陛下所托臣就多了幾分把握。”
“……你是如何得知宋郎中有諸多本事的?”